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96 篇文章・ 3646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2023/06/21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出版三本《田庄人的故事: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口述歷史專輯》透過口述歷史方法記錄農村居民的生命史,從中發掘地方的歷史變遷,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
・2023/06/14
你對中國西南民族的認識從何而起?可能是兒時閱讀的《漢聲中國童話》、節目《大陸尋奇》中配戴閃亮銀飾的少女,或是餐桌上一碗熱呼呼的過橋米線。生在臺灣的我們少有機會接觸中國西南,但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卻藏有最原汁原味的西南文化。許多由研究人員跋山涉水蒐集的標本文物,正在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展區「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展出,從天、地、人的視角揭開中國西南民族的神秘面紗!
・2023/06/09
「我家親戚群組又在 LINE 傳假訊息了!」這是常在年輕族群中聽到的抱怨,彷彿隨意散播謠言是長輩特有的行為,當你願意了解長輩的數位社交生活,將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2023/06/07
我們常從新聞媒體看見難民的苦難故事,你是否想過難民希望透過故事傳遞哪些訊息?故事本身又如何影響難民的人生?
・2022/06/18
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物理研究所蔡日強副研究員,透過自創的顆粒軟球實驗,試圖找到全新的方法來描述「顆粒流」,並為固體與流體學術領域搭建出溝通橋梁!
・2022/06/17
中研院內設有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展出無數珍貴文物。富含歷年的研究成果,背後隱藏許多展示設計巧思、精彩動人的故事!穿越古今,來趟歷史尋寶之旅吧!
・2022/06/15
專訪統計科學研究所黃彥棕研究員,他以數理統計的方式來探討因果關係。有了統計方法,人類也能接近上帝視角,找出因果關係的存在。
・2021/06/18
親子之間真的能像朋友一樣互動嗎?研究發現,父母、小孩對於親子關係的認知,經常天差地遠:爸媽認為自己和孩子親密無間,事實上,子女那頭卻有說不完的抱怨。
・2021/06/11
古柯原產於南美洲,嚼食葉片有提神興奮的作用,是製作可樂的原料同時也能製成毒品。人類馴化與種植古柯的歷史,可能已超過 8000 年。
・2020/06/18
電子,是世界上最神祕的粒子之一。它不只帶有負電荷,還會「自旋」。這個奇異的特性,是整個物質世界的根基,也是當代磁學的關鍵字,促成磁性記憶體等重大科技突破。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院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系錢嘉陵講座教授,娓娓道來電子自旋如何開啟「現代磁學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