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96 篇文章・ 3650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3/05/20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歷經數十年實驗物理的研究之路,他用一次次的實驗結果打破原本的理論認知,為物理學開創了新的道路。
・2021/11/29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課外補習費用年年攀高。補習熱不只在台灣,而是另類的全球化現象,哪類型的孩子最可能參加課後補習呢?
・2021/11/03
AI 人工智慧的技術不僅用於醫療、交通、金融、資安各領域,更是遍佈在我們生活。中研院的副研究員蘇黎讓 AI 又多了一項新技能——自動化音樂展演。
・2021/07/12
臺灣在 2021 前半年面臨嚴重的乾旱,中南部水情見紅,讓在地居民相當憂心。這次乾旱是否就是氣候變遷的結果?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許晃雄特聘研究員指出,氣候系統極端複雜,不宜驟下結論。那麼,科學家是如何評估氣候的?首先需要處理複雜運算的「地球模擬器」,而許晃雄就是「臺灣地球系統模式」的主要推動者。如何用氣候模式看待乾旱?透過研之有物專訪一起瞭解。
・2021/06/11
古柯原產於南美洲,嚼食葉片有提神興奮的作用,是製作可樂的原料同時也能製成毒品。人類馴化與種植古柯的歷史,可能已超過 8000 年。
・2021/05/31
太平洋垃圾帶面積已接近 50 倍台灣,而且還在繼續擴大中。持續推動臺灣海洋保育工作的鄭明修表示,唯有從源頭開始控管,才有可能改變全球的塑化經濟。
・2018/08/2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編輯|王怡蓁 美術編輯|張語辰 從陶器紋飾找故事脈絡 談到大洋洲
・2023/04/11
臺灣疾病管制署 2022 年 10 月初公布,國內出現第 4 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猴痘病毒是什麼?又是如何感染人類的?我們該繼續擔心嗎?
・2020/11/26
為了迎接後量子密碼學時代的來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自 2016 年起舉辦「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優勝者將成為新一代的標準化密碼系統。最近,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楊柏因研究員的團隊以名為「Rainbow」的密碼學系統,通過了第一、二輪的考驗,於 2020 年成為進入決選的七組決勝者之一,距離成為世界標準,只剩一步之遙……
・2022/02/25
尊重生命差異沒有雅俗之分,臺語歌對陳培豐而言,就是能夠脫掉那些包袱,回到真正的自我。循著他的蜿蜒人生路,一窺臺語歌對庶民大眾的意義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