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棋_96
張瑞棋
423 篇文章・ 955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1/13
維因於1896年從熱力學的角度推導出「維因公式」,首度賦予黑體輻射一個明確的關係式。但怎麼知道這個公式對不對呢?畢竟現實世界中又不存在理想中的黑體,供我們測量其輻射能量來加以驗證。他們建議做一個密閉的空腔,僅留一個極小的孔洞。如此一來,即使有外界的光恰巧射入小孔,也會被「鎖」在腔內不斷反彈,幾乎沒機會再從小孔逃出,就相當於不會反射任何外來輻射的黑體。將空腔加熱至一定溫度後,小孔發出的光就是空腔內壁本身的熱輻射,分析其光譜就可以得到相當於此一溫度的黑體輻射。
・2015/01/12
哈兒不是人類,也不是生物,它是一部電腦。呃……它其實也不是一部真的電腦,而是經典科幻電影《 2001 太空漫遊》中具有人工智慧的電腦。它在電影中親口說自己是於 1992 年 1 月 12 日啟用,不過編劇亞瑟・克拉克同時寫成小說出書時,把它改成 1997 年了。
・2015/01/11
兩年前的今天,26 歲的美國青年 Aaron Swartz 在公寓內上吊自殺。第二天 WWW 發明人 Tim Berners-Lee 立即發表一首沉痛的悼念短詩《Aaron is dead》,Aaron 何許人也?為何網路界的教父會如此向他致意?
・2015/01/10
1965 年春季,28 歲的威爾遜望著他的同事彭齊亞斯,希望這位大他三歲、又有過兩年雷達實務經驗的夥伴還能想出新點子。他已經沒轍了,打從去年到現在,他們就是無法擺脫那神秘的雜訊,甚至連它的來源是什麼都毫無頭緒。
・2015/01/09
四面八方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這是我們在一九二○年代就已經知道的事。事實上是所有星系都在彼此遠離,因為宇宙正在膨脹。但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未來呢?
・2015/01/08
史蒂芬・霍金無疑是當代的物理學家中公認最聰明,也是最負盛名之人。然而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倒並非全然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也來自於他戲劇性的人生,尤其是他不屈服於病魔,還微笑以對的堅韌形象。還有誰比他更能凸顯人類不受肉體禁錮的精神力量與心智能力呢?
・2015/01/07
法國數學家埃米爾・博雷爾在機率、拓樸學、博弈理論等領域都有許多貢獻,許多專有名詞還以他為名。不過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卻是他在 1913 年的文章中提出的譬喻:想像有一百萬隻猴子每天打字十個小時,也幾乎不可能打出全世界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裡所有的書。不過相較之下,違反統計學法則──那怕只有一下子──比這更不可能。
・2015/01/06
1829 年的耶誕節,德國一個七歲小男孩收到的禮物是一本《圖繪世界史》,其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令他深深著迷,特洛伊城毀於熊熊烈火的插圖更是讓他立誓長大後一定要將這座古城挖掘出來。
・2015/01/05
出生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奇人。徐家到他這一代雖然已家道中落,但仍是書香世家,不過他卻不循傳統仕途參加科舉考試,竟然以踏遍中國、考察地理作為他的一生志業,並在二十歲新婚那年就踏上他的旅程。
・2015/01/04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無論是微積分、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或光學理論,每一項都是革命性的理論,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