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8/18
看圖說故事對人類來說,是輕鬆好玩的事,但對 AI 來說,卻是巨大挑戰。在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古倫維副研究員的努力下, AI 看圖說故事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進展。而她的模型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2020/04/21
在這人工智慧崛起的年代,許多人都想積極學習程式語言、資料科學等相關知識以提升職場競爭力,另外也有想轉行成為資料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的人,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最好還是要靠自己解決,但中間若有高人提點,痛苦會少一點。本篇文章列出幾個線上社群,有些社群知識範圍屬廣域,有些社群聚焦在特定主題,依照自己的需求及水平參與相對應的社群,多看多吸收。若有心參與社群反饋,正所謂教學相長,學習效果更好!
・2018/07/13
讓電腦擁有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就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縮寫 NLP)。然而,人和人之間就會誤會彼此的語言了,電腦要如何理解語義?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馬偉雲助研究員說明:以中文來說,最基本的,要先教電腦學會「斷詞」和「理解詞的意思」。
・2018/04/19
走進公園或森林,你會聽到鳥聲、蟲叫、蛙鳴,甚至存在人耳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這些生物聲響與環境音構成了「聲景」,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端木茂甯,與跨領域團隊正嘗試蒐集大量錄音資料、結合機器學習,探討生物的聲音反映生物進行了哪些活動、或生態環境中發生了哪些事件。而原本人類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也不再是「不能聽的秘密」。
・2018/02/27
對多數人來說,人工智慧(AI)這個詞會讓人立刻聯想到末日般的畫面。畢竟在電影中,我們早看過當人類發展超出掌控時的不變下場。只要有人打造出能真正思考的機器──有感知能力的「覺醒」機種──那麼人類就玩完了。如果這個聰明的機器不喜歡我們行事的方法,那該怎麼辦?若它有其他想法,又該如何處理?
・2017/12/23
當有些人喊著 AI 會殺人,有些人搶先用 AI 來做聰明的事,甚至是救人一命!本文取自中央研究院「機器學習月」與「人工智慧跨域領袖營」活動內容,聊聊各領域最新的 AI 發展與應用。
・2017/12/19
幾千年來,人們仰望星星,記錄、觀察天文現象,並從中發現其運行模式。如今,在望遠鏡光學 (telescope optics)、太空飛行、數位相機和電腦等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得以將對宇宙的了解擴展到太陽系之外,偵測並探究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最近我們藉助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又有了一些進展。
・2017/04/11
「電腦視覺」是研究怎麼讓機器「看」這個世界。廖弘源博士兩個最新研究「籃球進攻戰術分析」「演唱會片段自動拼貼」都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深度學習運算技術,若研發成熟後,人工智慧在影片處理上的技巧,將會突飛猛進。或許,「電腦藝術家」誕生的一天,指日可待!
・2017/04/10
誰在買書?買什麼書?這是規劃出版與行銷計畫時,需考量的因素,過去僅能用專業經驗判斷,現在透過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可以用客觀的科學輔佐主觀的決策。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陳昇瑋研究員,帶領資料洞察實驗室,找出書籍銷售數據中潛藏的商機。
・2016/12/06
電腦可以閱讀擷取的量實在比人類多非常多,它也可以做出更細微的分析,這不是一個破壞傳統的方式,而是幫助人類用更細緻的角度去解讀與觀察,進而能預測更多事情。除了分析小說,電子郵件如何分類垃圾郵件也是文字探勘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