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2

文字

分享

0
7
2

正確診斷不只測眼壓——青光眼患者多數沒自覺!

careonline_96
・2021/04/01 ・177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青光眼的病因有許多種,因此表現也十分多樣化,但它們又會造成近似的視神經傷害與視野變化,因此被歸類在「青光眼」的診斷。臺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提醒,多數青光眼病人是沒有自覺症狀,唯有靠定期的眼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眼壓會變動,每人不一樣

王清泓主任說明,眼壓是青光眼重要的風險因子,它的高低會影響青光眼是否會持續惡化,因此眼壓測量是青光眼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

眼壓值要多少才正常呢?簡單來說,臺灣人正常眼壓值約在 10 到 20 毫米汞柱間,但是有一群人,他們的眼壓高於 20 毫米汞柱,可是其中 90% 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展成青光眼。這些人我們稱之為「高眼壓症」;相反的,另一群眼壓都在正常範圍內的人,他們的視神經、視覺功能卻一直惡化。有人稱這些人是「正常眼壓或低眼壓性青光眼」。

由此可以知道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眼壓正常值,因為每個人視神經可以承受的壓力是不一樣的,病人也不需要因為今天的眼壓比上次高些,而心驚膽跳,寢食難安;但也不可以因為眼壓在正常範圍而輕忽了治療的必要性,更不要透過參考他人眼壓來揣測自己的病情。

王清泓主任表示,目前使用的眼壓測量方法,都是透過角膜(黑眼球的部份)測得,角膜的厚薄會影響眼壓的測量。角膜較厚,測出來的眼壓可能會被高估;反之角膜很薄,測出來的眼壓可能被低估。接受過雷射近視手術的病人,因為角膜厚度被削薄,眼壓測量值可能會被低估,因而降低病人及醫師對青光眼的警覺。

另外眼壓也會有晝夜變化,每個人的生理曲線都有所不同,在門診時間所測量的眼壓,往往不是病人最高的眼壓,因此病人要了解,眼壓高低只是評估青光眼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必須合併其他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青光眼可能導致視神經盤的凹陷擴大

王清泓主任提到,視神經聯繫眼睛內的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大腦視覺中樞,視神經纖維成束聚集後,穿出位於眼球最後部的開口,而奔往大腦傳達訊息,這個眼球後部的開口就是我們所稱的視神經盤。沒有被神經纖維填滿留下的視神經盤空間我們稱之為視神經杯,或視神經凹陷。

不論是正常人或視神經有異常的人,絕大多數的人視神經盤都有凹陷,但是青光眼病人視神經盤的凹陷,會隨病情而增大或表現出特有變化。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用眼底鏡及細隙燈生體顯微鏡檢查,多數就可以篩選出青光眼的可疑病人,要更進一步確定,可以利用眼底攝影和近十年來發展的定量測量視神經纖維儀器。

進行視野檢查評估視野缺損

王清泓主任解釋,青光眼病人的神經細胞要損失 40% 以上,才會出現視野變化,多數視野缺損是從週邊先發展出來,再慢慢侵犯到中心,最後危及視力。因此病人自己不容易早期察覺,何況兩眼視野有相當大部分互相重疊,當只有一眼有問題時,更不容易自己發現,只能依賴眼科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視野檢查只是青光眼追縱和治療的一部份,並不是青光眼最找早期的診斷方法,但是它協助醫師對病情基礎的建立,判斷是否惡化,擬訂或修改治療方針方面,還是很重要,並可幫助和其他疾病並作鑑別診斷。

王清泓主任補充道,我們也稱青光眼是一首三部曲,先有視神經病變,再導致視野變化,最後才造成視力的衰退及失明。因為視神經是青光眼最早有變化的部分,所以觀察視神經的變化就是診斷青光眼最重要的步驟。而長期追蹤時,視神經、視野、視力的檢查各具有不同重要性,要看病況是屬於早期或末期而定。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391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進化,提升精準度與視覺品質
careonline_96
・2023/03/23 ・275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長期學業壓力及電子產品的使用導致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統計路上有八成的人口都有近視問題,運動及生活上的諸多不便造成困擾,摘下眼鏡就像擺脫拐杖一樣成為許多人的其中一個心願。那近視雷射手術是如何進行,又有何差異呢?

目前治療近視、散光使用的雷射手術有 PRK、LASIK 與 SMILE,在醫界頗負盛名曾幫兩百多位醫師手術的遠見眼科總院長張聰麒醫師指出,近視雷射手術的歷史是先有 PRK,其次 LASIK,再有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

PRK(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是較早期的作法,手術會先用酒精或雷射 Smart tPRK 刮除上皮細胞層與前彈力層,然後利用準分子雷術切削角膜,大約 1~2 週恢復八成視力。PRK 的缺點是比較痛,且會痛很久,然後因為傷口較大,組織長回來時容易形成角膜白斑,所以需要點較長期的類固醇藥水,大概半年左右,期間要密集注意類固醇造成的眼壓上升青光眼問題。

LASIK(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則會先製作角膜瓣,掀開上皮細胞層與前彈力層,然後使用準分子雷術切削基質層,達到計畫的厚度後,再將角膜瓣蓋回去,大約 1 天可恢復視力。

「過去大多使用刀片製作角膜瓣,現在可以使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提升精確度。」張聰麒醫師說,「LASIK 的優點相對於 PRK 疼痛感較輕,大約持續 1 天。不過因為有製作角膜瓣,術後需要小心照顧。」

在 LASIK 與 PRK 的年代兩者各擅勝場,LASIK 挾恢復快、疼痛感低、不易形成白斑,類固醇藥水需求量少,但缺點是皮瓣的術中及術後照顧須細心以對,而 PRK 則完全避免了皮瓣的問題,但恢復慢、疼痛感較久、及角膜白斑需長期類固醇藥水治療是其弱點,接下來劃時代的改革——微創傷口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則集合了兩者的優點。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微創角膜透鏡萃取術)屬於微創手術,會利用能量較低的飛秒雷射於基質層精準雕刻出一個角膜透鏡,然後經由一個 2 至 4 毫米的小傷口取出角膜透鏡。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的傷口較小,能夠維持前彈力層的完整,有助維持角膜的強度,另外傷害的神經較少,乾眼症程度也較輕。

張聰麒醫師說,「由於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的疼痛更少、大約 1 天可恢復視力、乾眼程度更輕,很快成為近視雷射手術的主流,近三年來占比從一成提升至六成。」

從 SMILE 到 SMILE pro,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的進化

SMILE 是近視雷射手術的重大進展,不過早期的 SMILE 近視雷射手術沒有視軸導引、散光軸度導引、以及角膜地圖掃描,需要仰賴手術醫師的豐富經驗來調整。

曾經受到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邀請於 2022 年眼科年會從林口長庚現場實況轉播手術過程給全國眼科醫師觀摩的張聰麒醫師說,包含術前參數規劃、術中雷射施打過程、細膩的透鏡取出技巧這些技術的磨練都有助於提升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性與術後的視覺品質,這是外科手術醫師需要經歷長時間磨練跟學習培養的原因。

為了解決早期 SMILE 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著重醫師個人經驗的困難點,SMILE 加入幾項新功能進化為二代的 SMILE Pro,張聰麒醫師解釋,SMILE Pro 具備中心視軸導引、散光軸度導引,讓醫師可以更快更精確的定位雷射位置,等於是從拿著地圖找路進化為 Google 地圖導航,大幅降低失誤空間提升精準度,可以讓經驗豐富的醫師做得更好更快更舒適,也提供年輕醫師許多幫助。

手術過程中使用飛秒雷射雕刻角膜透鏡時,需要把眼睛維持在固定位置。張聰麒醫師說,SMILE pro 的雷射掃描速度更快,施打雷射的時間從 23 秒縮短為 9 秒鐘,患者不用再努力維持 23 秒的定格狀態,大幅減少患者及醫師心理壓力。

另外,SMILE pro 可使用較低能量的飛秒雷射,張聰麒醫師說,較低的雷射能量可以進一步減輕施打雷射的不適,並讓視覺品質恢復更快、水霧感消散更快,讓近視雷射手術的品質更上一層樓。

「最近有兩位醫師和一位牙醫朋友來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他們在隔天就返回工作崗位替患者植牙了,醫師果然是勞碌命。」張聰麒醫師說,「另外有位放射科醫師在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後,幾天後傳訊息告訴我說,他已經可以進行侵入性血管手術,穩定地把導管放進直徑不到 1mm 的血管裡了,他很訝異恢復的狀況的良好!」讓張醫師頗為驕傲,畢竟這些醫師都是千里迢迢過來,而且身負回去幫助其他患者的重責大任。

經過多年演進,近視雷射手術從 PRK、LASIK,到 SMILE,再進展到 SMILE pro,身為 SMILE 全飛秒雷射手術教學醫師的張聰麒指出,這些年來近視雷射手術的品質持續進步,透過完整的術前評估,累積豐富的手術經驗,能幫助更多人擺脫眼鏡的束縛。

「很多患者會問,你有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嗎?」這個萬年考古題是張醫師的最愛。張聰麒醫師總笑著說,「因為我自己有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而且近三年來還替 200 多位醫師同業做過近視雷射手術,我知道大家在意的點,我知道恢復的過程,我知道術後如何照顧眼睛,這些我個人經驗都可以跟我的患者討論,藉由醫療科技的進步,讓我能夠享受清晰的視覺品質,並能幫助更多的人,非常開心!」

貼心小提醒

不管接受哪一種近視雷射手術,術後一定要依照醫師的指示好好照顧眼睛,張聰麒醫師提醒,一個禮拜內請保持清潔避免碰生水,並按時點眼藥水,通常會包括抗生素藥水、類固醇藥水、與人工淚液。抗生素藥水是為了預防感染;類固醇藥水可減輕發炎反應、幫助視力恢復;人工淚液能夠改善乾眼的不適。

在術後照護期間,請多多休息,並按照時間回診檢查!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白內障手術新選擇,飛秒雷射提升精準度與安全性
careonline_96
・2023/01/19 ・238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王伯伯的白內障越來越嚴重,視力持續惡化,眼科醫師建議要接受手術置入人工水晶體,但是檢查發現他的角膜內皮細胞數量約 800 /mm²,遠低於正常值,動手術的風險相當高。

彰化羅眼科羅英源醫師指出,「一般成年人的角膜內皮細胞數量約 2000~3000 /mm²,如果角膜內皮細胞少於 2000 /mm² 就算偏少,少於 1000 /mm² 就是非常非常少,甚至在白內障術後可能需要做角膜移植。」替高風險患者換人工水晶體時,對手術精準度的要求非常高。

羅英源醫師表示,當時利用飛秒雷射幫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飛秒雷射可以在角膜製作一個較小的傷口,而且能夠把硬化的白內障核切得很圓、很精準,並分割成更小塊,可以更容易移除,降低手術過程對眼組織的影響,盡量保護角膜內皮細胞。順利放入人工水晶體後,患者的視力便大幅改善。

「術後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並沒有太多減損,不需要做角膜移植,讓患者鬆了口氣,非常滿意!」羅英源醫師說,「受惠於飛秒雷射的優點,白內障手術的精準度、安全性都能進一步提升,對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白內障術前治療乾眼問題,提升手術效果

「每個人到一定的年紀都會白內障!」羅英源醫師說,「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白內障一定會越來越嚴重。」

白內障是因為眼睛的水晶體老化而變得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睛,羅英源醫師說,一開始是讓患者覺得對比度下降,在晚上開車會覺得車子看得比較不清楚,隨著白內障惡化,會有模糊、顏色改變的感覺,甚至造成視力下降。

白內障初期可以點藥水控制白內障,延緩白內障惡化的速度,但是沒辦法讓混濁的水晶體恢復原本清澈的狀態,所以白內障最後一定用手術的方式處理,羅英源醫師說,當視力小於 0.5 就需要做白內障手術;白內障越嚴重,手術難度也越高。

白內障是一個高精密的手術,術前需要做一系列詳細檢查,羅英源醫師指出,「其中要特別注意乾眼症的問題,因為乾眼症會干擾儀器檢查的準確度,所以如果有乾眼症,我們會先請患者點藥水、做熱敷,比較嚴重的病人甚至會請他接受熱脈動治療。熱脈動治療儀能夠按摩眼瞼,疏通阻塞的油脂腺,改善乾眼症的症狀,而且讓測出來的數據比較準確,而且白內障術後病人舒適度也會提高。」

白內障手術持續進化

最古早的白內障手術大概要開 1 公分的傷口,才有辦法移除水晶體。

羅英源醫師說,近代的白內障手術利用超音波乳化術,大概只需要 0.2 公分的傷口,將包覆水晶體的囊袋撕出一個圓形,再把白內障水晶體震碎吸掉,最後放入一個人工水晶體;傷口小,所以復原時間很短,病人很快就可以恢復視力。

隨著科技進步,如今還可以使用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製作微傷口,並用飛秒雷射先將囊袋切割出較傳統術式更精準的圓形,混濁的白內障也切割成小塊,方便移除,最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進一步提升手術精準度及安全性。

相較於傳統白內障手術,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有多項優勢,羅英源醫師說,我們可以從「安全性」、「精準度」與「客製化」這三個面向來討論:

  • 安全性

使用飛秒雷射先將白內障水晶體切成小塊,醫師再使用探頭吸出,可大幅減少手術中的超音波使用,減少對眼睛細胞與組織的傷害,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手術過程動態 4D 電腦斷層監控,醫師能及時掌控狀況,醫師與患者都能更安心。

  • 精準度

手術中,囊袋切割的圓形是否正圓,影響人工水晶體放入置中性,進而影響患者術後的視覺品質。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可以精準的切割囊袋,讓人工水晶體的置中性大幅提升。

  • 客製化

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可以依照患者個人眼睛狀況術前客製化安排手術計畫,再按照術前的計畫精準手術。羅英源醫師解釋,透過精準的客製化,讓白內障術後更符合預期視力恢復及成果。

基本上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能夠用於各式各樣的患者,羅英源醫師說,現在的系統非常先進,除非患者本身有瞳孔沾黏的問題,或眼睛曾經因為嚴重發炎,使瞳孔無法放大,否則都可以接受更精確、更安全的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前,患者與家屬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評估適合的手術方式。

貼心小提醒

接受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的術後照顧與傳統白內障手術類似,要好好保護眼睛、不能讓眼睛碰到水、不要趴睡、務必依照醫師指示點眼藥水。

羅英源醫師說,由於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的傷口穩定度較高,而且手術過程中的熱傷害較少,所以術後的照顧也比較簡單。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搜尋附近的診所:眼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careonline_96
391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2

3
2

文字

分享

2
3
2
近視是一種疾病!——認識近視及日常保健懶人包
careonline_96
・2022/08/11 ・276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吳佩昌 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

一、什麼是近視?

近視主要原因是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無法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近視是遠方的景物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影像;因看遠處會較模糊、看不清楚;看近處會較清楚,故稱為「近視」。

大部分近視眼都是眼軸拉長所致。眼軸是從眼球前表面一直到視網膜表面的這段距離,也稱為眼球前後直徑。眼球是一個水球,一旦拉長時,眼睛組織變薄,體積和重量變大,對眼球的壓力及衝擊力變大,就容易產生病變。

近視後不只是配眼鏡矯正視力,大多數人認為戴上眼鏡看清楚就沒事了,但是不知道的是眼鏡只能做為輔助工具,卻無法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並忽略了近視會惡化危害眼睛健康和導致許多併發症。

目前國際臨床上,針對近視的照護標準已進展到控制度數,也就是透過醫療處置來延緩加深度數,維持眼睛的健康,而非單純佩戴近視眼鏡而已。

近視眼度數越深表示眼軸得越長,眼球的病變風險越高。近視 500 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比沒近視者,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為 41 倍,視網膜剝離風險增為 9 倍,白內障風險增為 3 倍;如果是近視 800 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比沒近視者,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為 126 倍,視網膜剝離風險增為 21 倍,白內障風險增為 5 倍。

二、近視是一種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近視達 500 度有失明風險的警告,2050 年將會有近 50 億人口近視,其中 10 億人會因高度近視(>500 度以上)而有失明風險。

近視 500 度以上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

  • 眼睛提早老化,導致視力變差,視野受損,甚至提高失明的機會。
  • 易罹患青光眼導致周邊視野受損。
  • 易罹患黃斑部病變導致中心視野受損。
  • 易提早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
  • 易罹患視網膜剝離導致視野缺損、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近年來,不只是高齡族群發生視網膜剝離,20~29 歲年輕人數也持續攀升中。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吳佩昌主任指出,國人視網膜剝離發生率為各國之冠,隨著 3C 世代來臨,民眾自我保健意識也要跟著抬頭,才能避免近視相關併發症發生,進而維護大家的視力健康。

三、近視自我保健這樣做

(一)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至醫院視力檢查留下檢查紀錄,若發現問題可以提早治療。

  1. 散瞳檢查:定期散瞳檢查眼底視網膜。
  2. 眼軸測量:正常為 24 毫米以內。
  3. 眼壓及視神經盤檢查。

(二)症狀自我察覺:飛蚊症是否突然變多、出現布幕般黑影或是有閃電的症狀。

(三)閱讀時要有適度光線,及正確姿勢,保持 30~45 公分的距離。

(四)減少過度用眼:用眼 30 分鐘,宜休息 10 分鐘。

(五)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研究指出每周戶外活動 11 小時,一年平均可減少 55% 近視機率。戶外活動不僅可以減少眼睛肌肉緊張,也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量,進而抑制眼軸拉長,降低視網膜剝離機率。

(六)營養要均衡,並多吃綠色蔬菜及富含葉黃素的食物。

四、雷射近視手術能夠治癒近視嗎?

在認識雷射近視手術前,我們先來認識眼睛的構造。

  • 角膜(Cornea):角膜為透明組織,可讓光線進入眼球的主要屈光表面,避免外在環境傷害。
  • 鞏膜(Sclera):為眼球壁,可保護眼球內部及維持眼球形狀。
  • 水晶體(Lens):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結構之一,也是唯一有調節能力的屈光間質。
  • 虹膜(Iris):虹膜中間的洞形成瞳孔,可讓光線通過。虹膜有環狀肌及放射肌,收縮和放鬆時改變瞳孔大小,虹膜上的色素細胞多寡會決定虹彩顏色。
  • 視網膜(Retina):為眼球壁內層,佈滿感光細胞及神經纖維。視網膜中心區稱為黃斑部,為視力最重要的地方。
  • 睫狀肌(Ciliary muscle):是位於眼球中層(血管層)的一圈平滑肌,它能控制和調節水晶體形狀,以便看清近物、遠物以及正在移動的物體。
  • 視神經(Optic nerve):視神經具有能傳導神經訊號的功能,可將視覺傳導到大腦。

雷射近視手術是以雷射光點將角膜磨平,透過改變角膜的厚度來改變屈光率,讓影像可以聚焦在近視眼較長的眼球之視網膜上,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但是眼球依舊有眼軸拉長問題,且有易出現各種近視併發症的風險!

五、日常保養重點

  • 定期就醫視力檢查:每年應進行 1~2 次眼科醫師檢查 ,以及配合學校護理人員進行學生視力保健的健康管理。
  • 天天戶外活動 2 小時:力行「天天戶外遠眺 2 小時」,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加總 2 小時。
  • 力行規律用眼 3010:進行近距離用眼時,一定要遵守「規律用眼」,近距離用眼 3C 或讀書 30 分鐘遠眺休息 10 分鐘。
  • 睡眠時間是充足:充足睡眠可讓眼球肌肉休息和組織修復。
  • 正確飲食健康五蔬果:攝取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特別是深色多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對維持眼睛健康也很重要。
  • 指導單位:教育部
  •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照護線上
  • 諮詢專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吳佩昌醫師
  • 諮詢單位: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所有討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