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2/25
在意識中是否可能區分真象與假象?換句話說,主觀經驗這回事,是只要自己感覺到就一定是真實的嗎?還是說,有沒有可能只是自己搞錯?
・2021/12/05
天擇殘酷的篩選過程創造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創造了人類的大腦,沒有其他生物和人類一樣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人類的自我意識一定也經過了演化,讓我們更懂得調整自己的行為。
・2021/11/25
人類如果感染了弓漿蟲,大腦會被蟲佔據,行為與情緒也會受到影響,驚悚電影的情節真實上演!
・2020/12/20
在電馭叛客 2077 的世界觀裡,「人」已經被重新定義。透過各種高科技插件,我們可以強化甚至是替換掉人體內建的脆弱器官,讓鋼鐵與電線無止盡地擴充體能與認知的極限。但是這個過程到底該怎麼進行,從現今學術的觀點來看又有多少可行性?
・2019/07/03
掌控意識便可影響人生品質,能夠掌握自我意識的人也比較快樂。在進入「心流」知前,我們必須理解意識的限制,才能掌控自己的精神能量,優化人生品質。
・2017/04/30
《七堂簡單物理課》的七篇文章,原本刊登在報章副刊,用意就是要讓沒有科學背景的讀者,透過短短七堂簡單物理課,來掌握近代物理精髓,頗有義式濃縮咖啡的味道。主要是以文科生熟悉的語言寫出的,讀完《七堂簡單物理課》至少讓人瞭解,物理學家究竟關注了什麼樣的謎題,對還想知道一點科學的朋友,是不錯的入門。
・2017/04/21
《攻殼機動隊》中充滿了對未來科技的前瞻想像,讓人不得不佩服士郎正宗研讀相關資料的認真態度,以及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我們沒有時光機,但是藉由《攻殼機動隊》這扇「窗戶」,我們可以窺見未來世界各式各樣可能實現的科技風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真的能讓人隱形,或是腦機介面的成功讓人可以專注於創意上。
・2017/03/01
意識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指現象意識,表示當下經驗的那種感覺,這些都是生物的主觀經驗,例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痛覺等。第二個層次是反思性意識,能思考當下及過去的經驗。有解決問題、學習和計畫等行為的動物,應該能思考其當下及過去的經驗。第三個層次是自我意識,是「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的那種感覺,我們的感官經驗都呈現自我擁有的感覺。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同時有這三層意識? 或者某種意識只侷限在某些動物? 如何判斷動物有這些意識?
・2017/01/23
失去意識成為植物人之後,自我還存在嗎?科學家們以和「自我」與「非自我」的句子,測驗並觀察植物人聽到問題的反應,發現在自我特定與非自我特定的問題中,大腦神經的反應仍然有意識高低的落差,也就是說當聽到關於「自我」的問題時,反應會稍稍較為強烈,而這間接的反證了哲學家們對於「意識和自我是內在連結一體」的論點,形成了定義與實驗結果的落差。
・2016/12/17
在電影《人造意識》(Ex Machina,或譯為《機械姬》)中,一間科技公司老闆請來了一位員工,去幫忙測試他研發的人工智能「艾娃」(Ava),是否具有意識?「意識」二字說起來簡單,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去判斷身旁的人是有意識的,而非電影中的人工智慧艾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