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動物方城市實境秀:野生動物在城市過著怎樣的生活?──《知識大圖解》

知識大圖解_96
・2018/04/07 ・350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4 ・六年級

城市是人類活動和發展的樞紐,全球有超過 35 億人住在市區;據信,此數字到了 2050 年左右時幾乎會翻倍。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入城市,更多種類的動物也將在此出現。這些聰明的生物得以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抓住生存機會,並在我們周遭興旺繁衍。

這主要是因為有人類的地方便有食物──而且還是大量的食物。我們所生產的食物量極大,乃至於有項研究估計,光是在紐約市的某個小區域,昆蟲每年消耗的食物量就相當於 6 萬根熱狗。

對於那些生活在你我之間的動物而言,我們的城市就像一間吃到飽餐廳!

圖/《知識大圖解》提供

在城市的街道上,可見老鼠之類的動物受丟棄的垃圾所吸引而成群到來,準備享用豐盛的殘羹剩菜。接著,這些生物又引來體型大上許多的掠食者──牠們將在喧鬧的城市中,冒險捕捉迅速增加的獵物族群。在英國,人們習慣看到老鼠和松鼠等動物,以及獾、狐狸和老鷹等體型較大的掠食者。然而,往更野外走去,當向外擴張的城市模糊了人類與動物居住地之間的界線時,就連體型更大的生物也會冒險走上街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製造了大量食物,使城市成為動物吃到飽餐廳。 圖/ahundt @Pixabay

世界各地的城市動物

在印度孟買,可見花豹漫步在高樓之間,捕獵貓狗等寵物,這是由於花豹的天然棲地因城市發展而喪失。同樣地,山獅和山貓也在洛杉磯的街頭徘徊,因為擴張中的洛杉磯市侵占了牠們位於周圍山丘的自然分布區。在美國各城市中,機敏的黑熊則生活在人類社會的邊緣。牠們會巡查大型垃圾箱,藉此尋找美味的食物,並獲悉到哪覓食會既快又輕鬆,且比獵鹿來得省力。有些黑熊甚至把覓食時間從白天調整為夜晚,以避開人類的干擾。

如今,芝加哥等城市裡的郊狼已很常見,且比以往更常在白天現身街頭。柏林也有蓬勃繁衍的野豬族群;據估,約有 8000 頭野豬漫步於該市的公園,並大膽闖入街道──街上有食物可搶,且獵人很少。

圖/《知識大圖解》提供

在英國,城市動物除了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外,還可獲得其他眾多福利。比方說,城裡有許多可供藏身的地方──建物內部和結構體底下的角落、縫隙與躲藏處,以及可用來養育幼仔的眾多花園棚屋。多虧了英國的建築工法,這些地方通常與外界隔絕且溫暖,可謂完美的動物藏身處。隨著城市發展擴及鄉間,動物會進城另覓居所也就不足為奇。

隨著一代代的動物跟著人類一起生活,牠們必然學會了如何適應城市環境。灰松鼠是生活在公園和林蔭街道的最常見動物之一,牠們於 19 世紀末期從美國引進英國。城市生活對這些小型樹居動物極具吸引力,因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食物;而今,灰松鼠已比英國原產的紅松鼠來得更常見。灰松鼠住在樹的高處,能靠各種食物為生;且相較於野外,市中心的掠食者也少多了。此外,野外的灰松鼠會以各種方式(如叫聲)彼此溝通;但人們發現某些城市灰松鼠只喜歡用尾巴進行肢體溝通,牠們極有可能是藉此克服噪音汙染所帶來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一代代的動物跟著人類一起生活,牠們必然學會了如何適應城市環境。

了不起的狐狸

這些小型的鏽紅色犬科動物在英國各地的城鎮都很常見。狐狸是在 1930 和 1940 年代來到城市,之所以頗能適應城市生活,是因為牠們並不挑食。天生投機的狐狸常選擇搜食垃圾這個速食選項,而非獵取獵物,這也使得城市生活對牠們來說顯得極富吸引力。

可惜的是,城市狐狸名聲不佳,因為牠們和人類相處時不知分寸(城市狐狸與鄉間狐狸的真正差別在於前者往往不怕人),且攝食對象包含家畜和花園中的水果。然而,城市狐狸的生活並不容易;由於道路交通和害蟲防治所帶來的危險,這些聰明動物的壽命僅約兩年。

圖/《知識大圖解》提供

科學家如何看待城市動物?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城市是種十分新型的環境,因此這些動物能遷入城市、對抗各種陌生挑戰,進而開始興盛繁衍,可說是相當驚人。然而,這只有某種類型的動物才辦得到;研究顯示,那些以城市為家的動物也變得越來越聰明。一項美國研究調查了過去 100 年來小型城市哺乳類動物的頭骨,結果顯示:相較於鄉間的同類,城裡的小型哺乳類動物腦部急劇增大,這可能意味著生活在城市環境裡需要較高的認知功能。

從行為的觀點來看,城市動物確實要比鄉間的同類來得大膽。許多城市動物不會避免與人接觸;有趣的是,科學家也發現,城市動物通常較不具侵略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有許多動物生活在街道上,但我們位於城市的住家也是野生動物的安居處,即便我們不知道或沒發現牠們的存在。當然,有些明顯的闖入者(如小鼠、鳥類和蝙蝠)能以住家和辦公室的地板、天花板和壁凹為家。然而,大鼠肯定才是征服人類世界的動物。

大鼠可能是最令人類頭痛的城市動物。 圖/suju @Pixabay

大鼠被認為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哺乳類動物,牠們跟在人類身邊已有數千年之久;牠們取食我們的垃圾,受惠於我們的剩菜。據估,全球人類與大鼠的比例至少為一比一。這些囓齒動物善於繁衍後代,一對大鼠一生就能有逾 1000 個後代。綜觀這點及其占領下水道等地的能力(大鼠擅長游泳,還記得住整個通道系統的路線),就不難理解為何牠們能如此適應城市生活。

野鴿:機巧的城市佬

下起城鎮的街道,上至最高摩天大樓的上空,鳥兒也加入了這場城市遷徙,在上述空間中活動。談到城市鳥類,最為人知的或許是鴿子,緊跟其後的則是海鷗,山雀和燕雀等小型鳥類也是極為成功的城市鳥類。

雖然城市中有許多人會擺出鳥飼料來吸引鳥類,然而獵物所至之處,掠食者便會緊隨而來。如今,有比過去更多的遊隼在倫敦生活,牠們運用巧妙的狩獵技能,以俯衝的方式在半空中抓住鴿子。飼養遊隼的人會誘使或刻意讓這些猛禽去抑制小型鳥類的族群規模。這也是野生動物能惠及城市地區的另一種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maxpixel

城市中常可見到鴿子(又稱野鴿)的身影,牠們在世界各地成群地出現。鴿子原棲息於歐洲和中東的峭壁上,後來卻離開祖先世居的岩壁,遷至混凝土建造的摩天大廈和辦公大樓。城市裡少有天然掠食者,而棲息於高處又更能遠離危險。此外,鴿子可謂是城市清道夫,會啄食任何找得到的殘羹剩菜,這就是為什麼牠們總會聚集在有大量人類活動的地區。

而今,在市中心看到的鴿子全繁衍自鴿舍的逃鴿。鴿子曾是一大肉類來源,亦曾是重要的信差,但現代科技的出現意味著我們已不再採行飛鴿傳書。

圖/《知識大圖解》提供

昆蟲也是極成功的城市謀生者;城裡的昆蟲要比鄉間還多。科學家認為,這與城市和鄉村的溫度差異有關。在城市裡,大量的建物與道路(由混凝土和柏油碎石等打造而成)會吸收並保留熱量,然後緩慢地釋出。鄉村地區在日落之後,溫度便會下降;城市卻是名副其實的儲熱區,甚至會產生「城市熱島效應」。

坐落於涼爽鄉間中央的溫暖環境會吸引昆蟲前來,這種情況在英國尤為普遍,因為該國是多種昆蟲分布的北界。此外,城市也以整體生物多樣性較低著稱,因此,對於進到城市的昆蟲來說,來自其他物種的空間和資源競爭有限,從而能讓更多昆蟲族群蓬勃繁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昆蟲湧入城市或許聽來像是件壞事,但這些微小的動物能以一些有趣的方式來助我們的城鎮一臂之力。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努力清除著街上的有機物質,無論是落地的垃圾食物、秋天堆積的腐葉,還是繁忙幹道上的路殺動物。要是沒有成千上萬的昆蟲巡邏街道,城市會比現在更髒。

城市之所以能提供更多的資源,是因為人類丟棄了很多可食用的東西。此外,在城裡遭捕食的風險遠遠較低。因此,對小型獵物或敏銳而投機的覓食動物而言,城市會是個極富吸引力的地方。對掠食者來說,不但在食物上的競爭較少,還有一堆獵物可供選擇。就算狩獵不成,城裡也總有垃圾桶在等待光顧。儘管城市環境從來都不是為了動物而打造,但牠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入侵我們的街道。當城市裡充斥著動物時,往往就會爆發人類與牠們之間的衝突。許多動物就是不受城鎮所歡迎;交通工具、害蟲防治措施和想吃剩食的誘惑也為牠們帶來了各種危險。

下次當你看到鴿子在柏油路面上昂首闊步,或瞥見某隻大鼠的尾巴消失在人行道的縫隙時,請記住,你正在目睹一種全新的殖民現象;且多虧了你製造且拋下的垃圾,這些城市動物因此得以蓬勃繁衍。

 

本文為節錄版,完整報導請見《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2017年10月號第 37 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知識大圖解_96
76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How It Works擅長將複雜的知識轉化為活潑有趣的圖解知識,編輯方式以圖像化百科呈現,精簡易懂、精采動人、深入淺出的圖文編排,讓各年齡層的讀者們都能輕鬆閱讀。

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狐狸冷血無情,會把小孩趕走?——《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
商周出版_96
・2023/11/22 ・167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狐狸的育幼行為

對於生物來說,離開親代的意義是什麼?

放手讓子代獨當一面的意義又是什麼?

肉食性動物的親子分離是很絕情的,下面要介紹的例子是狐狸。

圖/pexels

狐狸是很重感情的動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童話故事中的狐狸總是給人狡猾的印象,不過實際上狐狸家族之間的情誼相當牢固。

狐狸採一夫一妻制,雄性也會參與育幼,由夫妻一起照顧小孩。

母狐狸會躲在挖得很深的巢穴中待產,雄狐狸則會勤奮地替在巢穴中的雌狐狸覓食。即便小孩出生了,雄狐也不能進洞裡。據說曾有人觀察到在巢穴附近坐立難安的雄狐,好像很想見見自己的小孩,讓人不覺莞爾。

狐狸媽媽生產完之後,雄狐狸要持續替牠送食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狐狸以老鼠或兔子為食,覓食對牠們而言並不容易。就算生活在食物豐富的里山環境(編按:里山指環繞村落的山林和草原,經人類適當耕耘,可提供動植物多樣性的棲地),也需要一平方公里的領地。若是在食物匱乏的地方,領地可能要五十平方公里。為了家人,狐狸爸爸必須在遼闊的領地間徘徊覓食。

況且老鼠與野兔相當敏捷,獵捕起來並不容易。狐狸需要高超的狩獵技巧。

牠們的基本狩獵方式是跳躍,畢竟以追捕的方式捉老鼠與野兔有一定難度,因此狐狸選擇靜悄悄靠近,再一口氣跳高,由上往下攻擊獵物。

狐狸獵捕的方式是先悄悄靠近,再一口氣跳高,由上而下攻擊獵物。圖/giphy

牠們還有一種特殊的狩獵方式,稱作「誘捕」(charming)。鎖定獵物的狐狸會維持著一個不會讓獵物溜走的距離,然後狀似痛苦地不斷打滾,老鼠和兔子看到狐狸的模樣心生好奇,就會忘記要逃命。此時狐狸一邊劇烈扭動、一邊慢慢靠近,趁獵物不注意的時候偷襲。據說牠們還懂得裝死讓獵物放下戒心,這也是需要高超的演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獵捕水鳥時,狐狸也懂得把水草或雜草纏在身上,透過偽裝的方式靠近獵物。這種狩獵方式需要高度的智能。進行高階的狩獵行為需要深度的學習。所以小狐狸出生三個月左右,親代就會把牠們帶到遠方,傳授生存需要知道的重要事項,包括如何狩獵。

讓小狐狸離巢的狐狸爸媽

等到教會孩子怎麼狩獵之後,狐狸爸爸就不再替小孩覓食了,透過這種方式督促小狐狸自立。乍聽之下很無情,但牠們並非放任小孩自生自滅。有時候狐狸親代似乎會事先把食物藏好,再讓小狐狸自己去找,表面看起來嚴厲,實則處處有愛。這種愛在心裡口難開的表現,實在很有父親的育幼風格。

然而進入夏天的尾聲,就是別離的時刻了。

圖/pexels

小孩不能永遠待在父母身邊。進入離巢期,親代會開始驅趕子代。狐狸是很寵小孩的動物,養育小孩時也關愛有加。在小狐狸眼裡,媽媽和爸爸都無比慈祥和藹。小狐狸也很依賴父母。可是在離巢期的狐狸爸媽會突然翻臉就不認小孩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狐狸會困惑地無法理解,像平常一樣回到父母身邊。但是親代不允許子代回來,選擇強力恐嚇並驅趕小孩,狐狸媽媽甚至還會開咬。

儘管如此,小狐狸還是想回來,不過每次都會遭到恐嚇與攻擊。最終小狐狸會死心離開父母家園。

這就是孩子的自立,也是親代放手讓小孩獨當一面的時機。狐狸親代就是為了這一刻才不斷教導子代各種生存策略,最終子代也會擁有自己的領地並為人父母。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小孩學會獨立自強。這就是狐狸的育幼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每一種生命的成長都有理由,都值得我們學習》,2023 年 8 月,商周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1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0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浣熊喜歡洗手,不是因為愛乾淨?大角羊的角,可以跟全身骨頭一樣重?5 個你意想不到的動物冷知識——《天生就是超級咖》
遠流出版_96
・2022/12/29 ・119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愛情召喚陣:雄性白斑河豚會藉由沙畫來吸引雌性產卵

在日本奄美大島有一種白斑河豚,會花一周的時間,在海底打造直徑為自己身長20 倍的巨大圓形沙畫,像是海底的麥田圈!但河豚這麼做的原因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吸引雌性。沙畫特殊的沙丘構造使得中央留下了細緻的沙,雌性便在此產卵。

2. 非賣品:青蛙利用液壓的原理將舌頭快速射出

青蛙的舌頭上層有黏質蛋白可以用來沾附獵物,舌頭肌肉間空隙充滿了水,當發現獵物時,可以利用液壓的原理讓平時捲起的舌頭快速而精準地射出。不但如此,舌頭可以觸及的角度還十分廣闊多變喔!

3. 交叉:雄性大角羊的角重量可達身體其他骨頭的總重

大角羊的角是永久性的,不會脫落,雄性的角可重達14 公斤,跟全身的骨頭一樣重,用來對抗捕食者和爭奪交配權。但若是長的角度不正確,有可能會影響進食,導致餓死,或甚至插入自己的頭部而導致死亡。

4. 本末倒置:浣熊喜歡洗手或洗食物不是因為愛乾淨

牠們十分依靠手部觸覺來辨識物體,浣熊前爪的觸覺神經數量高出大部分的哺乳動物四到五倍。並且前爪浸泡在水裡時觸覺會變得更為敏銳,所以就產生了浣熊什麼東西都要放入水中感覺一下的習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旋轉馬殺雞:鱷魚和成年的海牛可以和平共存

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的水域,可以看到海牛與鱷魚和平相處在同個環境的情況,儘管鱷魚看似兇猛,但牠們鮮少會去攻擊成年的海牛,有時甚至可以看到鱷魚和海牛共游的情況,鱷魚有時還會攀附在海牛身上搭便車。

——本文摘自《天生就是超級咖》,2022 年 10 月,遠流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遠流出版_96
59 篇文章 ・ 30 位粉絲
遠流出版公司成立於1975年,致力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紮根與出版的工作,向以專業的編輯團隊及嚴謹的製作態度著稱,曾獲日本出版之《台灣百科》評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出版社」。遠流以「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自期,積極引進西方新知,開發作家資源,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閱讀生活,矢志將遠流經營成一個「理想與勇氣的實踐之地」。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小王子能馴服狐狸嗎?一場歷經近60年的銀狐馴化實驗
寒波_96
・2018/09/09 ・331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21 ・七年級

圖/《小王子》電影劇照 via IMDb

「你是誰?」小王子問,「你很漂亮。」

「我是一隻狐狸,」狐狸說。

「你來跟我玩嘛,」小王子提議。「我好難過⋯⋯」

「我不能跟你玩,」狐狸說。「我沒有被馴服。」

「啊!對不起,」小王子說。但想了一會兒之後,他又加上一句:「『馴服』是什麼意思?」

──《國家地理經典童話:小王子

馴化 v.s. 野生

大家對「馴化動物」一定不陌生。自從人類馴化了狼,培育出第一種馴化動物──狗以後,一種又一種馴化動物相繼誕生,一萬多年來,狗、貓、牛、山羊、綿羊、蠶、馬、豬、駱駝、雞、火雞、羊駝等等動物被陸續馴化。人類不但改變這些動物的命運,也改變了人類自己的歷史,再也回不去了。

但話又說回來,什麼是馴化呢?馴化與野生相對,比方說狗是馴化動物、狼是野生動物。然而每種馴化動物,甚至是同一種動物的不同品系,之間都有微妙的不同。除了動物本身的差異之外,也深受人類偏好的影響,因此馴化動物可謂千變萬化,沒有一致共通的特色。(「不怕人」是大部分馴化與野生動物的差別,不過蠶似乎沒有怕不怕人的問題?)

研究馴化的奧秘時,科學家通常著重於比較馴化動物與其野生親戚在型態、行為、遺傳等面向的差別;例如定序馴化動物的基因組,再和野生族群比較,尋找與馴化有關的基因。不過,也有人採取完全相反的策略,那就是從頭開始,用人擇重新將野生動物一步步培養成新的馴化動物,觀察是哪些變化導致馴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赤狐與其變種──銀狐。圖/sunnyskyz

狐狸農場實驗:來馴化狐狸吧!

「『馴服』是什麼意思?」

「這是很多人都忘記了的事。它的意思是「『建立關係』⋯⋯」

──《國家地理經典童話:小王子

實行「人擇」最知名的實驗來自俄羅斯,對象則是銀狐。歷史上一直都有飼養狐狸的記載,不過沒有任何證據表示曾有狐狸被馴化,因此狐狸仍被認定是標準的野生動物。(赤狐又叫作火狐,英文名字 red fox,學名 Vulpes vulpes,銀狐是赤狐的一種變種),公元 1959 年起,俄羅斯有批科學家展開一項註定無比漫長,不知道是否有盡頭的實驗:培育親近人類的溫馴銀狐

實驗概念很簡單:從農場飼養的狐狸中,選擇行為上會親近人類的個體,一代一代的配種與培養。但這項計劃難的是要長~~時間持續不斷。現在,實驗進行已有將近 60 年,培養到了第 50 幾代的狐狸。

下面是 2011 年時溫馴型銀狐的影像,已可以發現牠們主動靠近人類,甚至有宛如人狗之間的互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計劃開始後幾年,為了使實驗更為精確,1970 年代同一支研究團隊又啟動了另一個方向的實驗:培育攻擊行為比較強的狐狸。目前進行到 40 多代。為了減低近親繁殖的程度,以及不要讓結果太複雜,歷代狐狸篩選的標準只考慮「行為」一項。並且另外培養了一批任意繁殖的對照組狐狸。

而攻擊型銀狐甚至比普通狐狸來得更不友善:

多年培養後的狐狸有三種行為模式:溫馴、攻擊、沒有特別篩選過的普通狐狸。最近遺傳學家從每種品系各自定序了 10 隻個體,希望能找到與馴化有關的基因。這個時代,定序 DNA,取得一大堆資料是輕而易舉的事兒,但是符合哪些特徵的基因才是該尋找的目標?[1]

影響行為的基因們

每隻狐狸的基因組都差不多,上頭只有少少的不一樣。而實驗的基本假設是:行為差異是受到遺傳的影響。因此,若是溫馴組大部分個體都共享一種遺傳變異,而攻擊組共享另一種變異,兩組之間差異很大,就有可能是影響行為差異、科學家想尋找的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取自 Science 新聞〈These docile foxes may hold some of the genetic keys to domestication

以此類推,狐狸基因組上一共有 103 個區域,在三組間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之前比較馴化狗與野生狼的研究,也找到過一批可能與狗的馴化有關的遺傳變異,有意思的是,狐狸的 103 個區域中,有 45 個也見於狗狼間的差異。

另一點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基因組差異明顯的區域,有些也在人類行為失調的研究中見過,與人類的躁鬱症(13 個)、自閉症(13 個),還有較為少見的威廉氏症候群(Williams-Beuren syndrome,3 個)有關。不過,狐狸身上的這些基因和人類的基因親戚間沒有直接關係,只是屬於同一個基因家族。這些結果表示某些演化上同源的基因,在不同生物中都與行為有關,卻有著不同的影響。

也有一些乍看之下與行為沒什麼關係,參與免疫反應的基因,卻較為普遍地在攻擊型狐狸的基因組被觀察到。之前也有別的馴化研究發現過類似狀況,詳情有待未來探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因組上含有 SorCS1 基因的周圍區域,在不同行為的狐狸間,序列間有很明顯的差異。圖/取自 ref 1

必需注意的是,就算不同行為的品系彼此間有遺傳差別,也可能只是剛好不一樣,不見得真的與行為有關。不過若是用不同研究策略能找到一樣的基因,應該能降低誤判的機率。因此,之前也有科學家用分析 QTL 的方式(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數量性狀基因座)尋找影響溫馴/攻擊行為的潛在基因,再拿 QTL 分析的結果與更早之前的結果對照,結論是:最早找到的 103 個區域中,有 30 個與 QTL 分析偵測到的區域重疊。

這樣的確感覺踏實了點。詳細比對不同個體以後,研究團隊認為這批區域中有個叫作 SorCS1sortilin related VPS10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 1)的基因,很可能牽涉狐狸行為的改變,不過仍不清楚是如何影響的。目前的推論是此一基因參與了神經傳導,或許因此而涉及行為變化。

野生的界限,馴化的潛力

圖/《小王子》 via IMDb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如果你馴服我,我的生活就光明了。我會認出和其他腳步聲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讓我躲到地洞裡。你的腳步聲則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從洞裡引出來。然後呢,你看!看到遠方那片小麥田了嗎?我不吃麵包和小麥,它們對我沒有用處。麥田對我毫無意義。這很悲哀耶!不過你的頭髮是金黃色的。所以你一旦馴服我,一切就會變得美好。那金黃色的麥子會讓我想到你,我也會愛上風吹著小麥的聲音⋯⋯」

狐狸陷入沉默,注視了小王子一段時間。「拜託⋯⋯馴服我吧!」

──《國家地理經典童話:小王子

60 年來的俄羅斯狐狸農場實驗告訴我們,即使只是篩選一項行為,也受到許多基因影響,沒有任何單一基因的改變,足以讓狐狸變得溫馴親人,更別提涉及更多差異的馴化了。與一種動物建立關係是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長久的耐心。

這些研究也能促使我們回頭思考:什麼是「馴化」,野生與馴化的界限到底該如何判定?[2]

馴化的遺傳相當複雜,牽涉許多基因的組合。已經完全被馴化的動物,當初促進馴化的遺傳變異們早已固定下來,所以不會養一養又變回野生種;但是馴化中的溫馴狐狸,仍然配備一些與「野生」個體一致的遺傳變異。反過來看,即使是完全野生的個體,也可能配備一些「馴化」的基因版本。

從這個角度思考,馴化與野生可以視為程度的問題。也或許,每隻狐狸都有受到馴化的潛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1. Kukekova, A. V., Johnson, J. L., Xiang, X., Feng, S., Liu, S., Rando, H. M., … & Beklemischeva, V. (2018). Red fox genome assembly identifies genom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tame and aggressive behaviour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1.
  2. These docile foxes may hold some of the genetic keys to domestication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寒波_96
193 篇文章 ・ 1019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