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9/29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火星偵察軌道器的新發現,提供目前最強烈的證據,顯示今日的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在這顆紅色行星表面,具有神秘條紋的山坡上,研究人員利用MRO上面的成像光譜儀,偵測到含水礦物的特徵。這些淺黑的條紋,看起來隨著時間退後而流動。條紋在溫暖的季節時變黑,而沿著陡坡往下流動;較冷的季節則顏色褪去。當溫度高過華氏-10度(攝氏-23度),就會在火星上好幾個地點出現;較冷的時候則消失。
・2015/04/27
其實,冰晶可以幻化出的,可不只是六角形雪花而已。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海姆所屬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前所未見的單層二維矩形冰晶。要產生這種薄薄的單層冰晶,必需在室溫下對水分子施加高達10,000個大氣壓的壓力。能達到這麼大的壓力,關鍵在「石墨烯」。
・2014/12/17
就在不久之前,好奇號在火星上面發現了沈積岩,證明了火星曾經有水存在。要維持生命,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溶劑」,既然水這麼重要,那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咧?
・2014/10/11
水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評估其他行星上會否有生命的重要標準之一。而識別出地球上的水的原始來源,有助於讓科學家瞭解地球如何演化出適合培育生命的環境,以及如何在其他星球上尋找類似的環境。來自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的Conel Alexander等人發現:太陽系中有許多水源自在星際空間形成的冰。
・2014/08/21
總是放錯重點的科宅我注意到,金城武除了過於常人的帥氣之外,他使用在挑戰中的水似乎是來自除濕機凝結的水。武神愛惜水資源的舉動也讓我好奇:這麼多人接受挑戰,到底用掉了多少水?
・2014/07/29
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Nikku Madhusudhan等人透過哈柏太空望遠鏡尋找並研究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水汽,結果發現有三顆熱木星水汽含量比原本預期的還低很多,其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僅有標準行星行星理論所預測的1/10至1/1000而已。這個結果,顯然讓現行的標準行星形成理論相當難堪,必須進行檢討與修正,尤其是熱木星的部分。
・2014/07/26
六月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有一份新墨西哥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的報告,說地球內部有一個「隱藏的海洋」,含水量甚至可能是海洋的三倍! 讓我們來看看地球之水從哪裡來!
・2014/07/08
在攝氏-43度的低溫環境下,科學家們首次透過X光,觀察到了超冷水的結構!在科學的「無人之境」,踏出了新的ㄧ步。
・2014/03/14
NASA詹森航太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與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共同發表論文,表示在火星隕石發現水曾經流過的證據,這項聲明振奮科學界繼續探討是否生命曾存在於火星上。
・2012/08/06
科學家長久以來都相信:彗星和一種稱為碳質球粒隕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s)的極原始隕石,是地球早期揮發性元素(volatile elements)的來源,這些揮發性元素包含氫、氮和碳等,也或許包含了有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