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1402 篇文章・ 4508 位粉絲

有生命的,但跟人沒直接相關的,內容包括:化石考古、古生物、動物、植物、人類學、演化、生態、保育、生態旅遊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8/17
「破壞有報應」 西螺公所下重咒護路燈。其實這個狀況,應該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至少可以不需要詛咒。讓我先從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說起吧!
・2014/08/15
詹富智教授獲選今年的十大農業專家,他長年研究蘭花病毒,鑑定出近20種病毒並害,也研發快速檢測技術,減短病毒篩檢時間,有效幫助蘭花的品管控制。
・2014/08/14
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樹蛇(當地俗稱boomslang,學名Dispholidus typus),因為生性害羞、動作又很快,通常很難讓人注意到牠;加上牠的毒牙位於口腔的後方,使得牠要咬人需要把嘴巴打開170度才能用毒牙咬人。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牠一直被認為是不具有威脅性的毒蛇。
・2014/08/11
在人類的世界,55%的有效交流依賴肢體語言和目光接觸; 37%的有效交流依賴語氣語調; 只有8%的有效交流依賴語言。 研究都發現靈長類的溝通不完全靠語言,還包括了肢體語言等等。但是其他的生物之間的溝通,是否也包括了這些呢?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馬可以由其他馬的目光與耳朵進行溝通。
・2014/08/08
改變世界並扭轉歷史的植物還不少,可是它們要嘛是糧食,而不然就是經濟作物,當作是水果的並不多。而香蕉,卻是所有水果裡頭最特殊的,因為它富含澱粉,能當作主食,非洲和東南亞有不少村民是靠香蕉維生的。 香蕉不只是水果,也是亞洲與非洲約五億人口的主食,重要性僅次於稻米、小麥與玉米。
・2014/08/05
全世界的龍王鯛因為被大量捕撈,數量大幅減少到需要保育。而在七月一日正式公告列入禁止捕撈名單前,又有一隻龍王鯛不幸成為盤中飧,引起保育人士一片撻伐聲。 龍王鯛其實是隆頭魚科大家族的「巨人」,泳姿優雅。潛水的人在海中遇見牠時,都覺得像看到君王出巡一樣,因此給牠取了「龍王鯛」的雅號。根據記載,牠們體長最大可長到兩百二十九公分,體重可超過兩百公斤,是墾丁海域中最大型的魚類。
0
0
・2014/08/02
蛇,細長的身影,鱗片,還有不時吐露,帶有尖銳分岔的,蛇信。在詩與現實的世界裡,我們建構出對蛇強烈的記憶。幾曾思考,蛇為何吐舌?舌又為何分岔為信?
・2014/07/31
圖文並茂的《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就是記錄著海生館等組成的台灣南極考察隊的零下任務。《零下任務》是探訪南極的台灣考察團員共同撰寫的,從各種不同角度述說他們在南極的見聞,是寓教於樂的作品,不僅可以當科普書讀,也可當遊記讀,如果有機會(雖然不大)去南極,也能當參考書XD
・2014/07/30
所謂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或「生物時鐘」,對於地球上一切眾生的行為都會發生影響。而光它在生物時鐘裡扮演的角色,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律調節器」(Zeitgeber)。光對於動物的生物時鐘的影響,尤其在鳥類更明顯。光使得鳥類知道什麼時候該交配、繁殖、覓食或遷移。如果自然晝夜節律受到人造光的影響,鳥類的自然行為模式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2014/07/29
蝌蚪小歸小,其實也是有高矮胖瘦各種形態,造就精實與粗壯這種身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國內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盤古蟾蜍蝌蚪會因為不同的水流狀況而有不一樣的體態、游泳耐力及生活史表現。這項發現也確認了兩棲類對於水流這個因子具有表型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