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民_96
林澤民
37 篇文章・ 245 位粉絲
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 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 林教授每年均參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及政大選研中心 「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Institute for Political Methodology)的教學工作, 並每兩年5-6月在台大政治系開授「理性行為分析專論」密集課程。 林教授的中文部落格多為文學、藝術、政治、社會、及文化評論。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2023/01/16
很多人從小就把福爾摩斯的故事讀過許多次。 如果用貝氏統計學與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的觀點來重讀這些故事,會有什麼樣的火花呢?
・2020/01/15
總統大選的蓋牌效應和棄保效應具有政治上及民調研究上的重要性。「蓋牌」跟棄保都是選舉策略,如果它們有效,則它們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待多言。在民調研究上,如果它們有效,那麼選前的民調,特別是封關前民調,預測選舉結果的能力都會受到質疑,民調機構必須嚴肅以對。
・2017/01/13
行政院長林全宣布暫緩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這是繼 2009 年美國牛肉進口爭議之後,政府的食安科學在民眾的疑慮之中敗下陣來。政府在食安問題上用低風險來遊說民眾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為官員們不知道民眾對機率的認知是跟他們完全不一樣的。
・2017/01/07
如果我們不得不用傳統的統計方法,我們必須要增強我們的理論論述和脈絡描述,因為增強理論論述和脈絡描述,即會增強研究假設的先驗機率。當研究假設的先驗機率比較高時,其後驗機率–偽陽性的反機率–就會比較低。統計學很快就會有很重大的改變,傳統的作法、用 p 值來作統計檢定的作法,大概再過幾年,就不容易再存在。所以大家必須要應變,這是我希望能夠提醒大家注意的一個問題。
・2017/01/07
為什麼要談論 p 值的問題?因為在近十多年來,不只是政治學界,而是很多學門,特別是在科學領域,有很多文章討論傳統統計檢定方法、尤其是 p 值統計檢定的問題,甚至有位很有名的統計學者,Andrew Gelman 寫了篇文章,叫作〈科學的統計學危機〉(The Statistical Crisis in Science),今天要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p 值的真正的意義,以及大家如何誤用,換句話說就是:p 值到底是什麼?它又不是什麼?
・2016/01/15
台灣實行民主政治多年,很多人已學會分裂投票和策略性投票,但很少人知道策略性換票的可能性,而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早已有網站提供合法平台讓不同選區的選民從事換票。每到選舉就舉國沸騰的台灣,適合這種機制嗎?
・2015/01/22
人生的旅途中,適合擇偶的年齡是有限的。假如妳在同一時間只遇見一位適婚對象,而必須決定是否許諾終身,那麼是否有一種策略能夠讓妳有最大的機會「撿到」最佳的對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