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蓉安|自由寫手,目前是名埋首書堆的英國博物館學碩士,主修哲學、數位內容科技為血肉填補。關心領域龐雜,短期目標是成為具生產力的世界份子。想養貓,可必須先遇到一隻。
編按:在介紹過天燈的歷史與飛行方式之後,泛科學訪問了平溪當地居民與清潔隊、當地商家、「平溪商圈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王肇經、《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主任楊士慧、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以及新北市觀光局,希望能呈現各方對天燈議題的想法。
2013 年,世界最大英文旅遊出版公司 Fodor’s 將臺灣的「平溪天燈節」選為「死前必去的 14 個節慶」之一。隨時代變化,天燈從過去擔任平溪居民傳遞「平安訊息」的信物,逐漸轉變為當地特有文化與共同記憶。
90 年代,地方青年與政府一同推廣天燈作為平溪的文化象徵,結合地域發展,企圖讓天燈作為平溪產業的重要一環;消防法條例增修後,也從社會安全角度重新規劃,確認平溪為全臺唯一能施放天燈之區域,天燈從文化衍伸至觀光與經濟,為平溪帶來新的產業能量。
然而,近幾年民眾對於環境檢視的意識漸高,加上國內與國際多方旅客湧入腹地狹小的平溪,「過度施放天燈」與「環境破壞」開始成為不少人熱切討論的議題。
當「不要再去平溪放天燈了!」成為一種呼籲
一般假日遊客如織,到了元宵節、春節等連續假期更是水瀉不通,受到國際注意的「平溪燈節」更結合了火車一日券、台灣好行觀光巴士等方案,也將天燈施放活動拉到更高的舉辦層級與規模。
如此發展觀光的同時,不少人提出其對環境的破壞,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真的如前些年網路上流傳漫山遍野的天燈殘骸照片一樣駭人嗎?在這個議題上又有哪些還沒被釐清的部分呢?
《天燈的飛行》一文中,我們討論過在符合現行規範下之天燈的飛行能力,可初步排除天燈「長途跋涉」到關渡甚至花蓮的問題,接下來將從回收、垃圾與管制幾個方面,討論對天燈施放的疑慮。
被回收的天燈:材質可腐爛,人力待徵召
「天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它是鼓舞人心的,看了祈福燈,會對人心寄予希望,天燈對人心的撫慰強而有力,文化傳承很重要,我並不覺得要把這項活動完全消滅。」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受訪時表示。
「好比煙火,世界各地都在放煙火,這個快樂並不能用金錢衡量,該思考的是怎樣在放煙火時,把它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他並提到從材質改良出發,或許是一個解法。
天燈的原料,包含紙與竹框都能回收。有些人認為天燈的材質是塑膠、或在紙外層塗塑料,但實際上這並不符合成本(在一個天燈售價 150 元的前提下);目前的處理方式是以高壓壓製,使其較不易透水,材質仍為可腐爛的棉紙。
目前的回收機制則主要分為兩部分:民眾撿拾與定期淨山。
制度方面,環保局平日會定期辦理回收天燈紙活動,民眾能以天燈紙兌換新北市專用垃圾袋或衛生紙,另外也與當地商家配合,以「1 張天燈殘紙 1 元」在特約商店換購店內商品或折抵店內消費。當然,若天燈卡在樹梢或野徑中,難以徒步徒手撿拾、需要專業器械,這時便需透過由消防單位與地方協會共同組織的「淨山活動」補足,目前的頻率是一年兩次。
「當地的阿公阿嬤上山工作時會順手撿,經過去框整理後,商圈會回購天燈框、轉賣給當地商家;天燈紙則是每個禮拜三下午由清潔隊回收。」平溪商圈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王肇經先生表示,「不過淨山是非常大規模而耗費體力的事情,需要號召更多年輕人加入。」
成為垃圾的天燈:
網路散播的速度與範圍,比天燈更快而遠
你可能看過網路流傳大批天燈掉落在山野與樹林間的畫面,這些照片和其他怵目驚心的消息一樣容易受矚目、流傳,平溪天燈的形象也的確遭到影響。
當地商圈推手王肇經對此表示,「並非這幾年才出現『天燈不環保』的聲音,但天燈節實施這麼多年,也沒造成什麼大問題。」
平溪當地清潔隊員高大哥也認為,「要百分之百撿回來的確不太可能,不過天燈殘骸撿一個算一個、(擠兌生活用品政策)多少補貼一點家用,就這點來說大家回收天燈的意願蠻高。不過天燈本身設計飛不遠,材質也容易腐爛,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沒那麼嚴重。」
觀光局旅遊科科長李力行則以跨年做比喻,「跨年晚會倒數的那一刻也有很多垃圾,但我們不會因此覺得要停辦。節慶活動的確會帶來人潮與垃圾,當然在天燈節結束時是會有滿坑滿谷的天燈殘骸,但後面配套措施有日常回收與年度淨山。只能說照片是畫面,卻不一定能解釋後面的故事。」
天燈到底該不該「管制」?
觀光局:公權力介入私領域,需符合比例原則
我們先回過頭來看看法規。
民國 95 年,疑似因天燈飛落中正機場滑行道旁的草皮引起火警,為維護公共安全,內政部消防署與中央部會、各縣市共同研擬,修正消防法第 14 條,將施放天燈增列為易生災害之行為,須經主管機關許可,始得為之,同時規定天燈規格不應超過「底座直徑 60 公分、高度 130 公分、外圍 360 公分」,並授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據地區特性,制定管理天燈施放安全之自治法規。
以此為基礎,新北市府訂定《新北市天燈施放管理辦法》,將地理環境特殊(四面環山且平均濕度達 75-80%)且承載文化及觀光產業的平溪設為天燈施放專區,可施放區域為地勢較平緩的「師功橋到十分遊客中心、106 號縣道基隆河流域沿岸周界範圍二百公尺內」,全長約 17 公里範圍,且規定晚間十點至隔天早上六點為「禁止施放時段」。
以上可以看出,平溪成為全台第一(且目前唯一)的天燈施放專區,除了文化產業,也納入了環境條件的考量。而規範了天燈本身、施放地區與時間,剩下最受爭議的項目大概就是「數量」了。
「紐西蘭的『海邊蛤蜊撿拾』活動,就有限制參與者一天能撿拾多少,天燈既然商業化了,材質之外,總量管制或許也是個辦法。」齊柏林導演表示。
「雖然現在的規範看起來嚴謹,但有些細節不夠精緻,例如販賣天燈是否開立發票?回收了多少?另外多少人在天燈這個產業裡?統計數據又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楊士慧主任也說,「落實方法才是重點,方式包含從前端確認賣出多少、材質確定環保,應該研究這些數據並且概括性地去看政策環評,在安全環保無虞的情況下,做政策的 review,找到衝擊最低的執行方式。」
從前頭分析、後端追蹤、數據統計做出「數量」上的控管,是不少對天燈施放存有疑慮者的想法。對此,新北市觀光局局長陳國君表示,或許我們應該試著釐清,為什麼要管制?
「從平溪的環境來看,這 20 多年來平溪的森林並未因為施放天燈而有差異,例如樹木減少或被燒毀;土地也沒有因此受到汙染、影響到居民的健康。而網路上一些天燈過量、過度商業化這些說法,也沒有解釋到何謂『過量』以及『過度商業化』,政府要限制人民,要有明確的依據,不能只憑『感覺』。」
而關於讓商家開立統一發票,方便政府或協會掌握天燈數量,觀光局也持保留態度,他們解釋:「目前平溪的商家規模大多很小,按目前規定是免開統一發票的,是否要為了天燈販售設立一個特殊規定,要求販賣天燈就要開統一發票?實際上是否有辦法執行?恐怕都還需要討論。」
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的鄭大成補充,政府要介入並限制、變更民眾權利,都得經過很嚴謹的程序,且需有明確的科學證據,例如對人體、環境已造成危害,或是很嚴重的事實,譬如嚴重森林大火,才有可能限制當地不能販賣或施放天燈。「再者,平溪天燈不像六輕工業區、焚化爐等屬於公共建設,而是因為歷史脈絡存在的地方產業,如果要限制一地區人民的生計方式,公權力必須要先思考的是比例原則、思考為什麼必須限制,並非任意『管制』天燈的施放數量。」
永續平溪:找尋文化、經濟、環保的平衡點
「當然,對天燈有疑慮,並不是要完全停止天燈產業,而是希望能有經過深思的天燈活動。應該要提供更多溝通機會,例如開公民論壇、了解各方意見,再思考怎麼樣制定可以落實的辦法。」── 楊士慧主任
不只是平溪,許多致力發展觀光的區域都會面臨類似的難題,針對這樣的困境,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的謝英士律師認為,從「造成汙染就是不好」的環境立場、或單純以經濟角度「由公部門配合商家」都不夠全面。他說,「如果不以既定價值作為框架,而嘗試著以永續性來思考,就需要在經濟、社會與環境達到平衡狀態。比如價值和資產有沒有辦法分享給全部人?好的環境資產不能忽略在地,但也不是全部都是在地的,建議設定一些機制,讓平溪觀光促進的收益,能合理落實到地方。重點是,利益不會自己分配,需要法律基礎,才能為各方帶來效益。」
而「溝通」也是政府目前努力的方向。觀光局提到,其實平溪當地也會害怕面對來自外界、包含了主觀或資訊不足的批評與質疑。
「我們也在一直努力促進對話,從內部討論做起,希望未來能舉辦如公共的說明會或論壇,讓在地與關心這個議題的外界可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李力行科長認為平溪內部需要溝通、內部與外界的連結也同等重要,透過定期而穩定的交流,能夠更加凝聚平溪的團體意識。
平溪的天燈馳名國際,世界各地的遊客湧入小小山城,然而北台灣海岸線與山城的產業發展與先天的地理限制息息相關,早年發展煤礦業的平溪,現在幾乎仰賴天燈帶來的觀光收益。
遊客前進平溪放天燈,除了「體驗」在地居民的共同記憶,更「創造」當地人的生計來源。
政府的角度希望平溪當地能形成更完整的意見與意識,在內外溝通的過程中,朝著兼顧天燈「商業行為」與天燈「文化維繫」的雙向發展,觀光局認為觀光與文化是一體兩面的,有文化底藴的地域才具有觀光價值。
腹地狹小加上產業受限,讓「天燈」的存廢直接牽動平溪命脈,「被認為」過度施放也是既存事實,這對平溪的天燈產業發展也肯定不具正面效果。在時代的演變下,天燈已不再只是平溪人兒時的記憶,施放天燈所引發的討論更是跨足了文化、經濟與環保三方的難題。就如同套上竹框的天燈,仍需要放天燈的人們齊力才能抓起燈頭四角和底部竹框,促使平溪居民與外界溝通與合力討論,僅是第一步,達成各方共識和找出行動方案,才有辦法點燃中心的金紙,讓天燈平穩起飛,順利降落。
——————
你放過天燈嗎?當天燈冉冉升空,隨之而上的是我們的心願,不過同時升起的還有大眾對於放天燈不環保、製造垃圾的質疑聲浪。本專題從科學、環保、歷史角度切入,嘗試探討天燈目前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的可能方向。本專題由泛創特工企劃執行,新北市觀光局委託。
關於泛科學的廣告與贊助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