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4/24
有些入侵種是強大的獵食者,靠著捕食原生種,直接把原生種的身體變成自己的;有時則由於它們引進原生種無法應付的疾病;另一常見的情況是資源有限下,入侵種在獲取資源的競爭中勝出。最近發表的研究卻指出,或許還有一種沒那麼直接的方式:「性騷擾」。
・2017/04/20
鳳蛾科(Epicopeiidae)是一群以擬態多種有毒蝴蝶與蛾類而著名的昆蟲。牠們只產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中高海拔闊葉林中。自 19 世紀中葉起被發現的鳳蛾種類約有 9 屬 18 種;最近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候選人韋家軒與顏聖紘副教授則在越南北部的沙壩(Sapa)山區發現擬態絹粉蝶(Aporia)的鳳蛾新屬新種 Mimaporia mhong。這個發現不只是讓這個小科多了 1 屬 1 種,也促進學者對鳳蛾科形態演化的可塑性與擬態多樣性的瞭解。這個研究在近日刊登於《動物分類群》(Zootaxa)這個國際性期刊上。
・2017/04/14
高等教育的專門化和務實化,讓博物學家(naturalists)成為稀有學者,有能力認識地球各種生物的生物學家愈來愈少。面對前所未有的艱難保育挑戰,我們必須在傳統的高等教育課程中另闢蹊徑,整合跨領域的知識、教育及研究,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資源,從博物館、動植物園、種源庫、課堂及田野實習,瞭解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物種間的互動、動植物的照護、保育議題的多面向,培養紮實的研究能力基礎。「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此孕育而生,為培育拯救未來地球的保育人才。
・2017/03/29
一般人說到土壤生態系的成員時,往往會想到微生物,或是蚯蚓、螞蟻、白蟻和其他的小型節肢動物;大型動物則可能會想到鼴鼠或囓齒目的鼠類等等,但鳥類與土壤生態系的關係則比較少人在討論。其實有不少鳥類在牠們的生活史中,也和土壤有密切的關係,包括了育雛階段穴居於土洞的鳥類、築巢會使用到土壤材料的鳥類,雖然牠們只有某一階段會運用到土壤環境,但也是聯繫土壤生態系與其他陸域及水域生態系很重要的一環。
・2017/03/25
「人類與蟑螂對戰,我賭蟑螂獲勝。」費里許曼說。他的答案不足為奇。多年來隨機採樣的德國蟑螂中,有些蟑螂幾乎對每一種殺蟲劑都有抗藥性。嘗試了這麼久還是無法消滅蟑螂,人類依然認為,既然在無數的生物之中存在像蟑螂這麼噁心的動物,必然也有一種可以殺死牠的東西。以殺蟑為目的而誕生的產品不計其數,有些效果有限,有些完全無效。
・2017/03/23
蟑螂是夜行動物,白天都在睡覺,或在棲息處懶散地消磨時間。過去五十年,神經生物學家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與資源,研究蟑螂的日夜節律。研究人員發現,就算切斷眼睛和大腦之間的神經,蟑螂的日夜節律依然維持不變,但如果切斷視葉和大腦之間的神經,生理時鐘就會被打亂。
・2017/03/21
蟑螂都是天生的生存高手。雖然求生能力強的昆蟲並不少,但就目前所知,蟑螂是地球現存最古老的昆蟲,不愧是極成功的演化設計。蟑螂比恐龍早出現一億五千萬年、比人類早三億年,最早的蟑螂化石可追溯到西元前三億兩千五百萬年的石炭紀,那個時期留下的每一種昆蟲化石都代表一個物種的滅絕, 唯獨蟑螂例外。
・2017/03/16
最近如果大家有空到一些開闊的水域,如翡翠水庫、新店直潭、金山海邊、鰲鼓濕地、屏東龍鑾潭、蘭陽溪口等地,可以多多觀察一下魚鷹這種猛禽喔。魚鷹是世界唯一可以全身入水捕魚的猛禽,會夫妻合力扶養幼雛,同時還是研究候鳥與生態系統變遷、或是作為環境汙染指標很好的研究對象。
・2017/03/15
玩Pokemon GO時打道館最喪氣的是什麼事?對我而言,是遇到卡比獸,明明點的很快很用力了還是打不死,最後時間到了GG退出。這傢伙到底是有多少血啊!想必一定是吃很多才能維持這個體重/血量吧?事實證明,牠不只真的吃很多,也擁有一個正常巨大動物無法擁有的消化系統,好讓牠開心過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