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挑選了這本書:
在十九世紀末,美國三位傳奇人物與「電能」的發展息息相關:最著名的夢想者與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對發電和電力輸送有革命貢獻的電力奇才尼古拉‧特斯拉、創建多家公司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喬治‧西屋,《光之帝國:愛迪生、特斯拉、西屋的電流大戰》主要介紹了這三位人物成功、失敗以及彼此的宿怨,美國企業史上最獨特的惡鬥「電流之戰」於此展開。
- 本篇前情提要:
在「電流之戰」中,愛迪生掌握的直流電(DC)與西屋和特斯拉的交流電(AC)系統爆發技術之爭,在這段摘錄之前,一八八九年 11 月 11 日眾目睽睽之下,西聯的舖線工人約翰‧菲克斯(John Feeks)被高壓電電死,公眾群情激憤,紐約市長宣布關閉曼哈頓所有高壓電弧燈,導致全區失去照明。
而在此事件之後,愛迪生正式走到幕前,宣稱必須:消滅交流電!認為交流電「只會為人孔口、房屋、商店、辦公室、電話轉接處、低壓系統和高壓電流設備帶來死亡事件。」我們在此初窺電流之戰中的媒體爭論片段。
電流大戰越演越烈,喬治.西屋在一八八九年秋天決定雇用一個叫恩斯特.海因希斯(Ernest Heinrichs)的匹茲堡報社記者,企圖利用媒體宣傳自己的公司。海因希斯第一天上班時,西屋特地路過向他致意,並解釋自己的目的:
「我希望看到報紙上印出的東西精確無誤。事實是不傷人的。」
對交流電而言,受攻擊就是最好的宣傳
不久後的一個十一月清晨,海因希斯在他任職於西屋公司九層大樓的辦公桌前,瀏覽一篇攻擊交流電與西屋的文章,這位年輕人被激怒了。他跳起來,連門都忘了敲,就衝進老闆的辦公室。西屋坐在他寬大的軟墊椅子上,用大型木頭餐桌當書桌。他也正在讀同一份報紙,但是他心情平靜。
他看見海因希斯被自己也在讀的文章搞得激動不安,這位匹茲堡工業家翹起頭問他:「好啦,為何那麼急?」
「您不認為我們應該說些什麼來反擊這些誹謗和錯誤陳述嗎?」海因希斯永遠不會忘記西屋看他那幾秒的眼神。這時,只有壁爐台上方的木鐘在寂靜中發出滴答滴答響。
西屋笑了。「海因希斯,他們告訴我,你是玩惠斯特牌戲的高手,對嗎?」
他承認了。
「好,那你明白這個說法的含義吧?不要人云亦云。」
海因希斯聽後很困惑,紙牌遊戲與愛迪生的誹謗又有什麼關係?
西屋解釋:「現在說正經的,所有這些交流電的敵人都在幫我們大忙。我們正在獲得許多免費廣告……就實用性與商業性來說,交流電系統比直流電領先多了,兩者無法相比……宣傳『交流電致命』是在幫我們忙,我們以巧撥千斤。」
他們希望仰仗自己的勢力、自己的影響力,就能阻止事態前進。這在自然法則中是做不到的……那些對我個人的攻擊當然很無恥,但是我的尊嚴與良心不會讓我用相同的武器去反擊。」
西屋接著解釋:「此外,我覺得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商業聲望已經很好,不會不堪一擊。但是我將準備一篇文章給《北美觀察》,回答愛迪生先生對交流電的指責,除此之外,我沒有什麼讓你發表的……讓別人暢所欲言,只要不降低自己的人格與惡意攻擊者一樣水準,我們反而會得到更多朋友。」
《答愛迪生先生》強硬反駁電力危險的論述
《北美觀察》十二月號沒有改變愛迪生對西屋的敵意,因為西屋寫了一篇直率強硬的文章《答愛迪生先生》。
電流之戰進入長期「控制電力生意的階段,激烈程度超過史上任何商業之爭。數以千計的人與此有金錢利害關係,而且可以想像,許多人完全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來看這場戰爭」。
西屋做了以下歸納:一八八八年,紐約市有六十四人死於街車事故,五十五人死於公共汽車與貨車事故,二十三人死於煤氣中毒,總共只有五個人死於觸電。
大膽的西屋這樣描述愛迪生珍愛的直流中央發電站,「許多有能力的電力工程師認為,它在許多方面都有根本缺陷;事實上它的缺陷只有用交流電能彌補。它注定被更科學和無論哪方面(取決於用戶或建築物所有人)都更安全的感應系統取代。」
迄今為止的爭論都受到銅價漲跌影響,因為銅價決定變壓器的造價,但是西屋(在文章中)以兩記重拳結束了對愛迪生的反擊。
第一是愛迪生陣營中痛苦的內訌。西屋說,八月在尼加拉大瀑布召開的愛迪生公司年會上,通過一項底特律分公司經理提出的決議。它要求母公司提供「一種靈活方法讓他們的發電站擴大經營規模,為此應有比三相系統更高的電壓和相對較少的銅耗」。愛迪生自己的陣營在分裂──在要求交流電!
西屋最有力的重磅炸彈是:「三年來購買電燈照明裝備的客戶有充分自由從任何公司購買產品,但其中大部分傾向使用交流電系統,所以如今交流電系統的中央發電站電燈照明規模起碼是直流電的五倍。」
本文摘自泛科學 2018 年 1 月選書《光之帝國——愛迪生、特斯拉、西屋的電流大戰》,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