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小時候的暑假嗎?在還沒有平板的日子裡,我們在公園裡找蟬蛻、在河濱騎腳踏車、在海邊踩踏浪花,大自然在仲夏時分總是感覺離我們特別近,是一伸手就能碰到的距離。而如今,手機卻像是一堵無形的牆,橫亙在我們與蟲魚鳥獸之間。
但是,如果就此將手機視為自然的敵人,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在泛科學院與億觀生技合作辦理的夏日 STEAM 營中,手機也能搖身一變成為顯微鏡,讓孩子們隨身帶著實驗室。
校園生物大探險,出動前先約法三章
在教室中,只見學生們個個裝備齊全、蓄勢待發,投影幕前老師細心地告知學生出外觀察的注意事項,事先約法三章,以避免孩子們一興奮起來便不管不顧。「如果想要觀察螞蟻該怎麼辦呢?」老師出了情境題。「跟在牠後面,小心不要傷到牠。」學生理所當然地回答。
雖然校園中可見無非尋常花草,然而,學生們卻依然謹慎小心,老師更是耳提面命,提醒學生在採集葉片前要謹慎思索,不可隨意摘取以免浪費。
在這裡,「尊重生命,愛護環境」四個字不再只是投影片的標語,更是學生們根深柢固的認知。
輕翻葉背,才能發現滿滿寶藏
在老師宣布解散後,學生們立即四散開來,三五成群地在草叢中探索生物。將低倍率的行動顯微鏡放在手機的鏡頭之上,彷彿就可以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葉脈紋路顯得無比清晰、樹皮的紋路像是充滿故事,矮仙丹叢中更有甜蜜的秘密。
這時,老師又分享了一個小秘密:
其實真正的寶藏都藏在葉背,若不仔細尋找,可能會錯失很多珍貴的觀察機會。
究竟,翠綠葉子後面的寶藏是什麼呢?原來,除了可能藏身在葉背的小型昆蟲之外,小小的「珍珠」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貴之物,那些或金或白的蟲卵是一個個尚未孵化的生命,像是嵌在葉上的星星一樣,等待自己閃耀的一天。
挖到寶啦!是會跑的紅寶石
話才剛說完,小小尋寶家就已經找到了大獎。大家興奮不已地圍成一圈,既小心又開心地觀察紅寶石般的小蟲。
「那是椿象!」老師開心地笑。
紅姬緣椿象(Leptocoris augur)又被稱為「台灣欒樹下的小精靈」,是台灣十分常見的昆蟲,尤其是在冬末春初、氣溫回暖時,行道上常常看見牠們大量聚集的身影。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自己以前遇到椿象的經歷,但誰都沒有這樣近距離地觀察過這模樣討喜的小蟲。
而一旁角落的學生則興味盎然地仔細觀察著一隻螞蟻,「原來牠的觸角長這樣啊……」男孩喃喃說道。在家中可能被「一指神功」輕易輾壓的小生命,在此刻的環境下卻是最好的學習素材。
回到教室之後,學生還特別跑來分享:「我觀察時還有用手機錄影,然後就小心地把牠放走了喔,沒有傷害牠。」透過了手機顯微鏡的鏡頭,平凡的事物都像是有了神奇的魔力,再也不是我們可以隨意輕賤的東西。
想看什麼?用貼紙把它們通通黏起來吧
結束了戶外觀察,老師像是變魔術般拿出各式玻片,讓學生練習用高倍率的行動顯微鏡進行觀察。蝴蝶翅膀、蜜蜂口器、蒼蠅四肢……每位學生拿到的玻片中都有著不一樣的驚喜,於是孩子們開啟了「交換玻片」大會,想在時間內盡可能看到更多樣本。
只是,光看老師做可還不夠,學生更要自己採樣,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玻片樣本。在過去的實驗課中,蒐集樣本總要小心翼翼,又是載玻片、又是蓋玻片,一不注意就只剩滿地的玻璃碎片;相較之下,學生手中拿著的光學貼紙可就強大多了。千萬別小看那似乎不太起眼的貼紙,它可以用來取代傳統的蓋玻片,只要將想觀察的東西輕輕黏住,就可以放到手機鏡頭下觀察。
只見學生行雲流水地採集香水百合的樣本,再使用強力磁鐵,將玻片迅速確實地固定於載台,一連串動作熟練的就像是專業大師一般。更有學生將觀察完的光學貼紙轉而黏在貼紙簿上,一本小小的手冊轉眼便成為超厲害的觀察研究筆記。
觀察課程在走,一點運氣要有
看過了陸地上的各色生物,接下來就要挑戰水中的微生物了,老師發下先前採集的池水樣本後,學生們小心翼翼地利用鑷子將樣本置於玻片之上,整個過程都需要屏氣凝神,不容許些微差錯。
「看到了!看到了!」
就像是過年時的樂透開獎一般,觀察的結果實在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些孩子一下就找到了水中的生物,有些孩子則苦尋不著,教室之內形成了兩股完全不同的氛圍,而決定心情的大獎就是生物課本中的重量級巨星──草履蟲。在手機螢幕上,小小的草履蟲快速地游來游去,調皮的小玩意兒常常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不過,就算少了點運氣也沒關係,老師們獨家推出「葉脈印章」,讓學生們人人有獎!學生將透明的水晶膠塗在收集來的葉片背面,而後將葉子翻模成獨一無二的印章,不僅刻下葉脈的紋路,同時也留住最美的回憶。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早上的課程過後,助教聊起了課程準備的種種。面對年齡層較低(4~6 年級)的學生,如何取捨課程的難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若要將國高中的課程內容提前帶給孩子,沒有精心的設計辦不到;既要指令明確、步驟簡潔,卻也不可以過度簡化或扭曲實驗流程,在這些條件下,教學的方式常需要一再調整。
至於短短的夏令營過後,學生還能記得多少課程內容,也絕非老師能夠決定的。對於學生學習的成效,老師的看法灑脫淡然,教學者們並不期望學生像是背誦教科書般強記下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只求這些過程帶給孩子快樂而充實的回憶。
「或許就像是種下種子一樣吧。」助教岱恩說道。
的確,這樣的營隊並不會讓孩子們一朝成為科學家,然而,第一次觀察自然的興奮和悸動必定會留下印記,而這顆種子是否會發芽、發芽後會長成什麼模樣,我們雖無法事先知曉,可也正因如此,才特別令人充滿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