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林希陶_96
林希陶
80 篇文章・ 53 位粉絲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近來因生養雙胞胎,致力於嬰幼兒相關教養研究,並將科學育兒的經驗,集結為《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與許正典醫師合著有《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1)~(6)、《99連連看遊戲,把專心變有趣》、《99迷宮遊戲,把專心變有趣》。並主持FB專頁:林希陶臨床心理師及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9月 重設

・2019/09/25
媒體過度戲劇化地呈現自殺故事,會導致模仿效應。我們如何將自殺事件的新聞價值降低,最小化其報導,才可能減低自殺行為的傳染性。
・2017/09/19
這次搞笑諾貝爾認知學獎得獎的是關於雙胞胎的研究:同卵雙胞胎在自我臉孔辨識上並無優勢。這主題深深吸引住了我這個養育同卵雙胞胎多年的家長。 為何自我臉孔辨識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主要是心理學相關研究如行為科學、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都一致認為,要先認識自己的臉,才能建立自我意識,這也行塑人類之所以為人非常重要的事 。
・2014/09/29
為確保胎兒神經管發育正常,母親懷孕期間服用葉酸,幾乎是現代父母都必備的常識。但有研究指出血液中葉酸濃度跟過敏有關,既然這個議題影響深遠,每個懷孕婦女幾乎都被建議要吃葉酸,醫療社群應該會有更佳科學判斷。因此,最佳作法還是進入醫學資料庫搜尋一番,確認是否有回顧性研究來做詳盡的討論。
・2014/09/22
哺育母乳是所有新手媽媽的渴望。但在台灣為了執行所謂的母嬰親善制度,對於新手父母卻形成極大的壓力,這其實與當初訂下夢幻哺乳聲明已經背道而馳了。站在個人情感上,沒有人不希望母乳餵的越久越好。但若沒有相關的政策與配套措施,一切都是只是空談罷了。若良好的哺乳與育兒環境遲遲未被建立,少子化現象只會越演越烈,難保哪一天就進入亡國滅種的情狀。台灣現在已經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了。
・2014/09/15
到底使用奶嘴會不會影響哺乳時間長短?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所提出來的建議都無法從品質良好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簡單的說,就是奶嘴的使用,並不會影響哺乳持續時間的長短,對於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效果也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證明。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還是放寬心就好,不用過度苛責哺乳持續時間,也不要因為使用奶嘴來安撫孩子,就需要有奇怪的自責感。
・2014/09/08
喝母乳真的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商嗎?外電報導的二手資料可能經過錯誤的解讀,要仔細研讀第一手的研究論文,分析實驗設計,才不會將事實誤傳成謠言。
・2014/09/06
母乳到底能否促進智力發展?母乳對於智力並沒有直接影響,對兒童智力最大的影響主要來自母親的智能與社經地位的效果,小孩有母奶喝當然不錯,但因為種種條件限制而需餵食配方奶的話,家長也不用過度擔憂。
・2014/09/01
研究告訴我們,魚油的補充影響甚小,即使統計上有顯著,其顯著的程度還是太小,在臨床上並無重要性。即使提高補充劑量(每天至3.7克),仍未有什麼決定性的效果。一項研究發現,30名嬰兒在四個月大時,DHA組比安慰劑組在視覺敏銳度上反應較佳;但到六個月大時,兩組已無差別。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隨著嬰兒變大,這個效果就不見了。第二篇與第三篇的結果相似,在視覺功能上,兩組嬰兒也沒有差距。因此,有沒有補充魚油,對於兒童的視覺發展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