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3/18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有甚麼用?嗯,我們當然可以說前人在試圖證明的過程中也發展出許多有用的數學工具,但其實單憑它看似簡單卻蘊藏深奧,恰恰展現出數學迷人之處,勾動人們的好奇心去探索真理,這點就已足矣,不是嗎?
・2015/03/17
瑞士的瓦特.赫斯(Walter R. Hess)醫師的實驗發現對間腦的不同部位施予刺激,會讓這個「人」產生不同的行為。這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隻貓......
・2015/03/16
1781 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勇敢的一直讓自己被電擊。他分別觸碰不同的萊頓瓶與裝了電解液的試管,體驗電擊的程度差異。他得出結論:電流會隨電壓增加而增強(雖然他不是用這兩個名詞)。然而卡文迪許深知主觀的個人感受無法成為科學定理,因此他並未發表實驗筆記。在他之後,再也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直到四十年後,原本是數學家的歐姆才著手實驗而發現了電學的基本定律──歐姆定律(V=IR)。
・2015/03/15
斯諾雖然推翻了瘴氣說,確認霍亂是經由飲水傳染,但他在四年後就死於中風,要等三十年後,德國醫師柯霍(Robert Koch)才發現霍亂的病菌。不過,斯諾在這場瘟疫疫情的調查中首創的研究方法才開啟了流行病學,因而被尊稱為「現代流行病學之父」。
・2015/03/14
1905 年,德國《物理年鑑》期刊在半年內連續刊登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篇篇內容都震古鑠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作者竟然都是同一人!人類史上唯一可以與之比擬的就只有 1666 年牛頓同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微積分與發現光譜了。而且此人名不見經傳,竟非學術圈內人,而只是瑞士專利局裏頭才二十幾歲的小職員。原本默默無聞的愛因斯坦就這麼橫空出世,後世也將這一年稱為「奇蹟之年」。
・2015/03/13
一直以來,《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代表的是最全面性、也最具權威性的知識來源。不但大小圖書館必備一套,就連稍有積蓄的中產階級也會整套買來擺在客廳或書房中以添書香氣息。不過,2012 年的今天,他們正式宣布停止紙本印刷,只保留線上版本。雖然這還不能說是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卻的確標記了知識傳播的演化。
・2015/03/12
1859 年夏天,德國物理學家克希荷夫與化學家本生(Robert Bunsen)一如往常相偕走出實驗室,到外面散步放鬆一下。他們邊走邊聊,討論起幾天前鄰鎮那場大火發生時,他們好奇地用分光鏡分析火光的結果。突然克希荷夫停下腳步,瞄了一眼天上的太陽,對著本生說:「本生,我一定是瘋了!」沒想到本生會心一笑地答道:「我已經瘋了啊!克希荷夫。」
・2015/03/11
凡納爾・布希?相信即使是從事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大多也都對於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然而當我們一路回溯電腦、網際網路、多媒體訊息與人機介面的發展歷史,最後都會發現他的身影。他就像江河的源頭,隱而不顯卻影響深遠。
・2015/03/10
1876年的今天,蘇格蘭裔的加拿大發明家貝爾(Alexander G. Bell, 1847 –1922)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緊急呼叫他的助理。在隔壁房間的華生赫然聽見桌上那具還在改進中的受話器竟然清楚地傳出貝爾的聲音,他們打造的電話機成功了!於是如今我們都知道這句著名的史上第一通電話,而貝爾當然是電話的發明人。
・2015/03/09
2006 年的今天,NASA 的科學家公布一項驚人發現:土星的第二顆衛星──土衛二上有液態水!不但如此,還發現了二氧化碳、氮和甲烷的特徵,更難得的是,它仍有地質活動。此篇論文一出,立即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因為這意味著這顆小小的衛星已經具備孕育生命所需的條件:液態水、有機化合物以及持續充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