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觀園_96
科技大觀園
82 篇文章・ 1126 位粉絲
為妥善保存多年來此類科普活動產出的成果,並使一般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於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科普網站的建置,並於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科技大觀園」網站為一數位整合平台,累積了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能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1/07/14
超穎材料泛稱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以人工排列的方式,調整材料的幾何形狀、晶格結構、尺寸和方向,展現出原本材料不具有的電磁特性:能阻擋、吸收、增強或彎曲光波、電磁波,來獲得超越傳統材料的優勢。不只如此,利用超穎材料的漸變折射率特性甚至可以有「隱形」、「透明」的效果,除了對訊號傳遞有巨大的影響,還說不定能實現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
・2022/01/16
太空產業正蓬勃發展,台灣已具備衛星製造能力,但是缺乏運輸衛星的火箭。火箭阿伯剛剛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將投入比過去更多的資源,為台灣打造出太空產業環境。
・2021/11/04
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應用在各式對地、對空及對海飛彈,以及各式影像偵蒐系統的 ATR 設計開發上,成為新一代的鷹眼。
・2021/04/14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專訪國家講座教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帶領我們一窺鋰電池技術的發展與未來。
・2021/08/16
AI 與情緒的結合,在一般人的腦海中串聯出科幻小說般的未來情節,不過這在科學界其實已經有很長期的研究。清大電機工程系副教授李祈均的團隊,發表了「個人特質整合語音互動之深度情緒辨識技術」,可以在情緒辨識時嵌入個人化的元素,是目前獲得最佳準確率的做法。
・2021/11/27
爆炸物 RDX是目前美國軍事上製造炸藥必須的化學藥品,這些爆炸物容易造成令人頭痛的環境污染。今年發表於《Nature Biotechology》的一篇新研究發現,一種在北美草原上常見的植物,透過基因轉殖後可以吸收和分解 RDX。
・2021/10/29
頭痛的發生有一定的病生理機轉機制,所以它是一種疾病,只是時常被忽略,其實台灣有非常多嚴重的慢性偏頭痛患者,卻常依靠藥物來止痛,這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2021/12/01
傳統光學顯微技術受到光學繞射極限的限制,沒辦法觀察奈米尺度的世界,而近場超⾼解析度顯微技術利⽤探針在距離樣品數奈米的距離量測,能突破光學繞射極限,一探微觀世界的秘密。
・2021/09/09
現今,人們對於網路的依賴性大,尤其是疫情影響下的社會,各家企業紛紛採取居家辦公,此外,日常中的網路銀行轉帳、購買日用品、電子信箱等功能均需利用網路。但網路便利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個資外洩、網路上的購賣身分遭到惡意人士盜用,魔鬼藏匿於網路的角落,緊盯著各個使用者的活動,看看誰是下一個受害者。為了層層把關網路上的潛在危機,零信任架構 (Zero Trust Architecture,ZTA) 出現了!ZTA 是一種資安防護的新概念,打破了傳統以邊界(例如防火牆)區分內網及外網的資安型態。今天,想長點 ZTA 的新知識嗎?跟著查士朝教授的腳步來探索一下這個酷東西吧!
・2021/05/26
在苗栗竹南龍鳳漁港外,一架架白色風機聳立在湛藍的海洋上,每架風機都有180公尺高,在強勁海風吹拂下轉動著。這裡是台灣第一座成功開發的離岸風電風場,每年可供應超過1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近年來,台灣在離岸風電開發上急起直追,不只未來要將風力發電作為再生能源主力,也希望能成為能夠建立本土的風電產業鏈,帶動台灣另一波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