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9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07/13
科學家分析由卡西尼號(Cassini)太空船近距離觀測的資料,首度揭開土星北半球巨大風暴的細節。 卡西尼號於2
・2011/07/13
非洲象害怕蜜蜂,牠們甚至還會因為蜜蜂發出警告。現在,科學家利用這個恐懼,來保護肯亞的農夫們。
・2011/07/12
生物依其特性而有不同的擴散方式,例如爬蟲類能透過漂流木而拓殖到小島上,蜘蛛藉由吐絲而順風擴散,小小的蝸牛也有可能搭上鳥類的順風車!
・2011/07/11
死者陳屍在一處玉米田裡。雖然警方已經鎖定了個嫌疑犯,卻没有足夠證據證明他到過犯罪現場。唯一可能成為破案關鍵的是嫌犯車上踏墊的一點點土粒。我們有没有機會用這些從嫌犯鞋上掉落的土粒證明他去過犯罪現場?
・2011/07/11
在魚缸中倒入飼料,魚會狼吞虎嚥,直到脹到自己體型原本的幾倍大為止。可能魚有一套遠遠超乎實際需要的,超大消化系統
・2011/07/11
  Emily Ngubia Kuria說,如果能質疑社會規範,就會有更多的女孩學習自然科學——不存
・2011/07/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5mm(或是更小)的「微蝸牛」被鳥吃進肚子之後,經歷整個消化過程
・2011/07/11
這演講展示目前在蠶絲材料方面的幾個進展,其中包括了可以作為微結構的透明基材,可以設定時間降解的藥物攜帶材料,有機械性強度的螺絲,以及跟電極組合的微感測器等。
・2011/07/10
當專業潛水員Scott Gardner在澳洲大堡礁探險時,他聽到奇怪的劈啪聲,於是往聲音的方向游去看個究竟。他發現一隻一英呎長的邵氏豬齒魚(Choerodon schoenleinii)正叼著一個蚌殼,往石頭上敲。很快地,殼就打開了,這隻豬齒魚把蚌肉吞掉,吐出了一些殼的碎片。很幸運的,Gardner用手持攝影機拍下了這一切,這是首次拍到野生魚類使用工具。
・2011/07/10
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常接觸到各種輻射,不同的輻射劑量對人體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當短期內所接觸到的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時,對人體沒有危害,而任何個人多年累積的微量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也不至造成負面的健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