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3 篇文章・ 256 位粉絲
妖怪就是文化!北地異工作室長期從事臺灣怪談、民俗、文史的考據和研究,並將之轉化成吸引人的故事和遊戲。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電影和實地考察。 歡迎來我們的臉書專頁追蹤我們的近況~https://www.facebook.com/TPE.Legend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9年 重設

・2019/09/27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在《返校》上映後,變成膾炙人口的一句話。《返校》是改編自同名電玩遊戲的驚悚電影,在精心的劇情設計下,讓觀眾隨著電影的節奏,一同走進台灣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之中,讓逐漸流失在歷史長河的傷痛回憶,再一次重現在台灣人的眼前。然而,電影僅有短短的一個小時又四十分鐘,無法一次就滿足觀眾被挑起來的情緒與對歷史的疑惑,在此,希望本文豐富的書單,能夠補足讀者在電影觀後的可惜與渴求之感。
・2019/09/12
人類登上月亮已經半世紀了,對太空科學的探索和瞭解,也拆解了某些傳說和神話,但即使如此,也絲毫不能減損那些浪漫情懷。相信人們對月亮的好奇和幻想仍然永無止盡,當我們抬頭賞月,腳踩地球表面,想像力——或是空想性錯視,仍能帶領我們,飛向那精彩神奇的月球世界。
・2019/08/15
近代,鬼火的目擊事件越來越少,這不僅是在臺灣,西方也是一樣。除了因為火葬逐漸取代了土葬,也是因為沼澤與森林被大肆開發,就像失去棲地的動物,鬼火也失去的產生的源頭。過往的神祕傳說,在文明與科技的發展中逐漸消失,彷彿是某種詩意又悲劇的比喻,卻是實在發生的過程。 過去我們常說的「鬼火即磷火」看似科學,卻是一種過度簡化的說法,偏偏我們大多數人對此深信不疑。我們若是摒棄迷信卻不求甚解,科學和迷信又有什麼不同呢?
・2019/08/15
農曆七月鬼門開,這次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不免俗地,要來和大家介紹一些和「好兄弟」有關的傳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半夜,被飄浮在空中的淡藍色火球嚇到的經驗?沒錯,這次要和大家探討的傳說,就是「鬼火」。
・2019/06/05
端午節終於到了有一項現在的人們比較少看到的習俗活動──飲雄黃酒,是為了驅五毒而進行的。端午節這天,喝雄黃酒可以保佑無病無痛、百毒不侵,而不能喝酒的兒童,則可以用酒液在額頭上寫個「王」字,同樣可以達到防護的功效。此外,還有「白蛇傳」的故事,也是每年都要聽上一輪。但雄黃到底是什麼呢?
・2019/05/21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男風」,班固的《漢書》有「佞幸傳」,講的就是那些受到皇帝寵愛的男人們。不過在多數案例中,「男風」都只是一種個人愛好,雙方並未締結任何正式關係。明清時福建的「契兄弟」就不一樣了,「契兄弟」是一種十分特殊的風俗,契兄與契弟間的關係與夫妻很像,一樣需要下聘、娶親。福建的契兄弟風俗在當時頗為有名,因此不少文人都有記載。小說家們也注意到「契兄弟」作為故事題材的潛力,因此寫進了小說之中──特殊的情愛關係總是特別引人注目。
・2019/02/04
也就是說,年獸與夕獸的原型,很有可能便是某種猿類,過去中國人民的生活中應該少不了碰到這些猿猴。而根據文獻,這種猿猴其實在很多文獻都有被記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