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0/30
『——看來我們只是生物機器而已,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罷了。』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
・2011/10/28
人類在發展農業之前,以狩獵採集方式生活在非洲草原已有幾十萬年之久,並多次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全球;人類的演化也大部分於此時期完成,好比善於儲存能量的儉約基因(thrifty gene)、喜好漫遊出走的天性、習慣生活在百來人的小群體,發展出互利的道德觀,以及創作「無用」的藝術品等。
・2011/10/21
說老實話,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讀來不時地微感到寒意。
・2011/10/10
以書名所展示的格局來檢視,本書內容比較側重於資訊的「歷史」刻劃,全書也以時代先後的推進依序檢視「資訊」在人類社群中所扮演的角色,早至十八世紀初西方人發現非洲原居民以鼓聲說話傳遞訊息的古老智慧,晚至二十世紀末量子資訊理論問世,橫跨數世紀關於資訊傳遞的人們與其故事躍然紙上。
・2011/10/06
Obituary 是一種悼念某人過世的文章, 在科學期刊裡,也常見悼念具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這類的obituary通常是由在同領域中具影響力,也曾經共事過的摯友執筆,有如極其精簡的人物傳記。文章除了記載人物逝世的原因、時地,以及遺族介紹之外,也以流暢的文字像說故事一般,正確而完整地記錄逝者在科學上的研究成果與貢獻。此外,文章精要地追溯逝者生前在研究領域上的學習與成長軌跡,以彰顯逝者獨特的人格特質,這個部份,尤其是我閱讀obituary最大的收穫。
・2011/09/09
今年閱讀「科技恩仇錄—科技史上的十大爭端」一書,特地把十多年前另一本談科技發展的「想像的未來」拿出來溫習溫習,對照呼應一番,曾經從青少年就熱衷天馬行空的思緒,像是對科技世界的總問細問,一股腦地湧現。這讓人有一種又喜又嘆的感覺。喜的是難得近年看到一本書主要就是細談科技發明與科學發現的故事,而且還寫得如此精采並具有戲劇張力...
・2011/09/04
癌症,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從來沒有也永遠不可能有遠離癌症的烏托邦,因為癌症本身就是地球生命數十億年進化過程的自
・2011/07/25
的確,真的很少看見有故事主角會不因乍然獲得的力量或能量而迷失的,也很少看見有文本不強調科學實驗帶來惡果、副作用或風險等等的情節,畢竟這些可是從科學怪人就奠定的傳統啊。美國隊長強化了對科學的信任以及愛國主義的強調,當然與此一角色出現的時空背景有關。
・2011/07/24
《倫理的腦》是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大師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本書翻譯為迦薩尼迦)在2
・2011/07/07
英國天文學家亞當斯(John Couch Adams )和法國數學家勒威耶(Urbain Jean-Joseph Le Verrier )利用木星、土星、天王星的觀測位置,分別獨立計算並預測天王星軌道外這顆行星的位置;後來果真由德國迦勒(Johann Galle)和他學生德瑞斯特(Heinrich d'Arrest)於1846年9月23-24日,利用勒威耶的預測資料,於柏林天文台,利用口徑9英吋(23公分)的反射式望遠鏡,只花了半小時左右就在鄰近土星、與勒威耶預測位置相距約1度左右的地方發現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