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棋_96
張瑞棋
423 篇文章・ 1026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21/04/05
二戰後,電腦全面使用真空管,但真空管有容易過熱報銷的先天缺陷,改善的空間有限。而後革命性的電子元件——電晶體出現,解決了可靠性的問題,且大幅降低成本、縮小體積、提升速度,讓電腦改頭換面。電晶體奠基於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半導體。本文對此進行介紹。
・2020/04/27
羅馬帝國分裂後,希臘典籍原本早已損毀甚鉅。日耳曼蠻族接管歐洲後,又因為教會強力鉗制學術思想,而進入黑暗時代。1095 年三月,一封拜占庭皇帝的親筆求援信函,開啟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雖然沒收復多少領土,卻也帶回君士坦丁堡保存的許多希臘著作,以及伊斯蘭地區的阿拉伯書籍,此外,隨著歐洲社會步向繁榮,經濟活動愈來愈頻繁,各種文件記錄也大幅增加因為社會需才孔急,教會於是主動要求各地教堂開辦學校,知識得以遍地開花。
・2020/04/20
中國與西域文明由於地理隔閡,因此各自譜寫出差異極大的歷史,但自中國唐代開始,兩者開始產生交流,阿拉伯的天文知識隨之引入中國後,便使中國開展出一套獨有的報時系統-水運儀象台,在打造水運儀象台之時,相隔甚遠的北非加扎里也設計出同樣由齒輪運轉的水力天文鐘-城堡天文鐘,同樣能精準報時,但城堡天文鐘與水運儀象台的內部設計差異極大。加扎里的確對齒輪技術的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例如凸輪軸與曲軸便是他所率先發明。凸輪軸與曲軸可以將輪軸或齒輪的圓形轉動轉換為直線返復運動,這對齒輪系統是個重大的突破,如果沒有這兩項發明,就不會有蒸汽機、現代引擎,以及各種動力機械。
・2020/04/13
自動機器在歷史上傳承及發展的同時,天文儀器的發明也與之並駕齊驅,從早期的天文星盤,演變至能自動報時的天文儀。天文儀器除了備受西方天文學家矚目外,千里之外的中國亦有長足的發展,雖然多半的天文儀已然逝失在歷史中,透過記載,至今仍能重現當時天文儀樣貌嗎?當中其運轉機制又有何奧妙之處?北宋時期蘇頌的《新儀象法要》所描述的水運儀象台值得玩味!
・2020/04/06
希臘智慧結晶在拜占庭帝國倖存,隨之而來的,便是廣納各地學術文化的阿拉伯帝國,使希臘文化再次被發揚光大,而其中重要的幕後推手莫屬於穆薩三兄弟,除了翻譯歷史文本,他們也發表二十餘本著作,範圍涵蓋數學、天文與機械。其中於 850 年發表的《奇巧裝置之書》 (Book of Ingenious Devices) ,以圖文解說介紹了近百種機械裝置,從實用的工程機械到好玩的自動機器都有。這些裝置有許多是源自古希臘的發明,尤其是西元前三世紀「拜占庭的費隆」及一世紀「亞歷山卓的希羅」的作品;還有些是出自希臘、波斯、印度、中國等地。不過,除了整理前人的設計,穆薩兄弟自己也展露機械天份,創造出第一個編程 (Programmable) 的機器-吹笛手,為機械史上開啟新的篇章。
・2018/04/17
電影名為《滅絕》這個詞,不免讓人聯想到地球過去幾次的生物大滅絕。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還以為這是部科幻災難片,講的是關於人類面臨滅絕危機的故事。因此預期劇情不外是隕石帶來外星病菌,科學家怎麼防止病菌擴散,避免人類感染而死亡或突變之類的。 結果完全與我料想的不同,而且看完之後,我腦中浮現的卻是與「滅絕」意義恰恰相反的詞——衍生。
・2017/04/17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將人帶到火星已經是不難的事,但居高不下的成本還有居住的可行性待評估,仍然無法很快實現移民火星的夢想,就算實現了住在火星的人與地球上的人會有相當大的差別,返回地球的人類可能無法長留地球,但這不也是生命美妙的部份嗎?我們地球人又有什麼差別呢?
・2015/04/30
21歲所寫的碩士論文在相關技術尚未問世之前就預先「發明」了現代電腦;32歲又憑一己之力發明一門前所未有且影響深遠的科學──資訊理論,而且內 容完整,立即可用。他將密碼學從藝術變為一門科學,他率先示範了人工智慧的可能。除了「天才中的天才」,還能怎麼形容這位「資訊理論之父」夏農?!
・2015/04/29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世紀交替之際,出現許多極具天賦之科學家,造就現代科學的風起雲湧。其中法國數學龐加萊(或譯龐卡赫)是個異數,不但在代數、數論、微分方程、幾何、拓樸學等不同領域都做出開創性的成果,又能思考其物理意義而提出超越時代的深刻洞見,是難得一見的全面性天才。
・2015/04/28
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黎曼等人推翻了兩千多年來顛撲不破的平行公設後,數學家們明白不能再憑直覺接受所謂不證自明的公設或定理,決心從地基開始,重新打造完美無瑕的數學體系。希爾伯特在一九二○年代提出的「希爾伯特計劃」明白地訂出目標:用嚴格的形式化語言表達所有數學陳述,並能滿足完備性與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