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2/09
你體重的大約 65% 是由氧所構成。體重 60 公斤的人,竟然有將近 40 公斤是氧原子的重量。第 2 名之後依序是碳、氫、氮等等,這些元素也是蛋白質以及核酸等製造人體的物質的材料。接下來的鈣是骨骼的成分, 磷主要做為製造核酸的成分,以上這 6 種元素就占了體重的 98.5%,那剩下的 1.5% 又包含哪些元素呢?
・2019/02/28
數十年來,一群科學家致力以人造樹葉取代自然光合作用並且直接從大氣之中創造燃料,能量則來自陽光。收益很明顯。幾乎所有能源都來自太陽,其中大部分源自於光合作用。(我們取得能源的形式,包括由植物而來的食物,以及植物的衍生物,例如石油、瓦斯、泥炭、煤、木頭與乙醇)。光合作用看似簡單:水、陽光、吸收二氧化碳並排出碳水化合物與氧氣。然而,單憑自然光合作用想要滿足世界對於能源日漸增長的需求,則是不可行的。
・2012/03/09
UCSD 電機工程師正在建造一座由微小的奈米導線樹(nanowire trees)構成的森林,以便在沒有使用石化燃料的情況下潔淨地捕捉太陽能,並將之收成以產生氫燃料。在 Nanoscale 期刊中報告,這個團隊表示,奈米線(那以豐富的天然材料製成,例如矽與氧化鋅)亦提供一種大規模供應氫燃料的廉價方法。
・2012/02/24
義大利物理學家發現罕見原子核的首個證據,該原子核不存在於自然界中而且在衰變前的壽命只有 10^-10 秒。它是某種類型的超核(hypernucleus),那如同所有的原子核,包含中子與質子的各種搭配。
・2012/01/22
2011年7月6日,一顆比Lovejoy彗星還小的另一顆掠日彗星—C/2011 N3(SOHO),衝入太陽大氣層,可是不若Lovejoy彗星那邊幸運,因為這顆彗星在離太陽表面僅約100,000公里之際,被太陽徹底摧毀。一切過程,都被太陽動力觀測衛星(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記錄下來(點此觀看動態影像 [Quicktime video] )。雖然之前看過眾多掠日彗星消失在太陽附近,但這是天文學家首度目睹彗星近距離越過太陽表面並消失的整個過程,讓天文學家們相當驚訝又興奮。
・2012/01/21
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天文學家Michele Trenti等人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BoRG近紅外巡天觀測(Brightest of Reionizing Galaxies)資料,發現一個還在發展初始階段的星系團(cluster of galaxies),經測量距離後,確定它是迄今已知距離最遠的原星系團(protocluster of galaxies)。這個發現,確定現行星系團形成理論是正確的。
・2011/12/14
星系團是宇宙中最大的重力結構,就像是地球上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一樣,星系團彼此間或星系團和週邊環繞的熾熱氣體之間都會有交互作用。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研究發現,生存在星系團或星系群中的星系得繳「入場費」,進入星系團後,星系中的低溫氫氣會被剝奪。
・2011/12/02
在一篇位於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期刊網站頭版位置的論文中報導,一個由四位 UO 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描述開發出一種環狀胺硼平台稱為 「BN-methylcyclopentane(BN-甲基環戊烷)」。除了其溫度與穩定特性外,還具有無任何相變的氫脫附(hydrogen desorption)特色,那很乾淨、快速且能夠控制。它在脫附時使用可輕易取得的氯化鐵當作催化劑,並允許將用過的燃料(spent fuel)回收成「填充狀態(charged state)」。
・2011/11/16
位在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LMC)中的劍魚座30(30 Doradus),俗稱蜘蛛星雲或狼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是全天空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在星雲中心有近2400顆大質量恆星,集眾星之力的輻射及恆星風,自然強得不得了。被強烈輻射與恆星風推擠之下,星雲仍在不斷擴張中。天文學家最近利用星雲中熾熱而明亮的X射線氣泡結構來建構這個星雲的大尺度結構及演化狀況,同時發現大質量恆星產生的強烈輻射壓不再是現階段雕刻星雲的主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