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在愛情裡,是什麼風格?從《我們不能是朋友》劇中人物談起

雞湯來了
・2019/08/30 ・356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36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雞湯來了黃珮甄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即將步入婚姻的惟惟,面對克桓不斷出現擾亂自己內心、未婚夫皓一又總是沒時間陪伴,不禁對愛情感到迷惘。皓一的冷漠、不關心、比較重視工作,使惟惟內心越來越不滿,兩人有了激烈的爭吵……

 

皓一:「可是我有在堅守我們的承諾啊,我是照著我們的計畫在走啊!」

惟惟:「可是你忽略我了,你真的愛我嗎?還是你愛的是你的計畫?」

這樣的爭論,皓一、惟惟各有立場與無奈,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也有各自的護航,有人認為皓一說的考量很實際,有人心疼惟惟遇到一個難溝通的超級神木,到底誰對誰錯?

說真的難以斷言誰對誰錯,但從他們這次的爭吵可以發現,他們是在描述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想像及期許,而剛好雙方的期待大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愛情風格」不同,因而對愛情、關係的期待有極大的落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愛情風格?

加拿大的心理學者 John Lee 根據歐美愛情相關的文獻、作品進行分析,歸納出六種愛情風格:羅曼蒂克型(Eros)、遊戲人間型(Ludus)、友伴關係型(Storge)、狂戀依附型(Mania)、理性現實型(Pragma)與犧牲奉獻型(Agape),其後也被許多學者沿用。心理學家 Hendrick 夫婦進一步設計出「愛情態度量表」,這個量表的測驗結果,每個人可能擁有不只一個愛情風格,許多人是有一個主要及一個次要的風格。

羅曼蒂克型(Eros):褚克桓 崇尚浪漫,沈浸愛情中的新鮮與吸引力

代表人物就是男主角褚克桓,雖然有交往 10 年的女友高子媛,但兩人感情到了冰點,這時出現了吸引他的周惟惟,馬上展開猛烈追求,並徹底斷開與子媛的關係,不擇手段的接近或出現在惟惟身邊。過程中,克桓會很想知道惟惟的任何資訊、渴望在惟惟傷心難過,或是有困難的時候陪伴她,抓住惟惟任何可能動搖的時刻,逼她說出對自己的情感,並希望能夠佔有、獲得她。

友伴關係型(Storge):周惟惟 重視陪伴,嚮往細水長流的穩定關係

代表人物為女主角周惟惟,夾在交往三年的男友黎皓一,以及猛烈追求的褚克桓之間,讓她感到非常痛苦、矛盾,可以看到她十分渴求皓一的陪伴、信任及重視,且在遇到褚克桓之前,和皓一維持著穩定且平淡的生活。而面對克桓猛烈的追求,起初還不熟悉時,選擇逃避並感到恐慌,但隨著克桓的逼近、溫柔與在乎,兩人慢慢建立共同的互動回憶,也開始動搖她的心。

遊戲人間型(Ludus):韓可菲 情場高手,悠遊在愛中的挑戰與刺激

代表人物是好閨蜜韓可菲,不論在何時何處總能對男人主動出擊,展現她致命的吸引力,在她的世界裡,給予承諾的愛情是種負擔,她與顏百洋的經典對話「我不會讓你負責的」(可菲)、「但是我願意負責」(百洋)、「你神經病啊,我就只有在網交,沒有在交往!」(可菲)道出了她一點都不想被愛情束縛,這當中她只想要抒發慾望、追求過程中的刺激,並主控這場名為「愛情」的遊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狂戀依附型(Mania):高子媛 依附佔有,需要穩固的承諾及安全感

代表人物是很執著的高子媛,她研究所畢業後一直依附著褚克桓,生活也繞著他打轉,當克桓跟她提分手,強大的不安及焦慮,使她一直前往克桓的住所,想要假裝沒有分手這件事,但在發現克桓可能變心後,強烈的佔有慾及嫉妒心吞噬了她,不但衝去惟惟的公司宣示主權大鬧一場,還利用各種方式,想把克桓重新拉回身邊。

犧牲奉獻型(Agape):高子媛 奉獻付出,願意無條件的付出與犧牲

代表人物同樣是高子媛,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我是為了你好」,認為自己盡心的付出都是為了克桓的未來、形象,生活也都以克桓為重心,當克桓嚴正地提出分手時,說出了「你要我做什麼都願意」,願意不斷改變自己,只希望克桓可以重新和自己在一起,甚至說出「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著你跟其他女人在一起,只要那個人不是周惟惟」,足見她可以包容克桓各種行為,只要克桓還願意跟她在一起、愛她,再多犧牲她都願意。

理性現實型(Pragma):黎皓一 理性規劃,在乎現實條件以穩固未來

代表人物為計畫大師黎皓一,要把惟惟追到手的理由,是因為她是第一個跟他出去願意AA制的女孩,在一起後惟惟也願意按他的計畫省吃儉用,在皓一爸爸眼中更是非常肯定的好女孩,促使皓一認定惟惟是他要走一輩子的人。而在買房、決定結婚後,他便開始狂拼工作只為了有更好的收入,可以儘早還完貸款,就算惟惟多次提出抗議或為此爭吵,仍堅信這樣對於他們的未來更好。

(點圖放大)劇照取自/我們不能是朋友台視官網
圖片編製/雞湯來了

想了解自己的愛情風格?請見:雞湯來了〈愛情風格占卜〉

如何在愛中平衡?

不同的愛情風格,展現了不同的愛情態度、相處方式,及對於關係的認知,若雙方的風格一致,在相處上較能夠有較一致的共識,也較不容易產生傷害或衝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因為每個人的愛情風格可能不只一種,像子媛同時具備了狂戀依附及奉獻型,而皓一在面對惟惟要離開他時,也展現了狂戀依附的風格。

圖/《我們不能是朋友》劇照

又,愛情風格可能是會轉變的, 像克桓在遇到惟惟之前,喜歡以撩妹、情場關係來紓解壓力,遊戲情場之間的刺激及勝利感是他的樂趣來源;遇到惟惟後則轉為羅曼蒂克型。

雖然要遇到與自己愛情風格完全一致的人十分困難,但透過瞭解愛情風格,可以協助找到更符合雙方所需的模式。

Step1. 進入關係前確認自己的愛情風格

瞭解自己的愛情風格,才能了解自己在愛情中追求的是什麼,是一段穩定且平淡的關係?又或是轟轟烈烈的偶像劇情?藉以刻畫自己想要遇到的對象。像遊戲人間的韓可菲,她要的僅是一段可以滿足自己需求及樂趣的短暫關係,面對像百洋那般急著想要給予責任與承諾的人,對他來說反而是一段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先釐清自己想要的理想關係與狀態, 好好觀察對方的愛情風格是否符合自己期待,自己能否承受,再進入關係中。

Step2. 在關係當中找出對方的愛情風格

當已經進入一段關係,還是要持續釐清自己的愛情風格、找尋另一半的愛情風格,畢竟愛情風格可能會隨著兩人的關係互動、或受到重大事件影響而有所轉變。因為關係是由兩人共同建立的,因此透過愛情風格思索自己的底線,也能看見對方的地雷。

像子媛跟克桓若能好好釐清雙方的愛情風格,或許能發現,原來克桓要的不是不斷犧牲、改變來依附順從自己的人,而子媛的犧牲奉獻不是真的不在乎自己,而是她更希望對方快樂、擔心克桓離開;久而久之,這樣不對頻的互動方式反而傷了彼此,一個覺得負擔,一個則覺得是不是做得不夠多,持續在推開和付出中拉扯。

Step3. 嘗試在愛中跳出雙方適合的舞步

愛情關係經營就像是在跳雙人舞,雙方不須完全一樣,而要從中找到彼此的節奏與默契,否則很容易自亂手腳。因此,在瞭解彼此的愛情風格後,並非要將彼此調整成一致的愛情風格,而是要從中找到兩人互動的最佳解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是黎皓一跟周惟惟,一個是超級理性現實型,一個則偏向友伴關係型,所以當皓一因為現實經濟考量,而讓惟惟感到缺發陪伴與在乎,正是兩種風格的衝突。

若皓一跟惟惟能透過愛情風格來更認識彼此對於愛情的定義,那這樣在相處上就能夠更針對對方的不安給予回應,例如:皓一可以跟惟惟有更多討論,並將更細節的工作狀態與惟惟分享;又當惟惟前往公司或上海找他時,可以多空出時間陪伴她、和她一起討論規劃未來;又或只是講一通電話回報近況也好,讓惟惟時時刻刻感受著皓一的在乎與承諾。

而惟惟在知道皓一的愛情風格後,面對他理性分析評估時,可以理解他並非不在乎自己,而是在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且能適時溫柔提醒皓一自己對陪伴的需求與渴望,從中調整雙方的步調。

經營一段好的關係並不容易,要在關係中讓自己與對方感到舒適,需要認識自己瞭解對方,及更多的溝通跟協調,並非改變自己委曲求全,而是在理解雙方對愛情的態度跟想像後,從中找出你我都能夠接受的交集。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LEE, J. A. (1977). A TYPOLOGY OF STYLES OF LOV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2), 173-182.
  • HENDRICK, C., & HENDRICK, S. (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2), 392.
  • 卓紋君、顏欣怡(2013)。台灣人愛情風格量表再修訂-以大學生族群為本。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25),65-87。DOI:10.6308/JCPRC.25.02
  • 卓紋君(2004)。臺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6),71-117。DOI:10.7082/CARGC.200409.0071
  • 顏欣怡、卓紋君(2013)。大學生情侶之愛情風格、溝通姿態、關係滿意度及關係承諾度之探討-對偶分析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6(3),443-485。
  • 戀愛時光地圖:不同愛情風格的伴侶(2019)。

本文轉載自《雞湯來了》《我們不能是朋友》在愛裡,你是什麼模樣? —劇中人物的愛情風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伺服器過熱危機!液冷與 3D VC 技術如何拯救高效運算?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4/11 ・3194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高柏科技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我們談論能擊敗輝達(NVIDIA)、Google、微軟,甚至是 Meta 的存在,究竟是什麼?答案或許並非更強大的 AI,也不是更高速的晶片,而是你看不見、卻能瞬間讓伺服器崩潰的「熱」。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搭載 Blackwell 晶片的輝達伺服器接連遭遇過熱危機,傳聞 Meta、Google、微軟的訂單也因此受到影響。儘管輝達已經透過調整機櫃設計來解決問題,但這場「科技 vs. 熱」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不僅僅是輝達,微軟甚至嘗試將伺服器完全埋入海水中,希望藉由洋流降溫;而更激進的做法,則是直接將伺服器浸泡在冷卻液中,來一場「浸沒式冷卻」的實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安全嗎?從大型數據中心到你手上的手機,散熱已經成為科技業最棘手的難題。本文將帶各位跟著全球散熱專家 高柏科技,一同看看如何用科學破解這場高溫危機!

運算=發熱?為何電腦必然會發熱?

為什麼電腦在運算時溫度會升高呢? 圖/unsplash

這並非新問題,1961年物理學家蘭道爾在任職於IBM時,就提出了「蘭道爾原理」(Landauer Principle),他根據熱力學提出,當進行計算或訊息處理時,即便是理論上最有效率的電腦,還是會產生某些形式的能量損耗。因為在計算時只要有訊息流失,系統的熵就會上升,而隨著熵的增加,也會產生熱能。

換句話說,當計算是不可逆的時候,就像產品無法回收再利用,而是進到垃圾場燒掉一樣,會產生許多廢熱。

要解決問題,得用科學方法。在一個系統中,我們通常以「熱設計功耗」(TDP,Thermal Design Power)來衡量電子元件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產生的熱量。一般來說,TDP 指的是一個處理器或晶片運作時可能會產生的最大熱量,通常以瓦特(W)為單位。也就是說,TDP 應該作為這個系統散熱的最低標準。每個廠商都會公布自家產品的 TDP,例如AMD的CPU 9950X,TDP是170W,GeForce RTX 5090則高達575W,伺服器用的晶片,則可能動輒千瓦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散熱不僅是AI伺服器的問題,電動車、儲能設備、甚至低軌衛星,都需要高效散熱技術,這正是高柏科技的專長。

「導熱介面材料(TIM)」:提升散熱效率的關鍵角色

在電腦世界裡,散熱的關鍵就是把熱量「交給」導熱效率高的材料,而這個角色通常是金屬散熱片。但散熱並不是簡單地把金屬片貼在晶片上就能搞定。

現實中,晶片表面和散熱片之間並不會完美貼合,表面多少會有細微間隙,而這些縫隙如果藏了空氣,就會變成「隔熱層」,阻礙熱傳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柏科技推出了凝膠狀的「導熱凝膠」,說是凝膠,但感覺起來更像黏土。保留了可塑性、但更有彈性、更像固體。因此不容易被擠壓成超薄,比較不會熱裂解、壽命也比較長。

OK,到這裡,「匝道」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條散熱高速公路該怎麼設計?你會選擇氣冷、水冷,還是更先進的浸沒式散熱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液冷與 3D VC 散熱技術:未來高效散熱方案解析

除了風扇之外,目前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電腦快速散熱呢?圖/unsplash

傳統的散熱方式是透過風扇帶動空氣經過散熱片來移除熱量,也就是所謂的「氣冷」。但單純的氣冷已經達到散熱效率的極限,因此現在的散熱技術有兩大發展方向。

其中一個方向是液冷,熱量在經過 TIM 後進入水冷頭,水冷頭內的不斷流動的液體能迅速帶走熱量。這種散熱方式效率好,且增加的體積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萬一元件損壞,可能會因為漏液而損害其他元件,且系統的成本較高。如果你對成本有顧慮,可以考慮另一種方案,「3D VC」。

3D VC 的原理很像是氣冷加液冷的結合。3D VC 顧名思義,就是把均溫板層層疊起來,變成3D結構。雖然均溫板長得也像是一塊金屬板,原理其實跟散熱片不太一樣。如果看英文原文的「Vapor Chamber」,直接翻譯是「蒸氣腔室」。

在均溫板中,會放入容易汽化的工作流體,當流體在熱源處吸收熱量後就會汽化,當熱量被帶走,汽化的流體會被冷卻成液體並回流。這種利用液體、氣體兩種不同狀態進行熱交換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導熱速度甚至比金屬的熱傳導還要更快、熱量的分配也更均勻,不會有熱都聚集在入口(熱源處)的情況,能更有效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整個 3DVC 的設計,是包含垂直的熱導管和水平均溫板的 3D 結構。熱導管和均溫板都是採用氣、液兩向轉換的方式傳遞熱量。導熱管是電梯,能快速把散熱工作帶到每一層。均溫板再接手將所有熱量消化掉。最後當空氣通過 3DVC,就能用最高的效率帶走熱量。3DVC 跟水冷最大的差異是,工作流體移動的過程經過設計,因此不用插電,成本僅有水冷的十分之一。但相對的,因為是被動式散熱,其散熱模組的體積相對水冷會更大。

從 TIM 到 3D VC,高柏科技一直致力於不斷創新,並多次獲得國際專利。為了進一步提升 3D VC 的散熱效率並縮小模組體積,高柏科技開發了6項專利技術,涵蓋系統設計、材料改良及結構技術等方面。經過設計強化後,均溫板不僅保有高導熱性,還增強了結構強度,顯著提升均溫速度及耐用性。

隨著散熱技術不斷進步,有人提出將整個晶片組或伺服器浸泡在冷卻液中的「浸沒式冷卻」技術,將主機板和零件完全泡在不導電的特殊液體中,許多冷卻液會選擇沸點較低的物質,因此就像均溫板一樣,可以透過汽化來吸收掉大量的熱,形成泡泡向上浮,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

然而,因為水會導電,因此替代方案之一是氟化物。雖然效率差了一些,但至少可以用。然而氟化物的生產或廢棄時,很容易產生全氟/多氟烷基物質 PFAS,這是一種永久污染物,會對環境產生長時間影響。目前各家廠商都還在試驗新的冷卻液,例如礦物油、其他油品,又或是在既有的液體中添加奈米碳管等特殊材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把整個主機都泡在液體裡面的散熱邏輯也與原本的方式大相逕庭。如何重新設計液體對流的路線、如何讓氣泡可以順利上浮、甚至是研究氣泡的出現會不會影響元件壽命等等,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高柏科技目前已將自家產品提供給各大廠商進行相容性驗證,相信很快就能推出更強大的散熱模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4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5
0

文字

分享

0
5
0
不想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影集《2049》教你與自己和解,不再犯上一代的錯
雞湯來了
・2021/12/12 ・3578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陳家容
  •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特派員|翁欣容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你會不會覺得人類很原始?科技進步,幸福仍要靠自己」

臺灣年度科幻大劇《2049》,劇中出現多項高科技產品,不僅有自動車、無人機送貨員,還有能診斷睡眠品質和分析惡夢的記憶機器,更有控制與穩定情緒的精華液、能預測人類行為的行動偵測儀、能發洩情慾的元宇宙慾望眼鏡XR等,甚至出現沈浸式諮商服務,都遠遠超越現在科技所及。

即便影集《2049》的世界中發明了這麼多讓人們更輕鬆的高科技產品,為何科技還是無法滿足人性,無法帶領人們貼近幸福?

害怕和母親一樣,卻仍有媽媽的影子 

劇中兩位女主角雨晴與夏朵都在童年時期便與母親交惡,並在高中時期愛上媽媽的前男友、懷孕、成為小媽媽。長期以來,與先生、女兒的關係也都處於冰點,表面看似和諧完整的一家三口,其實是疏離冷淡、害怕分崩離析的相敬如「冰」。

雨晴與夏朵每天都希望能找到家庭矛盾關係的出口,但「與母親的隔閡與糾結」卻成了他們心中隱形卻厚重的一道牆,封閉了出口,也封鎖了和母親和解的道路,更成為自己展開幸福婚姻與親子關係的阻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雨晴和夏朵那麼討厭母親,卻活成了母親的翻版?其實,「父母」是子女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楷模,並持續在子女成年後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學術上用「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來描述:上一代透過生活經驗、互動,有意或無意地情影響下一代的價值觀、態度或行為。

婚姻不僅是夫妻的兩人世界,來自原生家庭的親代互動關係會烙印在子代身上,並在無意識中複製到子代的婚姻關係中。這正是雨晴和夏朵的寫照!她們口中說著非常排斥和媽媽一樣,卻正走著媽媽走過的路。

翻轉的可能?我的婚姻才不會跟你一樣!

綜合國內外多篇研究發現,像雨晴、夏朵早期負向生命經驗(如: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經濟匱乏、家庭動盪等),很可能較容易面臨婚姻風險(如:早婚、早育、早離家等)。就像劇中,雨晴的女兒(貝貝)也正承受著未婚懷孕的事實,成為「小媽媽第三代」!

「你可以,我也可以!」貝貝

貝貝聽完男友的立場,做了新的決定。圖/《2049》影集《刺蝟法則》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不是遇上一樣的情境就一定會有一樣的結果。親代離異或婚姻不穩定的關鍵不在於負面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之後,對子代發展引發的一連串影響。就像劇中,貝貝即使和雨晴同樣都成了小媽媽,但後續人生卻有了不同的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處透過「生命歷史理論」剖析劇中角色「青少年期」家庭經驗對婚姻的影響,以及解釋扭轉代間傳遞的可能性。生命歷史理論認為,個體所處的環境和過去所經歷的生活事件,都會影響個體對有限資源的分配策略,大致可分為「快策略」與「慢策略」。

圖/《2049》影集《幸福話術》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直面母女關係的掙扎與吶喊:或許每個人都有問題!

雖然雨晴是夏朵的心理師,但在諮商過程中,卻發現兩人的生命經驗越來越相似,兩人頓時成為彼此化解母女疙瘩路上最好的夥伴。劇中提及的「內在家庭系統療法」認為人的心智是由眾多部分組成,並將這些「部分」稱為「次人格」(但並非思覺失調症或多重人格喔)!一般而言,可以將次人格分為 3 種:

管理者流亡者保護者
「性本善」,是內在光明、正向的一面,面臨挑戰時,由他優先站出來。當遇到創傷時,流放者的角色會特別凸顯,使人深陷而無法自拔。當流放者失控時,協助流放者滅火,並不顧一切保護內在,以免被流放者影響。
「你可以做到的!」、「要相信自己!」雨晴曾說:我們是媽媽的替代品。便是流亡者用來逃避婚姻中的種種挫折、合理化婚姻困境的理由。靠著情緒精華液來分散對母親、婚姻的注意力,是保護者為了保護內在的方法。
次人格的 3 種類型。表/雞湯來了提供
雨晴與夏朵一起面對各自的母女糾葛與問題。圖/《2049》影集《刺蝟法則》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我們每個人都有問題,我們只會把問題丟給別人,然後一直在做後悔的事。」-雨晴

「內在家庭系統療法」透過引導個體認識自己的次人格和不斷地自我對話,聚焦在:理解自己的過去,過去的經歷如何塑造成現在的自己、過程中又有哪些感受。或許現代的我們,沒有像劇中的「沉浸式」心理諮商,但我們仍可以運用「內在家庭系統療法」的概念,在日常中練習以下 2 大態度,自己陪伴自己療癒:

態度 1包容次人格

當次人格出現時,並不是壞事,反而是為了保護內在平衡而出現的英雄角色,因此面對次人格,更應該用包容、同理的態度,而不是排斥或縱容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與治療師也發現,當人們對自己次人格的接受程度越高,代表越能與次人格和平共處,也使得「管理者」的角色凸顯,進一步促進改變。

態度 2保持好奇心

比起認識新朋友、新對象,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更應該保持好奇心!不論是過去的經歷、現在發生的事,還是未來的願景,都是透過自我不斷的對話所帶來的結果。

好奇心會幫助我們穿越時空,所以與其隱藏感受和想法,不如多回憶過去、理解過去,讓現在的自己來修復、重新解讀歷史,讓未來在面對問題時能更加自在。

從沈浸式諮商服務醒來的雨晴,最終也與母親修復關係。圖/《2049》影集《刺蝟法則》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當我知道我媽生下我,我爸並沒有要負責時,我就能理解她的決定了」-雨晴

像養育植物一樣經營家庭

「種植物很簡單,該澆水、該曬太陽、該修剪就去做,按照他們的習性去去養護他們,就會長得很好。」-夏朵

圖/《2049》影集《刺蝟法則》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事實上,經營家庭也可以像照顧植物一樣簡單!如果對外要將「請、謝謝、對不起」常掛嘴邊,那麼面對家庭,我們就要將「同理、道歉、原諒與感謝」牢記在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都有犯錯、失誤的可能,同樣地,若每個人都能保持好奇、更了解自己的家庭故事,便能更清楚「自己對家庭的理解」,或許就能像照顧植物一樣豁然開朗!

延伸閱讀

此文中劇照素材由瀚草影視提供,如欲使用須經詢問。

  • 陳家容(2019)。早婚者的婚姻品質:青少年期的父母婚姻關係與親子關係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陳婉琪(2014)。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臺灣社會學刊5431-73。
  • Green, E. J. (2008). Individuals in conflict: An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approach. The family journal16(2), 125-131.Schwartz, R. C. (2013). Moving from acceptance toward transformation with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IF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69(8), 805-81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3

5
0

文字

分享

3
5
0
大數據配對:《戀愛是科學》婚姻必勝公式,存在嗎?
雞湯來了
・2021/09/30 ・377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雞湯來了實習生蔡加柔
  •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榮淑媚
  • 製圖/雞湯來了特派員黃子芸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單身靠實力,結婚就靠大數據-《戀愛是科學》

《戀愛是科學》劇照。圖/雞湯來了 提供

「先將設立的理想型條件列出來,然後用電腦分析、引用大數據配對、清查身家背景,最後再簽訂婚前協議,進而快速鎖定「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伴侶,是避免浪費彼此時間的相親模式。」這是《戀愛是科學》女主角顏霏主張的戀愛 SOP,在劇中 ,她開設一間名為「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的公司,藉由大數據的分析,會員配對成功率達到八成之高。

如果這間公司真實存在,你想要加入嗎?你同意她提出「婚姻就是找一個適合你的合夥人」的說法嗎?

我們的匹配指數-「愛情」等於「合適」嗎?

當「勝女」如同「剩女」

「三高女」為何是婚姻市場釘子戶?

《戀愛是科學》劇照。圖/雞湯來了 提供

劇中年齡高、薪資高、學歷高的「三高女」卓乃慧,是一位事業有成的霸道女總裁,卻因為年齡偏大、學歷高又個性強勢等等所謂「死亡組合」,導致沒有願意與她牽手的對象,最後到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尋求協助,並有了出乎意料的發展。

有一種好,是朋友都是為你好。有一種幸福,是別人覺得你幸福!

我稱它為亞洲壓力。-《戀愛是科學》

相較於乃慧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對象,學歷必須在碩士以上,另外一位林小姐是朋友陪伴而來的。朋友打著幫她尋找幸福的名號,花了半小時洋洋灑灑地列了一堆條件,但是這樣真的是林小姐想要的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兩位角色其實有個共同點,就是她們為自己設下「十分明確且詳細的前提」,無論是否這些條件出自門當戶對的文化或是他人意見。這時我們可以思考一個被討論已久的議題:究竟我們要選擇的是「我愛的人」還是「適合我的人」?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本身便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角逐。

系統的誤差值-當感性破解大數據

系統不會出錯,幫我配對出來的,一定都是條件、能力、價值觀各方面都相當適合我結婚的對象,可是系統它不會知道誰能讓我心情好, 誰會逗我笑。-《戀愛是科學》

我才不管什麼大數據,我 27歲,我選妳。就算妳離過婚,我都選妳。-《戀愛是科學》

《戀愛是科學》劇照。圖/雞湯來了 提供

儘管使用科學輔助,與乃慧設立條件相差甚遠的有福,仍然走進乃慧的心。劇中的另一對,男主角王軒宇也突破大數據,無視一切不利條件也鍾情於女主角顏霏。他們的情感都是突破大數據的存在,確實稱不上理性,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儘管科學上確實能部分證實,我們的心動軌跡有跡可循,但至今依然沒有任何理論或是學者,能完整詮釋愛情的全貌。或許你也曾發現,無論再怎麼理性抉擇,你的暗戀對象或是伴侶,可能依然與你在心裡設定的理想型不太相同,究竟為何「直覺的喜歡」有時會讓人忽略所謂公認的「客觀擇偶條件」呢?學者曾證實,這樣莫名的吸引力其來有自。

當愛來臨時-5大吸引力來源

人類皆是感性與理性的綜合體,所以要做到完全拋卻感性是近乎不可能的。因此劇中除了女主角顏霏使用的科學數據相親法之外,仍有許多「不可測因素」悄然牽動著每位角色的情感,其中,就包含許多「吸引力來源」。以下統整幾項研究,與大家分享超乎理性、多半來自潛意識的五項吸引力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源 1|時常遇見的「熟悉感」

學者曾在大學課程進行調查,發現在學期結束後,同學與座位附近的同學較有機會成為朋友、建立親密連結。另外一位研究者也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詢問一群學生的大學生活中三位親密好友,結果顯示 65% 來自同一棟宿舍。

《戀愛是科學》劇中,在沁藍送了 27 次宵夜之後,軒宇對她漸漸產生情感,可見情感連結或多或少與「熟悉感」相關。但在現實生活要注意的是,勇敢追愛和死纏爛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喔!

《戀愛是科學》劇照。圖/雞湯來了 提供

相關推薦:《當男人戀愛時》啥款 ㄟ告白 ㄟ成功?論告白與追求的務實策略

來源 2|價值觀念具「相似感」

心理學家 Heider 提出的平衡理論指出,人會追求平衡的認知,例如相似的價值觀、意見、政治傾向等。其他學者也在研究中指出,伴侶婚後價值觀的相似性,對於關係滿意度的影響非常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也不能過度追求。例如顏霏的客戶 Jason,就堅持他的對象必須熟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因為他希望有人能一起討論感興趣的事物。儘管我們認同伴侶間是需要相似感的,但是太過在意相同,反而會讓關係終止。

來源 3|本能追求的「安全感」

人類會因為過往經驗、個人性格等種種原因,漸漸影響對於感情中安全感的需求,進而影響擇偶。因此討論戀愛關係時,我們常提及三種親密依附類型:焦慮型、逃避型、安全型。簡單來說,容易缺乏安全感者多屬於焦慮型,逃避型的人則傾向封閉心房,並且注重隱私與關係界線,至於安全型,則是普遍認為的理想類型。

男主角軒宇和他的前女友沁藍,前者就偏向逃避型、後者則偏向焦慮型。軒宇始終不善於表達心意,而沁藍缺乏安全感,這也成為他們分開的致命傷。

相關測驗:你的安全感是哪一種愛情依附風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連結:老天爺啊!另一半總是說自己沒安全感,我該怎麼辦?

來源 4|能被喜歡的「認同感」

我們容易被「表現出喜歡我們自己」的對象吸引。社會心理學者觀察進行快速約會(speed-Dating)的雙方並進行訪談後,部分受訪者表示,若感受到對方對自己有興趣,那麼自身會容易被對方吸引。

《戀愛是科學》角色裡,並沒有明顯的感情線來自於此。但我們能觀察到,顏霏在之前將軒宇視作小弟弟,在得知軒宇之前暗戀過自己之後,才轉換想法慢慢地察覺自己的心意。

來源 5|直觀感受上的「容貌」

亞里斯多德曾表示:「美貌是勝過任何介紹信的推薦函。」以生物本能來說,不可否認我們會被美麗的人事物吸引,可能是偏好對稱的五官、大眼睛等。然而每個世代的審美也都有變化,每個人看待容貌條件的想法都不同,最重要的是,有意識的思考容貌對於自己的意義即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連結:臺灣人的8大愛情風格

幸福的交叉點-戀愛是「感性」與「理性」的交匯

有一些爸媽的觀念也是很奇怪,小時候學生時期不讓小孩談戀愛, 但是長大後卻直接催婚,這不是很不符合邏輯嗎?就等於是從來不考模擬考,就直接學測一樣恐怖。-《戀愛是科學》

《戀愛是科學》劇照。圖/雞湯來了 提供

所以,選擇伴侶之時除了考慮種種條件,最為重要的其實是回歸自我本身。勇於面對心裡的真實情感,梳理清楚這樣的吸引力從何而來、程度為何。

像是劇中的大數據聯誼法,近乎是絕對理性且公認可靠的存在。然而,這樣的客觀條件僅是輔助我們的工具,我們依然要依靠探索與自主思考。如此尋找出結合感性與理性的交匯之處,很可能就是一段幸福關係的起點!

相關連結:現在的孩子都在談什麼戀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林奕丞(2015)。夫妻間依附類型配對組合、休閒興趣的相似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劉文琴(2006)。夫妻性格的相似性及互補性與婚姻滿意度及親密度的關係。佛光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Festinger, L. (1950). Informal soci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7, 271-282.
  • Eastwick, P.W., Finkel, E.J. (2008). An in-depth speed-dating exploration of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partner preferences and the disconnect between stated and in-vivo preference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3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