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2/09
以一本談統計和預測的書而言,《精準預測》暢銷得異常。可是讀了《精準預測》之 後,就完全不意外了,因為《精準預測》真的是本很好看的書!雖然是處女作,不過席佛卻能把統計預測這看似乏味的事,解說成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玩意兒之一!他 對統計預測在經濟學、政治學、氣候學、地震學、流行病學、電腦科技、棒球、德州撲克、體育賭博等等領域,都有獨到和精闢的見解,讀這本《精準預測》是一趟樂趣無窮的知性之旅!
・2013/11/0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個月底發生了今年全台「最有感覺」的一起地震,雖然並非今年度規模最大
・2013/11/04
實際上所謂的「實用地震預測」,應該包括了時間、地點、規模、深度,以及使用理論的可重覆驗證性。以目前的科技與科學發展,要完全做到上述的5點,實在是強人所難。尤其是可重覆驗證的理論,等同於我們要理解,從能量的累積到釋放,地底下斷層面上不同深度位置的岩石性質、摩擦力行為等等,才能夠精準的針對短時間尺度提出預測。以下簡單的介紹一些目前科學家認為可以作為預測的工具與前兆分析的研究:
・2013/11/01
不過身為一位實事求是的科宅(?),我心裡也有一小塊很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在地震之後,會打給自己在乎的人?為什麼我們會在臉書上留言呢?是一種「媽,我在這!」的心態?還是我們怕自己被磚瓦砸到先PO文表示自己還活著?
・2013/10/25
「科學家是如測量S波在內地核的波速?」外地核是液態,S波無法穿透,而內地核又會有S波的波速,既然無法穿透,那為何又再度出現呢?的確,就文字邏輯上的判斷,是不容易理解的。身為一個鍵盤地球科學家,是有必要來認真回答一下。
・2013/10/08
你知道嗎?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感應器已經足以偵測到規模中等的地震,地震觀測網密度將能大幅提升,尤其在都市等人口密集區,有利於未來的地震災害監測
・2013/08/15
有鑑於區域型的地震預警技術,因地震波的資料處理時間,仍存在無法預警的盲區,因而需要更多接近民眾住家的測站。台灣大學的吳逸民教授與國內廠商合作開發了新型的Palert地震儀,同時具有接收預警資訊、記錄地震資料的與現地預警的功能。
・2013/08/08
2013年蘇力颱風過境,新竹縣的舊中正橋因強勁的風雨,7月13日斷裂,數公尺的橋面落入頭前溪,若是當時有人車在橋上,必定造成嚴重傷亡。橋梁監測是結構物監測中的重要項目,國家地震工程研究院的林詠彬研究員指出,相較過去只監測橋粱的受震反應,橋梁在豪雨沖刷下的監測是研究的新趨勢,究竟橋梁沖刷研究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