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月刊_96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35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2年 重設

・2012/12/18
操控光的流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可以預測,這一目標一旦實現,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必將不亞於微電子革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為資訊載體,光子擁有電子所沒有的優勢,即速度快、帶寬大、相互間幾乎沒有影響。
・2012/12/12
2011年,距人類首度征服南極極頂屆滿一百周年,對全世界而言意義非凡,而台灣的科研團隊也在此時登上南極大陸。這是台灣學者首度遠征南極,不僅意味國內科學水平受到國際所肯定,更象徵台灣天文研究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2012/12/08
被社會大眾暱稱為「台灣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自小成長在山林田野間,釣青蛙、灌蟋蟀、抓鍬形蟲是她童年最美的回憶。可是如今當她再回去時,這些當年觸動她的景致已不復存在了,當年游泳的溪流用水泥封起來,曾造獨木橋冒險的湖被填平,田間不再有蟲鳴鳥叫,整個環境彷如《寂靜的春天》一書所描繪生物消失的情景。
・2012/11/16
對每個人而言,具健康與營養性的食物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國家代表隊之頂尖運動選手,為因應訓練以及比賽時的體能與競賽需求,他們吃什麼、如何吃就更形重要。為了確保優秀選手能有足夠且均衡的飲食攝取,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必須提供他們在訓練期間的飲食,並教導他們如何在比賽前、比賽期間與比賽後選擇食物,包括三餐或點心,以符營養的特別需求。
・2012/10/11
1609年夏天,46歲的帕多瓦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聽到有關望遠鏡的消息。那年冬天,伽利略將他磨製的20倍率望遠鏡對向月亮,驚天動地動搖了人們心目中的宇宙。伽利略把望遠鏡對向夜空,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以及月亮的真面目,開啟了世人的眼界與心胸。他不是第一個製造望遠鏡的人,也不是第一個用望遠鏡窺月的人。
・2012/10/10
37℃有多熱?我們真正感受到的熱,與量測得到的氣溫相關性又是如何?是否能有什麼觀測值可以表達我們對熱的感受呢?人對溫度的感覺,無法避免受到輻射熱的影響,也就是對溫度的感受與一般溫度計不一樣,因為我們所感知的是——熱!
・2012/08/22
天文學看似一門虛無縹緲的學問,實際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藉由日月星辰規律的昇落來制定曆法,得以度量時間、明季節更替,並因此有了依據發展農業及其他生產活動。綜觀古往今來的文明史,除了宗教及占卜等心靈層面的效益之外,天文學的興盛常基於曆法及農業等實用目的。
・2012/08/19
時至今日,演化論已然成為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現代人也逐漸了解到,微生物的演化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有人陪著進餐,心情確實愉快些,但不管有沒有人相伴,當吃飯時,在我們的腸道裡,可是有著數兆的微生物,正等著分享美食!接下來,我們便來談談食物如何影響腸道內與寄主共生的細菌。
・2012/07/26
人類在20世紀歷經了航太科技突飛猛進的洗禮,如今進入太空從事各類科學實驗,或是進行商業探勘及通訊服務,似乎已是稀鬆平常的例行事務,然而在2011年7月美國太空梭最後一次昇空畫下句點之際,一個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挑戰著火箭科學家的老問題,正將由新一代的太空科技公司來提出解答,就如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天龍號太空船(Dragon Capsule),在5月25日完成與國際太空站銜接後,安全返回地面,此創舉寫下了另一歷史新頁。
・2012/07/16
不管是微寄生蟲或巨寄生蟲,被利用的生物總要用某些方法來祛除寄生蟲,例如動植物群體會以突變方式產生抵抗力,以防止寄生蟲上身。縱使寄主擺脫不了寄生蟲,寄生蟲會因長遠利益,不會陷寄主於劣勢,因為一旦寄主不能在天擇中生存,寄生蟲自然也被淘汰。故從長久演化眼光來看,寄生蟲畢竟需要與寄主同舟共濟,一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