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雞群之間,也存在社會階級制度?——《動物們的青春》

臉譜出版_96
・2021/07/17 ・4058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作者 /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 (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凱瑟琳.鮑爾斯 (Kathryn Bowers)
  • 譯者 / 嚴麗娟

當家作主

時值一九○一年,在挪威的奧斯陸,一名六歲的男孩在農舍後院玩耍,他將和父母在這棟租來的房子裡度過夏天。那房子裡有一群雞,而小男孩很聰明、被保護得好好的,擁有很強的直覺,他每天都在觀察這些雞。他幫每隻雞都取了名字,也記住每隻雞的怪癖和關係。然而,夏天結束了。必須離開這些雞讓心緒敏感的男孩感到很難過,他整個冬天都在思念牠們。

隔年春天,他央求母親讓他養一窩自己的雞。他母親或許是出於疼愛自己的獨生子,或者只是希望在挪威漫長的夏日裡能讓孩子有事情做,又或者她想把握機會,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抑或是培養他的責任感。不論如何,她答應了。男孩的夏天又有一群雞陪伴。

男孩央求母親讓他養一窩自己的雞。圖/Pexels

隔年,男孩養了更多雞,就這樣維持幾年後,他已經花了數百個小時觀察這些雞。心思早熟的他十分注意細節,記下雞隻所吃的食物、食量,以及牠們下的蛋。他也記錄每天的天氣,試著釐清天氣對母雞的影響。但他最有興趣、最喜愛的則是描繪雞隻之間的關係。他畫出一頁又一頁複雜的三角形和示意圖,記錄雞隻在階級制度中的輪替方式。日復一日,他能注意到雞有沒有生病,以及生病與否對群體的穩定性及爭鬥有什麼意義。

這名男孩在十歲時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啄序」(pecking order)。多年後,到了一九二二年,二十八歲的索列夫.雪爾德拉普-艾貝(orleif Schjelderup-Ebbe)正式發表他的研究結果,他的文章被刊登在德國的《心理學期刊》(Zeitschrift für Psychologie)上。即使到了今日,「索列夫對雞隻社會及個體心理學的貢獻」仍然替我們在了解生物階級和地位這個古老而有力的結構時,奠定了基礎。十歲男孩在雞群中觀察到的階級排列本能,在自然界的其他物種中也可以找到,例如大象、浣熊、魚類和爬蟲類,當然還有鳥類。此外,人類也會有階級排列的現象——而且在 wildwood 時最為強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本上,個體未來的地位在野莽期時就已經定型。年輕動物在青少年時期的順位和排序會決定牠們在族群中的定位,以及未來一生的歸屬感。有些動物無法決定自己會被評判到何種地位:因為生來便是如此;有些動物可以學習或建立地位,而只有極少數的個體能夠改變它。

所有的動物,包括青少年在內,都會打量彼此的體型、力氣和魅力。牠們會評估對方的年齡、健康狀況及生殖潛力,並用游泳、飛行及打鬥等身體能力互相比賽、炫耀。在成年之前,動物們也會精明地評估家人、朋友和敵人的能力。社會團體的接納或拒絕都會影響到牠們未來的機會。動物在這個生命階段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牠們要好好表現自己。理由非常充分:因為賭注很高。

不論什麼物種,步入成年都意味著動物要接受評鑑。

不論什麼物種,步入成年都意味著動物要接受評鑑。圖/Pexels

地位的強烈引力

既然有地位、階級、定位、位置、等級、序位、聲望這麼多種說法,那就直接統稱人氣吧,或者用現在學生直率的語言——「實用度」也不失精確。不論用什麼詞語來形容,社會階級——即個體在群體裡的位置——是塑造個人認同的強力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人類以外的動物來說,社會階級的重點或許不在身分認同,但其對個體的生存方式仍有深遠的影響。社會階級決定動物能吃飽還是會餓死、有後代還是無法生育、會受到保護還是會被推到狼群面前。因此,動物寧可選擇忍受折磨、丟下食物、放棄交配及背叛其他同伴,確保自己不會被群體冷落或驅逐。對社會性動物來說,階級地位或許就像重力,看不見卻又影響甚鉅,無法逃避。階級地位的影響力無所不在,不僅決定動物一輩子的生活方式,也決定動物會如何對待其他動物。

自然界中,動物在群體中的地位愈低,活得就愈悲慘。階級較高的動物能獲得較多食物、領域及其他資源。而不懂得運用策略徵召同伙和避敵、不把注意力放在同儕身上,或忽略旁觀者,都可能會讓動物失去原本可能屬於自己的資源、活動範圍和伴侶。舉例來說,欄舍裡階級最高的公雞享有宣布黎明到來的特權—牠第一個啼叫,在牠報曉前,想與牠競爭的下位者都必須克制啼叫的衝動。占有優勢地位的雌倉鼠不讓下位者的胚胎著床。高階的螯蝦占走溫度恰好是攝氏二十四度的地點,把下位者趕到水溫較高或較低的地方。階級最高的信鴿占領最高的棲木。階級最高的魚能游在魚群的最前面,那裡水中的氧含量最高,魚糞最少。地位低的魚兒則在魚群的最後面。

階級最高的魚能游在魚群的最前面,那裡水中的氧含量最高,魚糞最少。圖/Pexels

這還不只是舒適度的問題。被分配到底層就像對動物判下無期徒刑,有時候甚至是死刑。階級高的動物享有群體中最幸運、最安全的位置,所以牠們不太可能被掠食者攻擊、抓走和吃掉。階級較高的烏魚占有魚群內部的位置,遠離會被掠食者攻擊的危險外圈;階級低的魚則常被推往「危險區域」,但不一定是最外圍。階級較低的動物通常會保持較高的警覺性,查看有沒有掠食者,因此牠們睡得比較少,即使能睡,也睡得不安穩。階級高的動物比較有安全保障,階級低的動物則比較容易碰到危險。

動物能從群體生活中獲得一些益處。在多雙眼睛的共同監視下,群聚比落單安全,個體不用怕被掠食者攻擊。分享資源和資訊能提升效率,餵飽大家的肚子。年輕的成員也可以在群體中先學習成長,再負起責任。然而,當個體聚集在一起時,明確的社會結構和規則可以減少衝突,階級制度也可以維護動物群體的秩序,提高生產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階級地位較高的成員能優先享有食物、領域、伴侶和避風港,牠們也會極力防衛自己的位置和特權。為了保命,動物必須認清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大腦系統會隨時警示牠們社會地位的升降變化。神經化學訊息會刺激動物調整行為,回應周圍的混亂不安。就我們所知,當非人類的動物感受到這些神經化學「地位訊號」時,能產生討厭或愉悅,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感受。但當人類接收到相同的神經化學地位訊號時,則會出現情緒。事實上,我們的情感生活來自覺察自身地位的生理本能,而這源於我們的動物祖先。動物能意識到自己的地位,而社會地位的變化或許會替牠們帶來機會,也可能造成死亡。

動物若不能深入了解整個社會階級制度有多麼複雜,或許會錯過提升地位的機會,但若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引來的卻可能是攻擊,或讓自己被殺或被驅出團體。社會性動物會觀察、評估日常社會生活中所有微小的細節,除了找尋提升地位的機會,也要留意和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地位滑落。

為了生存,動物必須迅速察覺自身地位的下滑。

動物若不能深入了解整個社會階級制度有多麼複雜,或許會錯過提升地位的機會,甚至讓自己遭受攻擊。圖/Pexels

天使的啄序

年幼的索列夫注意到他養的雞有啄序,而在很多個世紀前,神學家也為天堂裡的天使安排了階級。他們草擬出複雜的階級制度(hierarchy,字面意思即為hieros=神聖的,arkhia=統治),從頂層嚴厲的熾天使和智天使,往下到最底層性情溫和的大天使和一般天使。熾天使有一項特權,就是能坐在最靠近天神的寶座上。另一方面,低階的天使必須花時間照管人類比較沒那麼重要的事務。定義明確的階級制度是有組織的系統,個體在其中的地位有上下之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雪爾德拉普-艾貝注意到,啄序的形成非常迅速。當雞隻加入團體,不可見的新秩序便慢慢開展,隨後,每一隻母雞就都知道自己的地位在哪裡。

當階級制度面臨變動時,會先中斷幾秒,接著雞群回復(看似)平和且運作順暢的團體。從字面上來看,「啄序」指的是雞隻用嘴喙維持的階級制度。最高層的雞可以隨意啄雞群裡的其他母雞。而比牠低一級的雞,除了最高層這隻,也可以亂啄其他母雞。排第三的雞除了前兩隻,其他的雞都可以啄……依此類推。

從母雞的「啄序」可以判斷母雞在群體中的地位。圖/Pexels

動物中有很多不同的階級類型。有的專制,有的結盟,有的呈三角關係,也有的穩定不變或者彈性多變。人類與許多物種的階級制度通常是線性的。人類天生擁有深植在內的能力,能明白自己的階級,以及知道自己適合扮演團體中的何種角色。麥克.貝克夫(Marc Beko-)是個動物行為學家,他說:「社會性動物,例如人類……天生就會替自己分配階級,有人在最上面,有人在最下面,群體其餘的成員則排在這兩點中間。」

在我們繼續探索地位如何影響動物的生活之前,要先了解「階級」(rank)和「地位」(status)這兩個詞雖然看似可以互換,且常被混用,社會科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卻會加以區分它們。階級是動物在團體中的絕對位置,會盡可能以最為客觀的方式計量。相反地,地位不是客觀的度量,而是對階級的「覺察」。地位高低取決於群體中其他成員的想法和決定。地位和階級可能一致,但也可能不同。以人類生活中的實例來看,就像大家都相信某個家庭有好幾百萬美元的財富,實際的身價卻沒有那麼高。他們的階級(有多少錢)低於他們的地位(公眾所察覺到的財務狀況)。群體裡的每一隻動物都有自己的階級和地位。這是畜群、鳥群和魚群中極為複雜的差異性,但外行人初看會覺得不明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動物們的青春》,2021 年 5 月,臉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臉譜出版_96
88 篇文章 ・ 255 位粉絲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文學。人文。科普。藝術。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成語科學】馬首是瞻:從成語看出群居動物的階級制度
張之傑_96
・2023/08/16 ・96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寫的《春秋》,是五經之一,記載魯隱公元年(前 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的文字極其精簡,不解釋的話,根本就讀不懂。解釋《春秋》的書有3本,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左傳》。

以魯襄公十四年夏來說,《春秋》的經文是:「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不要說小朋友看不懂,章老師也看不懂啊!

然而看了《左傳》的解釋就弄懂了。大意是說,魯襄公十四年夏四月,晉國將軍荀偃,帶領 15 個小國的軍隊攻打秦國,他下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雞叫時駕車,填塞水井,推平爐灶,看著我的馬頭決定方向。)由於兩位副將沒聽命令,使得這次軍事行動無功而返。

《左傳》上的這段話,就是成語馬首是瞻的出處。這個成語比喻願意聽從指揮或願意跟隨別人。讓我們造兩個句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班長品學兼優,又有領導能力,同學們唯他馬首是瞻。

這個案子是您提出的,我們願意馬首是瞻,全力配合。

那麼馬首是瞻可有科學上的說法?當然有了。如果將「馬首」解釋成「領頭馬」,這個成語也完全成立。馬是一種合群的動物,一群野馬,或放養的家馬,都有一隻領頭馬——通常是匹健壯的雄馬。領頭馬往哪跑,其他馬兒就毫不遲疑地跟著,所以牧人捕捉放養的家馬時,只要降服領頭馬,就能控制住整個馬群。

馬是一種合群的動物,一群野馬,或放養的家馬,都有一隻領頭馬。圖/pixabay

其實群居動物通常都有個領袖,馬如此,綿羊也是如此。羊群對領頭羊的服從性更強,只要領頭羊在前領導,其他的羊兒就會自動尾隨,新疆曾發生多起羊群跟著領頭羊跳下懸崖的慘事呢!

群居的猴子,具有明顯的階級制度。以台灣獼猴來說,每個群體有十幾隻到幾十隻不等,都有隻健壯的雄猴當猴王,大家唯猴王馬首是瞻。猴王享有交配優先權,群體中的幼猴大多是他的子女。

家雞也是群居動物。在雞群中,根據社會地位,決定進食的先後,這個現象稱為「啄序」。社會地位最高的,是隻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牠享有進食和交配的優先權,大家唯牠馬首是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由混沌到秩序:螞蟻如何找到覓食的最佳路徑?
活躍星系核_96
・2014/05/27 ・149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91 ・九年級

本文由民視《科學再發現》贊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credit: CC by screenpunk@flickr
credit: CC by screenpunk@flickr

編譯 / WuDaoer Tsai(任教淡江大學,研究複雜網路)

生物學家知道,單一螞蟻找尋食物是隨機的,然而群體螞蟻的覓食行為卻遠遠超越隨機模式。一份即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的研究顯示:動物的移動行為,在某些時機點會由混沌的轉變成有秩序;而這樣的轉變是以不預期的自組方式所產生。了解螞蟻有助於分析類似的行為,例如:人如何在網際網路中瀏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蟻群有巢穴促使它們需要策略將找到的食物帶回去。」研究的作者,同時任職于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資訊安全中心,以及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院的李麗香(Lixiang Li)說,「我們認為這一項因素,至今被大大地低估但實際上卻是主導它們行為的因素。」

沿路遺留味道

中德兩國的研究團隊,將幾乎所有已知有關螞蟻覓食的行為,化成方程式跟演算法並送進電腦裡。團隊假設蟻群複雜的覓食行為分成三階段:一開始,尖兵螞蟻用混亂的遶圈圈方式;等到疲憊了,它們就回到巢穴裡休息與進食;若是其中有些螞蟻在巢穴附近發現食物,就攜帶一小份回到巢穴裡,同時沿路就遺留下費洛蒙化學訊號。接著,其他的螞蟻沿著這個味道去找到食物,並且也帶一小部份回到巢穴。此時,它們的合作作用依然很弱,因為沿著路徑的費洛蒙很稀少。但由於蟻群數量龐大,許多螞蟻會由不同的路徑找到食物並且帶回巢穴裡,因此會有許多不同的費洛蒙路線。

最終會出現最佳化路徑:因為費洛蒙具揮發性,較短路徑的味道會比較強烈。也因此更多的螞蟻會依循這較短的路徑,留下更多的費洛蒙,如此便產生了自我強化效率的效果。與持續混亂的螞蟻覓食行為比較,這樣花費較少的行徑時間與能量。

很重要的,研究人員發現,單一螞蟻的經驗成就了整體覓食的行為,這是之前研究所忽略的。較老的螞蟻對巢穴周遭較瞭解,對較年輕的螞蟻而言,與其說是有效貢獻於找尋食物,毋寧說這是個學習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度有效率的複雜網路

「單一螞蟻並不聰明,但集體的行為,我不得不認為,在某方面而言,是可以稱為有智慧的。」主持「跨領域觀念與方法」研究團隊的共同作者糾爾根.寇斯(Jurgen Kurths)如是說。「自我組織的原則早在魚群行為中就有發現,但蟻群的返家行為更形有趣。研究螞蟻覓食行為在生態學上有其實際重要性,此研究的作者主要是對了解非線性現象的基本樣貌有興趣。」

「螞蟻群體形成一個有效率的複雜網路。」寇斯(Kurths)解釋,這是我們在許多自然與社會系統中均可發現。因此,研究蟻群所發展的數學模型,也適用於一些具有返家共同特徵但是非常不一樣的生物,例如信天翁。這項研究亦帶給各種領域-例如網頁服務演化與智慧傳遞系統-裡的人類行為模式一個新觀點。

資料來源:From chaos to order: How ants optimize food search. Phy.org [May 26, 2014]

研究文獻:Li, L., Peng, H., Kurths, J., Yang, Y., Schellnhuber, H.J. (2014): Chaos-order transition in foraging behavior of 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Early Edition: DOI: 10.1073/pnas.14070831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延伸科學再發現@科技大觀園


更多內容也可以上科技大觀園搜尋「蟲」,或每週六上午8點收看民視53台科學再發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活躍星系核_96
778 篇文章 ・ 127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