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林澤民_96
林澤民
37 篇文章・ 245 位粉絲
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 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 林教授每年均參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及政大選研中心 「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Institute for Political Methodology)的教學工作, 並每兩年5-6月在台大政治系開授「理性行為分析專論」密集課程。 林教授的中文部落格多為文學、藝術、政治、社會、及文化評論。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20年 重設

・2020/11/19
從美國總統開票結果回看民調,以紐約時報在佛羅里達州民調為例,深入理解抽樣誤差和設計效應。看似客觀的統計推估,媒體若不經嚴謹處理,仍可能誤導大眾。
・2020/10/06
近期中國在台海附近頻頻演練,連日騷擾台灣領空,是常見於國際協商談判的懦夫賽局中,使用的「危險邊緣」策略,是逼對方讓步的手段。但這個策略能夠奏效嗎?本文將從懦夫賽局以及囚徒困局切入討論。
・2020/06/03
很多公衛專家因此主張抗體檢測是估算盛行率較好的方法,但CDC的指導方針卻為血清抗體檢測的精密性投下震撼彈。這提醒我們應謹慎解讀抗體檢測的結果,以免貿然解封、復工可能帶來的災難。
・2020/05/07
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 4 月 28 日的例行記者會中,就新冠病毒普篩的偽陽性、偽陰性問題以實際數據進行了分析。陳時中的數據顯示,快篩在這四種組合都會產生數萬到數十萬的偽陽性,而連 PCR 都會有數百到數千的偽陽性。這就引起了一個問題:如果快篩的精密性那麼低,而 PCR 也有問題,那防疫中心之前採檢的結果還值得信賴嗎?那四百多個確診個案難道沒有偽陽性嗎?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貝氏統計學的解釋。
・2020/04/28
最近因為大家關心新冠病毒是否要全面篩檢的問題,媒體上常見一些醫事檢驗學的術語,這些名詞都與新冠病毒檢測的準確度有關。本文嘗試用基本統計檢定概念來詮釋這些名詞,更進一步探討醫療檢測的準確度。
・2020/01/15
總統大選的蓋牌效應和棄保效應具有政治上及民調研究上的重要性。「蓋牌」跟棄保都是選舉策略,如果它們有效,則它們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待多言。在民調研究上,如果它們有效,那麼選前的民調,特別是封關前民調,預測選舉結果的能力都會受到質疑,民調機構必須嚴肅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