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陳 慈忻
陳 慈忻
55 篇文章・ 1 位粉絲
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2013/07/23
聽到IKEA,第一個聯想到家具店?事實上,IKEA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而他的商業模式是透過IKEA家具公司的經濟支持,實踐基金會的社會價值。不過IKEA基金會的實踐內容,當然也受到IKEA本業的影響, IKEA基金會發明了一個節能與舒適性兼具的「避難屋」,2013年7月在非洲衣索比亞的難民營正式使用。
・2013/07/20
2013年7月11日,蘇力颱風進逼台灣,全台各地能用上的採收機具全都有如派上戰場,農民們把握時間搶救颱風侵襲前的收穫,這不僅是減少生產者的損失,也同時影響市場價格,以及風災後消費者能否買到足量的食材。民以食為天,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及災難,是當今農業的重要課題。
・2013/07/03
「2009年台灣發生莫拉克風災,我和幾個朋友希望可以透過資訊科技幫忙一些事情。」這是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中心的蕭景燈博士架設台灣第一個「Sahana」系統的初衷。接著隔年的海地地震也促成他引入另一個系統「Ushahidi」,從此之後持續累積了經驗,應用在更多台灣的案例上,這些透過網路社群蒐集資訊的系統在世界各地如何協助救災與防災?我們來聽聽蕭景燈博士怎麼說。
・2013/07/03
2012年政府推動防災雲端,但是你知道之前有哪些發展的演進歷史嗎?「防災的資料倉儲其實已經發展十幾年了,只是這個名詞最近才被提出來。」中興工程顧問社的陳俊愷博士說,中興工程顧問社承接過許多政府委託的計畫,在防災技術研發、相關產業推廣應用不遺餘力,在這篇專題中陳俊愷博士引導我們認識防災雲端的發展和突破。
・2013/07/03
國際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在2011年的報告《Digital Universe Study: 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指出,全世界的數位資料每兩年就會成長為2倍以上,現在是「Big Data」的時代,但如何應用在防災、災害應變、以及災後重建之上呢?台大地理系的孫志鴻教授是國家地理資訊系統的計畫主持人,他也致力規劃資訊開放的平台架構,在這篇專題中,孫教授從近年印尼的開放政府談起,切入災難與資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