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6/20
癌症奈米化療藥物可望大幅降低破壞正常細胞的機率,減少副作用!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羅傅倫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簡單且通用的化學方法,能有效使抗癌藥物主動裝載並穩定保留在奈米微脂體內,一路直達癌細胞再釋放出抗癌藥物,避免藥物在體內循環過程中過早外洩,引發全身毒性。
0
0
・2018/06/15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顏雪琪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日前新發現一個由蛋白質管理蛋白質品質的機制:CRL2 蛋白質能辨識出缺陷蛋白的尾端特徵,進而將其標記、清除。此品管機制的發現為蛋白質降解調控之研究豎起一座里程碑,為蛋白質生物工程應用注入了新的思維,並有助發展蛋白質品管缺陷疾病醫療策略。
0
0
・2018/06/14
最近,機遇號(Opportunity,又稱 MER-B)在火星上遇到塵暴,無法為機體充電,這場風暴危機,使得地球與它失去聯繫。
0
0
・2018/06/06
位在北極、杳無人蹤的格陵蘭冰原,因為大氣透明度高,是觀測宇宙的絕佳地點。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與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CfA)的天文團隊,克服北極酷寒冰雪,於2017年起成功架設格陵蘭望遠鏡,並在今(2018)年4月,參與國際大型黑洞觀測計畫,未來可望為人類首次取得「超大質量黑洞」影像!
0
0
・2018/05/28
在屋簷下看燕子時,你曾留意過巢的形狀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指出,鳥巢特徵不僅與鳥類適應環境有關,更會影響鳥類演化。 多樣中心助研究員洪志銘與端木茂甯帶領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大學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8,000多個鳥巢的外型結構、所在位置、附著方式等特徵,發現鳥巢演化史和鳥的演化息息相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日前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0
0
・2018/05/03
找到主導癌細胞惡化轉移的關鍵基因了!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周玉山研究員及本院博士後研究員葉希文的最新研究發現,癌化的腫瘤細胞後期會表現大量的新型致癌基因 Paraspeckle component 1(PSPC1),促使癌細胞增生、侵襲及轉移。本次研究成果將成為研發新治癌藥物的新助力。
0
0
・2018/04/06
Tara 海洋探險船本著護生保育的精神,航行於全世界海域進行探勘與教育推廣,航跡包含赤道海域到冰層覆蓋的北極,船上駐有科學家、船員、藝術家等 16 名成員。自 2006 開始進行全球海域的大規模採樣行動,現階段自 2016 年開始,為太平洋珊瑚礁計畫,此計畫如今已接近尾聲,於今年(2018)年第二次停靠了基隆港,供民眾上船參觀。
0
0
・2018/03/16
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徵就是大腦內神經節糾纏和蛋白質斑塊(如:乙型澱粉樣蛋白、tau蛋白)大量堆積所致,這也造成大腦的神經認知功能急遽衰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月中旬,多家世界製藥龍頭對於失智症新藥的研發都一致承認陷入瓶頸,有些藥廠甚至宣布將終止失智症的藥物研究,這無疑是宣告失智症未來數十年仍是無藥可治癒的,因此,積極尋找其它有效預防與治療的替代方式應是目前努力之道。
0
1
・2018/03/08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陳俊榮教授、陳俐穎博士生研究助理,以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戴明泓教授等人,耗時近五年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長因子」結合基因的三維結構,成為全球第一個從結構生物學角度,發現肝癌衍生生長因子誘發癌症機制的研究團隊。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將為癌症治療及預防醫學帶來更多。
0
0
・2018/03/02
由於人類長久以來不當地使用抗生素,加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在缺乏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抗藥性細菌已對人類健康形成重大威脅。因此,研發新型的抗生素以對付抗藥性細菌,是人類目前極需努力的方向。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