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1/21
現代的我們已經知道全球暖化是由「溫室效應」引起的,但科學家到底是如何發現溫室效應的呢? 法國物理學家傅立葉在一八二七年的論文中,提出了日後發展成「溫室效應」的最初概念。 他首先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地球在接受太陽光能量的同時,也會以紅外線的形式朝著宇宙釋放能量。如果兩者的能量相等,地球的溫度理論上應該更低,但現實的氣溫卻比理論值高。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傅立葉建立了兩個假說。 第一個假說是,地球也接收了來自宇宙的其他能量。 宇宙中還有其他和太陽一樣,能靠自己燃燒而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是否也接收了這些恆星發出的能量? 第二個假說是,地球的大氣是否儲存了這些原本應該往外釋放的能量。 而這個假說就是發展成溫室效應的想法。
・2019/01/21
小獵犬號繞地球一圈的航程長達五年,達爾文在行經南美各地時,曾下船前往內陸地區四處調查。有一次,他登上位於今天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這次經驗讓他在不久後便建立了演化論。 加拉巴哥群島由大大小小超過一百座以上的島嶼及岩石組成,象龜、鬣蜥、企鵝等許許多多生物在此棲息,這些生物都不只與大陸上的生物大相逕庭,每座島上的生物也都有不同的特徵。 觀察到這個現象的達爾文心想,這些生物或許是因為生活在被海洋包圍的環境,所以發展出異於大陸的獨特演化體系。回國後,達爾文建立了「生物可能在反覆突變中逐漸演化」的假說,而這個假說也在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首度問世。
・2018/12/26
國立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與娛樂重擊、泛科技、泛科學所屬公司泛科知識合作,打造「興大泛科學院」,12 月 26 日於中興大學揭牌正式啟用,由興大校長薛富盛與泛科知識總經理馮瑞麒共同揭牌,首波四堂強檔課程已於 12 月陸續開課,當紅的網路行銷、文案寫作與主持技巧等熱門課程,詢問度超高。
0
0
・2018/12/20
1980 年代,由於南迴鐵路的興建,卑南遺址跨越了千年光陰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遺址的面積超過 30 萬平方公尺,為目前臺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卑南遺址的出土引發國人高度重視,也推動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誕生。本次泛科學專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林志興副館長,與讀者分享史前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0
0
・2018/12/08
麥角(ergot)是穀類作物如小麥被真菌感染後所形成的黑色麥角菌硬粒,含有複合生物鹼,食用後會出現循環與神經傳導的問題。麥角中毒(ergotism)可引起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副作用。同時,許多麥角生物鹼或其衍生物也可以被作為藥物使用──酒石酸麥角胺為中樞神經系統用藥,是一種解熱鎮痛劑,可緩解偏頭痛;溴隱亭,麥角靈的衍生物,可以抑制激素的過量分泌,用於治療肢端肥大症和高催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