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聖鹮本來分布在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伊拉克等地,台灣不是牠的原生棲地,是引進種(一說是由六福村動物園逃逸幾隻後繁衍成群),1984年9月9日首次在台北關渡濕地有該種野外紀錄,目前已在台灣野外繁殖近30年,數量不斷增加,常成群出現在河口、潮間帶、魚塭地、草地、農地、垃圾場等。
埃及聖鹮的食物有大型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蟋蟀、螽斯)、小型脊椎動物、水生甲蟲、甲殼類、貝類、魚蝦等。
2011年12月15日,我們在嘉義縣布袋鎮路邊一處水塘,看到3隻埃及聖鹮將「鐮刀嘴」往水底下探索後,撈出來吃下的應該是螺類(福壽螺?),影片與相片如下,請參考: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Canon EOS 7D+EF 600×1.5。風切聲大,建議關閉或調降音量。

放大來看,像是螺類。(根據朋友陳芳瑜小姐來信,應該是福壽螺,她說:近年來積極從事自然農法的推廣,故常到田裡走動。所以對田螺與福壽螺有一些認識。看了您的影片,初步認為那是福壽螺(農民稱它為金寶螺),也許田螺對您而言只是一個螺類的代表,但是以目前農業的耕種方式(用肥、藥氾濫),田螺已經很少見了,所以我才會特別看一下。)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埃及聖鹮」看更多相關照片。
另外將埃及聖鹮覓食及理羽的狀況整合在此影片,也歡迎參考: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Canon EOS 7D+EF 600×1.5。風切聲大,建議關閉或調降音量。
英文名:Sacred Ibis (Egyptian Ibis)
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埃及聖鹮 |
原發表於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泛科幻獎主題講座——科幻類型在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
第二屆泛科幻獎來啦!為了更深入探索科幻文化,本次科幻獎舉辦了一系列講座活動,12/14 將以「科幻類型在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為題,邀約瀚草影視的湯昇榮總經理與知名小說家高翊峰出席,分享如何透過不同影視概念,將科幻原創內容推廣至大眾。詳細資訊請點擊圖片或者這個連結,到活動頁面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