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7/29
正念 (Mindfulness) 的意思並非正面思考,而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正念源於佛學,但近年來無論西方或東方,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學研究,藉由訓練正念,舒緩過度自我膨脹所造成的情緒壓力、緊繃的人際互動。
・2017/07/26
臺灣數值地震模型 (TNEM) 由中研院地球所李憲忠副研究員開發,可以精確且快速分析出地震發生的過程,了解歷史地震、現今地震及未來的情境地震,為防災帶來重要的貢獻。
・2017/07/23
再生並非只存在傳說中,自然界也有奇蹟存在!例如,蠑螈雖然是低等的脊椎動物,但可以從被截斷的手臂切面,長出神經、骨頭、血管與肌肉,再生出完好的手臂。而在脊椎再生的模式中,斑馬魚一開始會因缺乏神經連結而無法再游動,並躺在水缸底兩個禮拜,但待神經重新連結、表皮癒合後,斑馬魚又再次成為一尾活龍、游來游去!
・2017/07/23
B 型肝炎是東亞的高致死率流行病,至今台灣仍有 250 萬名帶原者處在肝癌陰影下。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楊懷壹副研究員,投入研究肝炎病毒 20 年,協助建構「肝癌風險計算器」。現在,他與團隊的最新發現,已接近治癒 B 型肝炎的最後一哩路。
・2017/07/17
由於生物生長及繁殖所需物質能在地球循環及供應,生命也才得以在這個世界生生不息,這個重要的循環過程,在生命之母的「海洋」也正時時刻刻進行中,而負責循環物質的關鍵主角之一,就是遍布全球上層海洋的「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何東垣團隊,在南海、西菲律賓海、西北太平洋與實驗室之間航行,探索控制不同浮游植物生長及分佈的環境因子,進而刻劃出物質在海洋及地球循環的軌跡。
・2017/06/22
中研院物理所與台大、清大的合作研究團隊,從理論中預測層狀材料 PbTaSe2 可能具有拓樸超導體的特性,並成功合成單晶樣品。經由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STEM)確認晶體結構;與中研院的 STM 和 STS 觀測到 PbTaSe2 的表面與電子結構,確認了 PbTaSe2 具有形成拓樸超導的關鍵性質。研究團隊認為這個材料有可能作為發展容錯性量子計算的基礎,並已經相關成果刊載於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STM 與 STS 這些表面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可以搭配巨觀尺度的電性、結構等觀測結果。去呼應與驗證肉眼可見的物理現象,是如何對應到原子尺度的電子行為。
・2017/06/18
從貞子可以爬出來的傳統映像管電視,變成影像流暢的輕薄液晶螢幕,許多科幻電影描繪未來顯示器甚至能變成卷軸從手錶拉出來,或直接顯影在汽車擋風玻璃上,這該如何辦到?有機發光二極體,正將色彩與光明帶往以往無法照亮的領域。
・2017/06/17
長期以來,科學家透過藥用植物中「二次代謝物」的發現、萃取純化,進而發展出保健食品、藥物。日前,楊文欽實驗室團隊發現了「咸豐草」中的「聚多炔糖苷 (cytopiloyne) 」有治療糖尿病的潛能,此發現所衍生中研院專利與技術也成功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冀望所研發產品可以嘉惠更多糖尿病患。
・2017/06/17
為何不同立場的支持者,總深信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洪子偉,探討社會心理學家海特的認知模型,結合自身經驗與論點,試圖找出化解社會衝突的解方。
・2017/06/13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但要把風力運用於生產能源,「可預測性」是極其重要的條件。中研院應科中心郭志禹副研究員,將氣象預報所使用的 WRF 模型,比對在風場實際測得的天候數據,再把得到的結果應用於風力發電的效能預測上。對於能源政策的擬定、資源配置、機械設備維運時程安排等,都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