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活躍星系核_96
活躍星系核
778 篇文章・ 128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5月 重設

・2021/05/30
體認到接觸史調查對於控制傳染病的必要,全美各地方政府如火如荼地擴大招募接觸史調查員。 為了因應這個龐大的需求,在紐約州長古莫 (Andrew Cuomo) 及紐約前市長彭博 (Michael Bloomberg) 的催生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於 2020 年 5 月 11 日在 Coursera 學習平台推出了線上認證課程 COVID-19: Contact Tracing,免費提供給民眾使用。
・2021/05/29
還記得日前韓國的N號房事件嗎?一名韓國男子利用Telegram這個通訊軟體,建立多個聊天室,將對女性進行性威脅得來的個人資料、相片甚至是影片直播等等,發布在聊天室中。這起性剝削事件,引起廣泛的關注──這不是類似案件的首例,早在 2003 年,日本就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小天使事件」,背後涉及至今未解的陰謀論,事件經過為何,讓我們從 2003 年 7 月 17 日開始說起。
・2021/05/14
在上一次的《陰謀論大徵集!》齊打交之中,我們蒐集到了很多陰謀論,到底,它們都在說什麼呢,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
・2021/05/14
本土疫情拉響警報,就算天氣再熱再不舒服,也要好好戴口罩!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呼籲,口罩佩戴的密合度大幅影響阻絕病毒氣膠的效率,提醒社會大眾提高警覺,把口罩戴好戴滿,阻絕進一步群聚感染的可能。
・2021/05/05
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各種繪聲繪影的陰謀論四起。這些解釋通常都缺乏實質證據,卻擁有相當多的擁護者。究竟是哪些人會接受這些説法?本文以台灣作為個案,探討在Covid-19疫情之下何種政治立場的人會更傾向接受陰謀論。
・2021/05/03
有些陰謀論你可能也聽過:登月是假的、51 區裡面藏有外星人、蜥蜴人偷偷控制著世界等等。你還能說出哪些陰謀論?或是你期待我們解密什麼陰謀故事?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2020/05/29
在 2020 年 5 月份由美國佛州魚頭實驗室的李文達博士、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的李敏旭博士和中興動物醫院農16分院的曾亦嘉獸醫師和楊甯雅獸醫師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全亞洲第一例蟒蛇感染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的案例。
・2020/05/29
為了瞭解男女電腦族使用電腦時的姿勢與肌肉控制情形有何不同,成功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姿勢與平衡研究室研究發現,在從事一段時間的電腦工作之後,男女的姿勢以及肌電圖變化的確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因此電腦族要用什麼姿勢打電腦比較輕鬆呢?除了要注意桌椅與姿勢的調整,也要記得定時從事伸展運動!
・2020/05/22
儘管男性數理強、女性文科強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但傳統上以男性為主的醫學系中,女生的數量卻明顯增加,甚至有幾間醫學系男、女學生人數相去不遠!那麼,在這個醫學系男女學生比例逐漸平衡的同時,我們是否可以期待這些未來的準醫生們在性別意識上也能大幅領先,進而影響到傳統醫學領域中由男性主導的慣習,使女性醫生的地位逐漸抬頭呢?
・2020/05/21
人類在看見某些殘缺的圖象時,經常會不自覺將殘缺處其視為一個完整的圖象。作者認為,大腦的內部表徵是傾向偵測到完整的圖像之間互相受到遮蔽,而非四散的圖形。因此,當視覺皮層中的神經元沒有偵測到任何東西出現在前饋感受野時,就會根據周圍的刺激,即反饋感受野中的刺激做出最佳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