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9/28
一支手機報廢會產生多少的環境負擔?現在動輒一兩年一換的高淘汰速度,讓電子廢棄物成為難以忽視的垃圾處理問題。此外,在這個什麼都「電子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一邊發展科技,一邊降低物質汙染呢?可分解的「暫態電子元件」可能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0
0
・2018/09/13
熱休克蛋白在八零年代被發現,此蛋白會熱刺激而大量表達,進而維持體內的蛋白穩定。熱休克蛋白90 在體內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蛋白,更已被廣泛研究,許多功能已為世人所知。但比利時研究團隊發現了熱休克白90 的新功能:在原本已知的幫助蛋白摺疊功能外還可以改變胞膜的形變,誘導外吐小體 (exosome)的釋放。
1
0
・2018/09/03
這項研究揭露了植物可以藉由評估鄰近競爭者的密度以及競爭力來量身打造相應的手段,「對於生長在高度異質性環境的植物來說,能因應不同需求而做出最佳決策尤為重要。旁邊的植物可能會有不同的大小、年齡以及密度,需要選擇最佳的戰略來謀求生機。」Gruntman教授說。這項研究提供了植物能夠整合環境中複雜資訊並做出應對的新證據。
・2018/08/27
「好奇號」是目前人類在火星放置的最重的探測車,你是否想過它是怎麼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呢?它又增加了什麼功能、探測車為何有越來越重的趨勢?在這之前又有什麼樣的火星計畫?在火星上有什麼新發現?
0
0
・2018/08/22
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特聘教授,領導團隊測量華南地區洞穴石筍的超微量地磁訊號,並結合全球領先的精準鈾釷定年關鍵技術,成功重建解析度精準至僅幾十年,發生在十萬年前,歷時一萬六千年的珍貴地磁紀錄。研究成果更榮登《PNAS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0
0
・2018/08/08
長久以來,研究植物如何吸入二氧化碳、釋出氧氣的機制,主要是在探討保衛細胞的內壁增厚現象,植物藉由保衛細胞調控氣孔孔徑來進行氣體交換、水分維持、和病原防禦。Richard Morris、Silke Robatzek 教授等人合作的研究利用演算法模擬出第一個保衛細胞的 3D 模型,其結果將改變我們在教科書上所學習到的植物呼吸作用。
0
1
・2018/07/26
科學家在火星上找到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了!歐洲太空總署 (ESA) 的火星特快車號上的地底與電離層遙測雷達 (MARSIS) 在南極冰帽之下找到了一個寬約 20 公里的液態水湖泊。
0
0
・2018/07/19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周雅惠助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利用果蠅大腦中處理嗅覺的神經細胞,建立了一套基因篩選平台,透過該平台,未來將可探尋調控神經細胞發育、病變及死亡的各種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6 月 8 日登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0
0
・2018/07/03
蝴蝶蘭是臺灣最重要的出口花卉作物之一,然因蘭花生長周期長達 2-3 年,如何推陳出新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我國蘭花產業的創新優勢,成為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施明哲特聘研究員研究團隊長期研究重點。施明哲團隊首次將白花蝴蝶蘭的全基因體進一步繪製成染色體圖譜及遺傳連鎖圖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子育種系統,將基因與蘭花的表現特徵一一對應。
0
0
・2018/07/02
臺灣帝雉,不僅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為近危物種之一的鳥類,亦為我國政府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極具稀有性。臺大跨領域研究團隊在科技部、臺北市立動物園和臺灣大學共同資助之下,執行「臺灣帝雉全基因體解碼計畫」,成功組裝出第一個帝雉的基因體序列圖譜。而這更使台灣帝雉成為全球第一種完成全基因體解碼的長尾雉屬鳥類。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