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昱泓|基隆人,《每日一冷》主編與《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輯。對生活周遭各種細節充滿熱情。創辦冷知識平台「每日一冷」,希望能透過微不足道的冷知識,幫助現代人找回在貧乏日常中逐漸疏離的自己。
談起天燈的起源,普遍的說法是被認為源自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
相傳他在一次戰役之中受困,為了傳遞求救訊息,靈機一動以紙做成燈籠,看好風向後,便點火後讓紙燈籠升空,成功找來救兵得以脫險。也因為天燈的外型與諸葛亮頭上戴的那頂綸巾十分類似,而又有「孔明燈」的別名。
不過,在台灣一提到天燈,多數台灣人或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許反而會立刻想到「平溪」——這個坐落在新北市東北方的靜謐小鎮。
傳遞「平安」信號的天燈
平溪原本是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區域之一,一直到乾隆年間(18 世紀)左右,因為台灣大部分的平原區幾乎早已被開闢殆盡。晚來無處可住的漢人們,就這麼順著基隆河道從汐止、南港一路往上游尋找,最終散居在河谷地與丘陵地形發達的平溪一帶。早期居民以採集薯榔、菁桐為生,直到咸豐年間(19 世紀後)才逐漸有開墾田地以種植水稻的農業活動出現。
又因為地形崎嶇不平,此處的居民大多散居各處,又加上在那個官方力量不大的時代,位處偏僻的平溪時常遭受盜賊的侵襲。根據居民的口耳流傳,道光年間(19 世紀初),居住在此地的移民因為屢次受盜匪作亂所擾,也反過來利用地形躲避至山中,等待盜匪離去後,再由留守村中的人以天燈為信號,通知村人危機散去可以準備返家。
天燈也有了「平安燈」與「祈福燈」的意涵,更甚至有象徵音近的「添丁」的吉祥諧音,總之這樣的習俗便從那時流傳至今,也成了今日我們十分熟悉的「平溪天燈節」。
由習俗轉化為觀光慶典
過去,施放天燈祈福只是平溪地區於元宵節時的當地習俗,並非聞名全國的知名活動。約莫在 90 年代時,藉由當地青年的推廣,加上當時的台北縣政府為了推展觀光,也和各種平面媒體合作宣傳,使得平溪天燈節的名聲一年比一年響亮,也讓活動規模逐年擴大,從地方民俗活動轉為吸納觀光客的一種慶典活動。
傳統天燈的製作是以細竹為框,棉紙為罩,天燈的尺寸並不大,飛天以後火勢便會從細竹一路延燒整個燈身,就算沒燒盡也會因為其自然材質,時間一久便會自然分解。但在觀光化後,為了能讓觀光客在天燈寫上各種祈福的文字,天燈的尺寸也隨之愈來愈大,為求製作快速又大量生產,竹子改為鐵絲,雖然元宵節當天的施放壯觀又華麗,但是體積的加大,導致天燈很難完全燃燒,鐵線也不像傳統天燈腐化快速[註1],落地以後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垃圾燈,造成了平溪山區的環境影響。而且不易燒盡的特性,也有落入民宅或山林間引發火災的疑慮。
當然,天燈節的成功,確實帶來了人數眾多的遊客、也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讓這個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一躍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知名的景點之一,甚至曾在 2013 年時入選全球 14 大「死前必遊」之節慶。
不過,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觀光帶來對地方的衝擊也不容小覷。像是前面所提對環境衝擊的以外,見到商機而來的外地人[註2],也會使得原來社區的鄰里關係產生變化,而這些觀光財是否真能回饋到當地?而不只是帶來交通擁塞、噪音汙染、廢棄物髒亂造成居民生活品質的下降呢?
在游佩瑛(2014)針對平溪天燈節觀光衝擊的研究中,她深入訪談了十位當地居民。雖然如前面所提,居民感受到平溪天燈聞名後,每年元宵節前後交通壅塞的情形也非常嚴重,但也正是因為天燈也帶來的觀光人潮,重新賦予這座山谷中的小鎮生命。
環境 V.S. 文化價值
早已和天燈劃上等號的平溪,是目前全台灣唯一能夠合法施放天燈的地區。雖然世界其他國家,有放天燈習俗的並不單只有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台灣與中國。
像是日本秋田縣每年二月有放飛紙風船(氣球的)「西木冬祭」;泰國清邁有同時施放水燈天燈祈福的「水燈節」,甚至連半個地球遠的墨西哥在十一月初也會施放天燈給已逝去的親人祈福。這些和其他國家相似的節慶內涵,使得在推廣天燈節的這幾年以來,透過不斷重新述說與強化放天燈的悠久傳統等,都著實讓居民增加了對平溪的認同與驕傲。
而且也因為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大多數台灣人到此地觀光施放天燈時,也還是希望能夠盡量減少環境的負擔。有部分店家,重新又改回使用能夠自然腐化的竹子與宣紙,支撐架由桂竹製成,同時也代表「富貴」之意,包覆天燈的紙則是以加入麻纖維韌性較高的宣紙糊成,在點火後熱氣撐開天燈後也不容易破裂。在 2013 年時除了店家有回收竹編基座交付店家的獎勵金機制外,新北市政府更是規劃並推動交回廢棄天燈紙能兌換垃圾袋、以及醬油等獎品的回收活動,希望能鼓勵遊客或當地居民一同保護環境。
到了今日,雖然我們早已不需要施放天燈來躲避盜匪,當初天燈祈福的意涵卻留了下來,成為假日觀光客施放的重要目的之一。當然,施放天燈對環境的衝擊,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但也是因為天燈的竄紅,讓平溪的居民重拾對自己故鄉的理解,甚至進一步成了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建築的意象。
究竟該如何在環境與觀光中間取得平衡呢?其實筆者也沒有真正的答案,只期許每個注視著天燈隨著火焰緩緩上升的你我,都能隨手帶走看得見的垃圾,讓在假日後回歸寧靜的平溪小鎮也能好好休養生息。
註解:
- 參考自【台灣英文時評】 平溪天燈 環保與觀光如何兼顧?
- 參考自 游佩瑛,〈平溪天燈節觀光衝擊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系,頁76
參考文獻:
- 游佩瑛(2013)。平溪天燈節觀光衝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
- 洪偉豪(2012)。平溪地區的聚落發展與資源開發(1820-1969)(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蕭景文(2002)。平溪地方經濟之歷史考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 張玉雲(2008)。地方節慶活動行銷策略–臺北縣平溪天燈節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
你放過天燈嗎?當天燈冉冉升空,隨之而上的是我們的心願,不過同時升起的還有大眾對於放天燈不環保、製造垃圾的質疑聲浪。本專題從科學、環保、歷史角度切入,嘗試探討天燈目前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的可能方向。本專題由泛創特工企劃執行,新北市觀光局委託。
關於泛科學的廣告與贊助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