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5/07
交通便利與環境永續該如何保持平衡,一直是要面度的議題。若是在過程中又遇到文化層,那更是需要審慎得評估。
・2021/05/07
花東的交通一直是許多人重視的問題,不過相對於早期單純強調交通便利性的訴求,進一步加入環境永續的觀念,如何在工程技術與環境生態之間達成平衡,是值得重視的公共議題。
・2018/06/22
環評不僅是政治角力的過程,也充滿了需要科學知識的評估方法、力臻平衡的制度程序、更有身在其中的人想對現行制度死角提出的提醒。對任何一個非環評專業的讀者來說,環評的諸多細節足夠讓人暈頭轉向了。4 月 26 日泛科學院的「環評怎麼評?環評委員告訴你」講座,便邀請到李堅明和劉希平兩位委員分享環評的內部知識,讓環評離大眾更近一點點。
・2018/04/12
1987 年,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夫人帶領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主力提倡「永續發展」──這個現在眾所皆知、人人掛在嘴邊的概念。雖然布倫特蘭並非首先提出永續發展概念者,但《我們共同的未來》卻第一次完整定義了永續發展,並讓這個理念成為全球共識的起點。
・2016/10/14
知洋科技總經理總經理湛翔智說:「如果各位都是一隻蝴蝶,那離岸風電在未來總有一天就能蓬勃發展。」他認為離岸風機會是台灣發展風能的重要一步。究竟台灣發展風力發電的潛力如何?而離岸風電的優勢又在哪裡呢?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台灣有沒有能力跟上世界的腳步?
・2015/11/30
美國加州旱象自 2012 年以來已持續三年,乾旱已經取代不動產市場以及交通問題成為矽谷茶餘飯後熱門的話題。加州人戲謔地以自家門前乾枯一片的草坪為榮,或是為翠綠的草地感到尷尬,並討論人工草皮在高溫下是否真的會臭氣難聞。儘管許多處理方法談不上什麼高科技,比方說把枯黃的草地染成綠色,然而,首波利用高科技對抗乾旱的方式正逐漸浮上檯面。
・2013/10/02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橫跨八國,綿延3500公里,是亞洲重要的水源供應地,然而這片地區氣溫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的三倍,對於當地的生態系統與在地社群造成毀滅性打擊。有關國家已經啟動一項為期三年的計畫,預計完整評估該地區的當前狀態,並對未來永續發展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
・2013/04/17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改變,研究預測葡萄產地將出現大洗牌,同時對瀕危物種的棲地造成威脅。如何在農業生產與物種保育間取得平衡,是當前保育人員與各地政府的首要問題。
・2012/04/12
如何才能鼓勵科學聲音的多元化?或許記者和媒體可以試圖提供一些靈感。我們需要向學生和科學的守門人展示可能做到的東西,方法便是展現其創造力和嚴謹的價值;我們還需致力於提供讓人才發出聲音的平台,冷靜地對這些聲音保持警覺,並堅定地期待——因為善意不是壞科學的藉口。
・2012/03/28
3 月 26 至 29 日於倫敦舉行的 Planet Under Pressure 會議,除了希望幫助改善全球環境危機與永續性問題之外,也要探討科學與科學家如何直接參與、行動、協助決策,幫助人們走向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