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4/01
經由南美洲上多處望遠鏡聯合觀測工作結果,天文學家發現第 10199 號小行星 Chariklo((10199) Chariklo)擁有 2 個密又窄的光環,這是天文學家首度知道小行星居然也會擁有光環,而 Chariklo 小行星也成為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第 5 個擁有光環的太陽系天體。不過天文學家尚不清楚 Chariklo 光環的來源,不過推測可能是某次碰撞事件發生後,在小行星周圍殘留的碎屑盤。
・2014/03/22
根據Ying D. Liu等人最近發表的論文中指出:2012年7月23日,地球險險避過一場超強太陽風暴的襲擊。這波日冕物質噴發(CME)的粒子運動速度高達每秒2000公里,幾乎是一般典型CME的4倍左右。雖然地球躲過這場襲擊,不過在太空中、繞太陽公轉的STEREO-A太陽觀測衛星卻沒躲過。Liu 等人分析CME掃過STEREO-A時的觀測資料,發現它是1976年以來強的太陽質子風暴(solar proton storm)。如果這樣威力的質子風暴衝擊到地球,則將引起與1859年著名的卡林吞事件(Carrington Event)類似的狀況,對現代的電子科技造成莫大威脅。
・2014/03/21
自1950年代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已歷經了多次的火箭發射失敗。時至今日,火箭發射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因此在發射前,工程師們總要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檢測,務必要在發射前揪出問題並馬上修正,降低因火箭發射失敗的經濟損失,維護太空人及地面的人們的生命安全。
・2014/03/20
BICEP2合作計畫團隊2014年3月 18日宣布他們已取得宇宙暴脹直接證據,這是一項重要的首度發現。同時,用資料做出的圖形也第一次描繪出重力波的形貌。如上圖,這種波就像空時中的漣漪一樣,一般對它的描述是,大霹靂裡的第一波震動。此外,首度取得的資料還證實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可能關聯密切。
・2014/03/17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2位物理理論學家Lisa Randall和Matthew Reece提出新理論,認為:我們銀河系盤面中有個薄薄的暗物質盤(disk of dark matter),太陽系會週期性穿越這個暗物質盤,可能會觸發彗星或隕石體大量撞擊地球,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某些物種滅絕。不過這個暗物質盤的存在與否,尚須天文觀測進行驗證;所以關於暗物質滅了恐龍的說法,雖然有趣,但仍須審慎以對。
・2014/03/14
NASA詹森航太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與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共同發表論文,表示在火星隕石發現水曾經流過的證據,這項聲明振奮科學界繼續探討是否生命曾存在於火星上。
・2014/02/16
NASA預計在ISS上成立世界上最低溫的實驗室,溫度略高於絕對零度,科學家們期望低溫原子實驗室能成為通往量子世界的敲門磚。如果溫度夠低,或許科學家們可研究聚集成約人髮寬度的原子波,以人眼可以觀察到這些物質波,如此一來,將量子世界提升至巨觀世界後,或許能更容易發現量子世界的秘密。
・2014/02/02
  位於長蛇座的我們最近的棒旋星系M83(南風車星系)是相當顯眼的星系,距離只有1500萬光年。與佈滿灰塵的半人馬座A星系與不規則星系NGC 5253組成星系群(C entaurus A/M83 Group)。最近哈柏望遠鏡的影像中,看見了M83擁有大量的超新星爆炸遺跡,還有更特別的:它有兩顆心!
・2014/01/28
藉由追蹤快速形成的元素(esp:鎂原宿),天文學家可以定出銀河系各個部分的形成速度有多快。結果顯示銀河盤面的內部區域先形成,之後才逐漸形成外圍區域。
・2014/01/20
雙星系統是來自圍繞年輕恆星的盤狀氣體與塵埃,形成另一顆圍繞原本恆星的新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