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商博良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23

張瑞棋_96
・2015/12/23 ・123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822年九月,三十出頭的商博良興奮地自家中飛奔而出,眼神狂亂,懷中抱著一堆筆記、圖畫,穿越巴黎街道跑進二百公尺外的法蘭西研究院。他直衝哥哥的辦公室,上氣不接下氣的對哥哥喊道:「我找到了!」隨即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尚—法蘭索瓦·商博良。圖/wikimedia

恍惚之中,歷歷往事雜疊出現。小商博良穿梭在由書推成的迷宮中,那是父親在法國大革命那混亂狂暴的時代賣不掉的書。還不識字的小商博良興奮又焦慮,他愛幻想那陌生的文字背後的故事,卻又害怕永遠不懂文字的真義。此時出現哥哥朗讀希臘文的聲音讓他的心穩了下來,他最愛聽大他十二歲的哥哥講述以希臘文書寫的歷史書籍,當他好奇的不斷追問更早之前的歷史,最後來到盡頭古埃及時,已對這遙遠的朝代神往不已。

接著畫面跳到省長辦公室,還是中學生的商博良蒙省長召見,對談埃及的風土民情。很久以後,商博良才知道原來省長是赫赫有名的科學家傅立葉,他也曾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如今受命編纂埃及紀事,聽聞小商博良埋首相關書籍與歷史文件,對埃及的史地已如數家珍,特地召他來垂詢。傅立葉展示給他看一些從埃及帶回來的文物,那是商博良第一次親眼目睹他魂牽夢縈的埃及文物,他按住內心激動,以顫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觸摸陶器與草紙殘片,輕輕撫過一具棺木上的象形文字,決心要解破解這千古以來無人能解之神秘文字。

驀然間,棺木上的象形文字翩翩飛起,最後紛紛落在羅塞塔石碑上。這是1799年商博良九歲時,法國軍隊在埃及亞歷山大附近的小村子羅塞塔發現的石板。上頭是公元前196年所刻的詔告,分別以三種不同文字銘刻;最上面是埃及象形文字,第二段是也失傳已久的埃及草書,最後則是希臘文。這些互相對照的銘文顯然將是破譯象形文字的關鍵,但歷經二十載所有歐洲學者仍無人能解,直到1819年,證明光的波動性的英國學者楊 (Thomas Young) 才有了小小的突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認為某個加上橢圓外框的埃及象形文字係作為表音符號,代表「托勒密」國王這個外來統治者的名字(就跟我們中文音譯外國人名一樣)。但他所指認的十三個字母中,後來證明只有六個是對的,加以羅塞塔石碑的上半部已斷損,只剩不完整的14行象形文字,難以據此認出上千個象形文字。對楊而言,這只是智力遊戲,他還有其它廣泛興趣,因此不再費力鑽研。但對商博良而言卻是一生懸命,他繼續焚膏繼晷埋首經卷之中,終於在三年後悟出象形文字本身既是表義符號(例如太陽的符號就代表太陽),也可以當成表音符號,而且同一個音可以用不同的象形文字表示(這點也跟中文一樣),他終於找到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於是趕忙向多年來一直相信他、支持他的哥哥奔告。

五天之後,商博良才悠悠醒來。夢中他似乎還看見一艘名為《羅塞塔號》的太空船在漆黑無邊的太空中,追上一顆彗星。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文章難易度
張瑞棋_96
423 篇文章 ・ 955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3

6
3

文字

分享

3
6
3
天有多大?古埃及人用「駱駝」推算地球周長——天文學中的距離(一)
ntucase_96
・2021/10/01 ・294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撰文|許世穎

本文轉載自 CASE 科學報天有多大?天文學中的距離(1)—從地球到太陽

天文學中要怎麼量測長度或距離呢?地球上常用的直尺、捲尺、雷射測距儀等恐怕不是那麼適合。比較近的天體還有辦法直接量測,遠距離的只好仰賴一些間接的推斷。我們先從古埃及利用井、尖塔、駱駝推算出地球的周長出發,進而介紹利用雷達天文學等方法量測太陽系中月球、行星距離的方法。

地球周長:井、尖塔、駱駝

平常我們怎麼量測長度或距離呢?如果是桌上的小東西,我們可以用直尺;如果稍微遠一些,可以利用捲尺;再更遠一點的話可以利用雷射測距儀。這些都是地球上常見、常使用的距離量測工具。那當距離更遠的時候要怎麼辦呢?我們該怎麼量測地球的周長呢?月球、太陽有多遠呢?更遙遠的天體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能一步登天。要先從比較近的開始直接量測,接著再想辦法間接推敲出遙遠天體的距離。就讓我們先從最近的「地球周長」開始吧!其實早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就已經提出了地球是「球」的想法。埃及學者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在公元前 240 年,就估計出一個地球周長的數值。這個算法很有趣,讓我們搭配圖 1 一起來看看。

圖1:埃拉托斯特尼的地球周長量測方法。來源/Eratosthenes | Biography, Discoveries, Sieve, & Facts | Britannica [2]

首先,他知道在夏至那天,可以從埃及城市「賽伊尼(Syene,即現在的Aswan)」的一座井中,看到太陽從正上方來的倒影。也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太陽光會剛好直曬賽伊尼。他進一步量測,在夏至這一天,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方尖石塔的影子長度。從這個影子長度和方尖石塔的高度,可以計算出太陽的天頂角 α。而因為三角形相似形的關係,這個天頂角 α 同時也會是賽伊尼與亞歷山大城在地球上的夾角。這個天頂角 α  約為 7.2°,因為7.2°佔了整個圓 360° 的 50 分之 1,所以將距離乘以 50,就是地球的圓周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就是說,只要找到賽伊尼與亞歷山大城之間的距離,再乘上 50,就是地球的圓周長…但是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要怎麼知道呢?他從商隊那裏問到,這兩座城市要讓駱駝走 50 天,在經過一些計算即換算後,他得到地球的圓周長大約是 252000「stadia」(當時埃及的距離單位)。雖然他所用的單位「stadia」與現代長度單位的換算已經無法考證,但現代科學家認為他所量測出的這個數字約為 39,690 公里到 46,620 公里之間,與現代的公認值差異只有 1%-15% 左右而已![3]

月球距離:月食、雷射、反射鏡

有了地球的大小以後,再來讓我們來量月球吧!先從量測月球地球距離開始,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月食」。這個方法可以追溯至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khos,310-230 B.C.)。他其實是紀載中最早提出日心說的人,可惜並沒有受到非常廣泛的認可。月食就是月亮進入了地球的影子。將地球影子的大小除上月食發生的時間就是月球移動的速度。而將月球移動的速度乘上月球繞一圈的時間(28 天左右),就可以得到月球繞地球的圓周長、半徑。

較為現代、更為直接的方法就是「雷射測距」,原理就跟雷射測距儀差不多。從地球上發射雷射光到月球上,藉由量測反射光,可以知道光來回所需要的時間,再乘上光速,就可以得到月球的距離囉。這個時間約為 2.5 秒,換算後的月地距離約為 38 萬公里。

圖2:阿波羅 14 號所放置的反射鏡。來源/NASA [4]

為了擁有更好的雷射光反射效果,人類還在月球上擺放了 5 個反射器,分別在 5 次人類登陸月球的任務中放置(3 次美國、2 次蘇聯,見圖 2)。這些反射器讓月地距離的精密度提升到了毫米等級。美國著名生活喜劇影集《The Big Bang Theory》裡面就有進行這個實驗的片段,讀者不妨去看看:Learn English with The Big Bang Theory: Blowing up the Moon(有字幕、英文教學版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精確的月地距離量測也帶給我們有趣的發現。比方說發現或量測出:月球每年以 3.8 公分的速率離地球愈來愈遠;月球內部可能有著月球半徑 5 分之 1 大小的液態核心;月球除了原先的運動以外,還有著額外的晃動,稱為「天平動(libration)」…等 [5]

行星距離:雷達

量測行星距離的方法類似量測月球距離的方法,只是行星的距離通常太過遙遠,使用一般的雷射光的話效果不好,必須改使用微波的波段,這個學門稱為「雷達天文學(radar astronomy)」。雷達天文學所使用的設備必須要能夠向宇宙發射高功率的微波,過去常用的天文台包含「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與「戈德斯通天文台(Goldstone Observatory,見圖 3)」

(延伸閱讀:再見了:阿雷西博天文台!

圖 3:戈德斯通天文台(Goldstone Observatory)。來源/JPL [6]

雷達天文學被運用太陽系內天體的研究,畢竟再更遠的話反射的訊號會太弱。在過去,雷達天文學除了幫助我們量測行星的距離,還可以拿來觀測天體的表面狀況 [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陽的距離:金星凌日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稱為 1 個「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簡稱 AU 或 au)」。要量測日地距離的話,總沒辦法用雷射測距了,太陽自己的光線太強、也沒辦法反射雷射光或微波,更不可能讓人上去裝設反射鏡。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利用「金星凌日」來幫忙!

圖 4:金星凌日。後面的黃色大球是太陽,黑色的小球則是金星,每隔一段時間拍攝一張相片疊在一起的結果。來源/NASA/SDO, HMI [8]

金星凌日是指從地球上看出去,金星從太陽前面經過的現象(圖 4)」。而這也是太陽、金星、地球接近一直線的時候。就好像是我們用手遮住陽光時,太陽、手、我們的眼睛會排列成一直線一樣。

根據克卜勒定律,我們可以計算出金星的軌道半徑為 0.72 天文單位。地球軌道半徑則是 1 天文單位。當太陽、金星、地球排成一直線時,可以得到金星與地球的距離是 0.28 天文單位。這時候只要量測出金星的距離,就可以換算出 1 天文單位的大小!

然而這個狀態下,在金星後面的太陽會嚴重干擾訊號,因此無法使用雷達來量測金星的距離。得靠別的方法來找出距離,這個方法稱為「視差(parallax)」。至於視差要怎麼使用,又怎麼讓丹麥天文學家、第谷使用正確的數據、正確的儀器、正確的推論、得到完全錯誤的結果,則是另一段故事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待續)

參考資料

  1. Free Images / Bedouin watching a caravan passing by near the pyramids of Giza
  2. Eratosthenes | Biography, Discoveries, Sieve, & Facts | Britannica
  3. wiki / Eratosthenes
  4. The New York Times / How Do You Solve a Moon Mystery? Fire a Laser at It
  5. wiki / Lunar Laser Ranging experiment
  6. wiki / 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
  7. wiki / Radar astronomy
  8. SPACE / Venus Crosses the Sun for Last Time Until 2117, Skywatchers Rejoice


本系列其它文章
天有多大?宇宙中的距離(1)—從地球到太陽
天有多大?宇宙中的距離(2)—從太陽到鄰近恆星
天有多大?宇宙中的距離(3)—「人口普查」
天有多大?宇宙中的距離(4)—造父變星

所有討論 3
ntucase_96
30 篇文章 ・ 1354 位粉絲
CASE的全名是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也就是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創立於2008年10月,成立的宗旨是透過台大的自然科學學術資源,奠立全國基礎科學教育的優質文化與環境。

0

5
1

文字

分享

0
5
1
圖坦卡門法老之死——埃及博物館的所見所聞│環球科學札記(16)
張之傑_96
・2021/03/03 ・190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 文/張之傑

自從一再調整時差,本來就起得早。前往開羅參觀埃及博物館和金字塔那天(五月十七日),清晨五時十五分集合,不到四時就醒了。

賽得港距離開羅約三小時車程,遊覽車迤邐排開,總共約三十輛。我們搭乘第十三車,導遊名叫那因,暱稱李小龍,個子高瘦,出身開羅大學中文系,沒到中國留過學,可是華語說得很溜。

這路程沒人自由行,少數乘客搭乘飛機前往,費用當然高得多。我們約五時四十分開車,車隊由兩輛警車開道,每輛車上還有一名觀光警察坐鎮。車隊浩浩蕩蕩地開出賽得港,不久就上了和運河平行的高速公路,直奔埃及首都開羅。

埃及博物館見聞

這天是回教的安息日(週五),一路未曾堵車,九時以前就到達埃及博物館。導遊去買門票,約耗費約半小時才為第十三車上的人買到票。一人發兩張票:門票和攝影票。門票三百埃及磅,折合美金二十元。攝影票五十埃及磅,折合美金約三點三元。錄影的話,還要另外買錄影票,每張二十美元,我們第十三車沒人買錄影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下午要去看金字塔,所以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只有兩小時。該館採語音導覽,導遊只能走馬觀花似的重點解說。除了圖坦卡門面具廳及木乃伊廳,其餘可隨意攝影,但放在玻璃櫃子裡的展品,隔著一層玻璃,難免會有反光現象。

我曾仔細看過《世界博物館.埃及博物館》,對該館並不陌生。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就是不許攝影的兩個展廳:木乃伊廳和圖坦卡門法老。關於圖坦卡門法老,已陸續看過不少文獻,來到他的展廳,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圖坦卡門王陵寢,圖為開啟硬木人形棺,露出黃金人形棺的一刻。源自 The New York Times。圖:Wikipedia

圖坦卡門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紀元前十六世紀至紀元前十一世紀)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他只活了十八歲,生前並沒什麼事功,他的陵墓也不大,但迄今為止只有他的陵寢未被盜過。從他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常送往世界各國展覽,使他成為最為人知的一位法老。

圖坦卡門的陵墓

金字塔原是法老祈求永生之所,但其陪葬品一直為盜墓賊覬覦。自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起,不再修建金字塔。新王國的時期的六十多位法老,墓室都藏在一座人稱帝王谷的小山谷裡。墓室分佈山谷兩側,依地勢開鑿,用亂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帝王谷的陵墓仍然幾乎都被盜過。一九二二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的圖坦卡門法老陵墓,三千多年來從未被盜,出土文物五千餘件,是迄今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法老陵墓。

圖坦卡門法老的棺槨共七層。外槨為木質,有四層。其內有三層,分別是石棺、硬木人形棺、黃金人形棺。最內層的黃金人形棺,長一點八三米,寬零點五一米。黃金人形棺上的法老兩臂相互交疊,手裡握著權杖,線刻的守護女神羽翼環繞著金棺,工藝極為精湛。

圖坦卡門王的黃金面具為埃及博物館鎮館之寶,圖為其複製品。Carsten Frenzl 攝。圖:Wikipedia

黃金人形棺內,即圖坦卡門法老的木乃伊,為科學家留下許多線索。圖坦卡門身高約一米八,有輕微兔唇。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腿先天性扭曲,左腳骨還有柯勒病(Köhler disease),即無菌性骨壞死現象,此症好發於男孩,會引起持續性疼痛,因而身體重量通常放在右腳上,導致右腳扁平足。至於右腿,發現右膝有複雜性骨折。

圖坦卡門王墓出土鞋箱及鞋子,埃及博物館展品。作者攝

從圖坦卡門法老木乃伊的骨髓抽取 DNA,檢測之下發現有包括惡性瘧疾的瘧原蟲 DNA,表示他曾感染過幾種瘧疾。對比圖坦卡門之父在內的十六具木乃伊的 DNA,顯示他是近親聯姻所生。法老家族近親結婚十分普遍,法老王認為他們是神的後代,為了保持神聖的血統,崇尚近親結婚。圖坦卡門的妻子就是他的同父異母姐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坦卡門只活了十八歲,於是死因有種種揣測。有人說他從戰車上跌落而死,或被馬踢死,有人說他死於暗殺。二○一三年二月十七日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給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圖坦卡門是一位因近親通婚所生、患有多種遺傳性疾病的少年,先天足部畸形、兔唇,所以他長得並不帥,還可能常年柱拐,甚至站立都很困難。他可能死於右腿骨折導致的感染,也可能是惡性瘧疾奪走了他的性命。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4
1

文字

分享

0
4
1
埃及莎草紙——紙的緣起與改良│環球科學札記(15)
張之傑_96
・2021/02/24 ・158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11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張之傑

和平號通過蘇伊士運河時,不知何時上來兩個埃及小販,在八樓巴伊雅廳門口賣些服飾和藝品。莎草紙畫每三張十塊美金,我已許久不買藝品,但有一張描繪用天平稱取亡魂的紙草畫吸引了我。西方的地獄有類似的天平,中國也有業秤。是心同此理還是互有淵源?這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五月十七日,上午參觀開羅埃及博物館,時間只有兩小時,導遊只能走馬觀花似的重點解說。在莎草紙畫廳,他介紹的正是那張以天平稱取亡魂善惡的莎草紙畫原件。我們約十一時二十分走出博物館,搭上遊覽車。車行五、六分鐘,來到尼羅河岸邊的一家船上餐廳午餐。吃過午餐,導遊帶我們到一家莎草紙畫店參觀,車程僅約五分鐘。

莎草紙的製作過程

解說員通華語,不停地說些肉麻當有趣的話。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是看到製作莎草紙的莎草,和看到莎草紙的製作過程。

莎草科和禾本科很像,其差異是:莎草科的莖桿呈三角形,實心;禾本科的莖桿呈圓形,中空。藺草就是常見的一種莎草科植物。然而,埃及紙莎草(Cyperus papyrus)的莖桿特別粗,從沒看過那麼粗大的莎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莎草紙的製法是:將莎草的皮剝掉,取其髓部,剖為薄片,用木槌打薄,然後泡在水裡一週,取出編成蓆狀,再壓榨一週即成。我問解說員,浸泡的水裡要不要加膠水?他把我帶到櫃台,要我買一張,我說我已買了六張,只想長點知識。他才很不耐煩地說,沒加膠水,莎草天然就有黏性。

埃及紙莎草,取其髓部,剖為薄片,編為蓆狀,可製作莎草紙。作者攝

我們的這一車,沒人買那家紀念品店的紙草畫,導遊和解說員都很失望。我將小販昨天上船賣紙草畫的事告訴導遊和解說員。他說,一般小販賣的紙草畫是用香蕉葉做的,放置幾週就會變質。店裡賣的的確較為精緻,說小販賣的是用香蕉葉做的就言過其實了。

走出這家紙草畫店,有位船友問我:「埃及早就有紙了,怎麼說是中國發明的?」我對他說,紙有紙的定義。紙是用煮爛了的植物纖維(紙漿)做的。埃及的莎草紙只是將莎草的髓部壓扁,編成蓆狀,不能算是紙。

紙的緣起與改良

在紙沒發明前,古巴比倫人用泥板書寫,古埃及人用莎草紙書寫,古印度人用一種棕櫚科植物的葉子(貝葉)書寫,古歐洲人用羊皮書寫,古中國人用竹簡或木簡書寫。這些書寫材料不是使用不便,就是所費不貲。以西方人用的羊皮來說,抄寫一部《聖經》要用三百隻羊,一般人哪用得起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埃及《亡靈書》以文字及圖像敘說亡靈之去處,以其中以作於公元前1275年的大英博物館中莎草紙藏本最為有名。圖為其插畫〈奧斯里斯對死者審判〉之摹本。作者攝

紙的發明起源很早,但早期的紙並不適於書寫。到了東漢,蔡倫綜合前人的經驗,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做原料,將它們剪碎、蒸煮、搗爛,然後「抄」在蓆子上,晾乾就變成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又薄又平,很適合寫字。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把這項成就報告漢和帝,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種方法造紙。

蔡倫改進造紙技術成功以後,造紙業迅速發展,所用的原料也愈來愈廣,從樹皮、竹子到麥桿、稻桿,凡是有纖維的東西幾乎都可以造紙。到了晉代,紙已取代了竹、木簡,成為人們最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八世紀時,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開始西傳。唐玄宗天寶十年(751),中國和大食(阿拉伯帝國)在怛羅斯(今哈薩克、吉爾吉斯境內)打了一仗,中國戰敗,許多官兵被俘虜過去,這些被俘官兵中有不少造紙工人,於是造紙術就傳到大食。

公元一一五○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設立紙廠(從八世紀初,西班牙就被阿拉伯人佔領),造紙術開始傳入歐洲。這時,距離蔡倫改進造紙術成功,已經有一千年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