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張瑞棋_96
張瑞棋
423 篇文章・ 1035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20/03/09
人類自從希臘文明的發展與傳承,便將許多前人的智慧延續並且加以改良。西元前 283 年後,托勒密二世非常賞識克特西比烏斯的機械天分並重用其為當時的學術中心-亞歷山大博物館館長,克特西比烏斯發明許多富有創意的機械裝置,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他所發明的水鐘,不僅彌補了先前水鐘精確性的問題,這類全程取代手動操作的機器,也啟發後代世人發展自動化機械。
・2020/03/16
拜占庭的費隆將往年的機械發明集大成而著有「機械彙編」,然而這套九大冊的原始鉅著早已佚失,只有部分篇章的內容流傳下來。雖然這些自動機器的設計圖或實物已經失傳,但在西元一世紀,亞歷山卓又出現了一位機械天才,人稱亞歷山卓的希羅 (Hero of Alexandria) ,他發明的許多裝置都可見到克特西比烏與費隆兩人的影子,希羅嘗試使用風力、火力、蒸氣等不同動力來源,讓齒輪裝置不需人力就可以自動運轉,讓這類的智慧運用得已傳承延續。
・2020/03/23
西元前三十年,羅馬大軍長驅直入亞歷山卓,由於羅馬人不重視學術思想,在後續幾年間,希臘文明所留下珍貴的學術結晶終毀於連串的天災人禍。在這兵荒馬亂的世代,人民的物資及思想趨向匱乏,所幸東羅馬帝國在蠻族、匈人、波斯人,以及後來的阿拉伯人,陸陸續續的左右夾擊下仍挺了下來,境內的希臘文物典籍才得以保存,希臘文明的火種經過數百年的輾轉流傳,才終於在十二世紀回到歐洲,逐漸照亮亙古長夜。
・2020/03/30
希臘文明的傳承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輾轉流連,最終幸運地在拜占庭帝國中保存下來。1983 年,一位黎巴嫩人試圖向倫敦科學博物館兜售幾片老舊的金屬片,博物館的研究員邁可·賴特 (Michael T. Wright) 一眼便認出這些金屬片上的希臘銘文,甚至出現「君士坦丁堡」這個字樣,並完整組出日晷儀,這是否代表希臘的機械智慧在拜占庭帝國順利傳承?從本篇文章繼續看下去吧~
・2020/04/06
希臘智慧結晶在拜占庭帝國倖存,隨之而來的,便是廣納各地學術文化的阿拉伯帝國,使希臘文化再次被發揚光大,而其中重要的幕後推手莫屬於穆薩三兄弟,除了翻譯歷史文本,他們也發表二十餘本著作,範圍涵蓋數學、天文與機械。其中於 850 年發表的《奇巧裝置之書》 (Book of Ingenious Devices) ,以圖文解說介紹了近百種機械裝置,從實用的工程機械到好玩的自動機器都有。這些裝置有許多是源自古希臘的發明,尤其是西元前三世紀「拜占庭的費隆」及一世紀「亞歷山卓的希羅」的作品;還有些是出自希臘、波斯、印度、中國等地。不過,除了整理前人的設計,穆薩兄弟自己也展露機械天份,創造出第一個編程 (Programmable) 的機器-吹笛手,為機械史上開啟新的篇章。
・2020/04/13
自動機器在歷史上傳承及發展的同時,天文儀器的發明也與之並駕齊驅,從早期的天文星盤,演變至能自動報時的天文儀。天文儀器除了備受西方天文學家矚目外,千里之外的中國亦有長足的發展,雖然多半的天文儀已然逝失在歷史中,透過記載,至今仍能重現當時天文儀樣貌嗎?當中其運轉機制又有何奧妙之處?北宋時期蘇頌的《新儀象法要》所描述的水運儀象台值得玩味!
・2020/04/20
中國與西域文明由於地理隔閡,因此各自譜寫出差異極大的歷史,但自中國唐代開始,兩者開始產生交流,阿拉伯的天文知識隨之引入中國後,便使中國開展出一套獨有的報時系統-水運儀象台,在打造水運儀象台之時,相隔甚遠的北非加扎里也設計出同樣由齒輪運轉的水力天文鐘-城堡天文鐘,同樣能精準報時,但城堡天文鐘與水運儀象台的內部設計差異極大。加扎里的確對齒輪技術的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例如凸輪軸與曲軸便是他所率先發明。凸輪軸與曲軸可以將輪軸或齒輪的圓形轉動轉換為直線返復運動,這對齒輪系統是個重大的突破,如果沒有這兩項發明,就不會有蒸汽機、現代引擎,以及各種動力機械。
・2020/04/27
羅馬帝國分裂後,希臘典籍原本早已損毀甚鉅。日耳曼蠻族接管歐洲後,又因為教會強力鉗制學術思想,而進入黑暗時代。1095 年三月,一封拜占庭皇帝的親筆求援信函,開啟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雖然沒收復多少領土,卻也帶回君士坦丁堡保存的許多希臘著作,以及伊斯蘭地區的阿拉伯書籍,此外,隨著歐洲社會步向繁榮,經濟活動愈來愈頻繁,各種文件記錄也大幅增加因為社會需才孔急,教會於是主動要求各地教堂開辦學校,知識得以遍地開花。
・2020/05/04
十四世紀初,重力機械鐘逐漸取代水鐘,開始在歐洲各地出現,而且大多安裝於教堂或修道院的鐘樓,隨著鐘樓的需求增加,吸引更多人投入機械鐘的設計與製造,齒輪的工藝技術因此日益精進,鐘樓也從基本的時鐘升級為天文鐘,而其中教會成為設計天文鐘的重要推手。在擴增天文鐘相關功能的同時,機械鐘也朝著小型化發展,因此發條的發明除了催生出懷錶,也發展出後續齒輪工藝的多元性。
・2020/05/11
人類發明機械生物,不僅展現齒輪工藝的成熟與演進,更是為後世的研究埋下伏筆。隨著時代推演,向來以神學為重的歐洲國家也底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科學革命」,科學家們運用各種研究方法,紛紛顛覆傳統概念,這種突破思維的精神,也開始在人們心中潛移默化,對於新奇的研究成果深信不疑,然而這種現象也使科學騙局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