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理化
67 篇文章・ 14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9/22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2019/08/30
大家可能都知道豆漿加了醋會凝聚成「鹹豆漿」但關於鹹豆漿的真正成因,卻出現了兩種說法,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原因呢?
・2019/07/25
這是人類在繼地球與月球之後,第三個發現的具有地震活動的天體。然而,不管是火星也好月球也好,與板塊運動活躍的地球相比都顯得死寂許多,縱使存在一些斷層、火山、峽谷 (例如火星上的水手谷),也都是非常古老的地形。可想而知,在這些不同星球上,地震的來源應該也會有所不同。
・2019/03/15
上禮拜驚奇隊長上映了,受 Y編的委託,跑去看了《驚奇隊長》。在這2個小時的故事中,R編需要的剛好就是這句話,因為從角色自己嘴巴裡講出來,更好讓我知道他到底有什麼能力(雖然網路就查的到,但是~~電影宇宙另當別論啦!)。 讓我們試著找到這個英雄做什麼很誇張的事,然後試著跟大家討論看看……這真的可能嗎?
・2019/01/29
在實驗室長出來的人造鑽石跟天然鑽石的化學結構完全相同,它們有相同的物理特性,甚至鑽石鑑別專家僅憑肉眼也無法分辨。當你看到人造鑽石的時候,千萬不要說它是假的,因為它可能比天然鑽石更純、雜質更少。
・2019/01/17
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大眾對於水的化學式 H2O 應該都不陌生。不過你想過,水可能不只有 H2O 一種嗎?然而,一般而言部分種類的同位素有放射性,那麼由氘構成的重水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嗎?
・2018/11/28
為什麼要研究「低溫物理」?低溫領域不只是比較冷的世界而已,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到電子的特性而了解物質世界。而將液態氮用於工程與生物,更能設計出能解決湧水地質工程難題的解法、與對生態無毒無害的紅火蟻防治方法。
・2018/04/19
走進公園或森林,你會聽到鳥聲、蟲叫、蛙鳴,甚至存在人耳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這些生物聲響與環境音構成了「聲景」,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端木茂甯,與跨領域團隊正嘗試蒐集大量錄音資料、結合機器學習,探討生物的聲音反映生物進行了哪些活動、或生態環境中發生了哪些事件。而原本人類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也不再是「不能聽的秘密」。
・2017/09/13
隨著人類大規模排放廢氣與污染物,海洋環境趨向高溫和高酸度,台灣周遭的海洋生態也因此逐漸變化。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曾庸哲助研究員,透過對多種台灣臨海生物的生理學、生態學研究,發現「代謝能力的演化」是適應極端化環境的關鍵。
・2017/08/18
很多科學家也是科幻故事、漫畫、小說等的粉絲。欣賞科幻作品和思考科學問題並非對立。科幻作品是科學進展的翅膀,驅動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而本篇《進擊的巨人》故事重點根本就不是巨人變身,而是想透過人類打巨人去說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