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雞湯來了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9/09/06
親密關係是沒有公式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許我們可以試著精進溝通上的技巧,但回到現實層面,沒有絕對哪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因此在關係上彼此傾聽、理解,慢慢的去尋找什麼樣的方式適合彼此。
・2019/09/08
幸福美滿的伴侶並非完全不會有衝突,他們在個性、興趣與價值觀可能有顯著差異,而且也會吵架,關鍵在於,他們明白兩人有差異是必然的,重點不是改變對方,而是要兩人共同找到巧妙度過難關的方法,才能使兩人的關係依舊穩定、幸福。
・2019/12/11
青少年階段,逐漸從依賴父母,轉為獨立自主,同時投入於學校的時間又日漸增多,和同儕在一起的時間也隨之增長,且同儕地位相當、話題相似,在長時間的陪伴下,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同時,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又以「衝突」為不可避免的事件,如何面對衝突、解決衝突,將成為人際關係之間重要的議題。
・2019/12/13
們時常討論著青少年藏在「叛逆」背後的身心需求,卻忘了關注親子關係中的另一方「家長」多半正值 30-50 歲之間,很可能正值「中年危機」。青少年和爸媽同時經歷著身心劇烈變化的「風暴期」,究竟雙重身心風暴的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有和平共處的可能嗎?
・2019/12/14
對於關係、社會、自我都還處於探索階段的青少年,他們對自我的好奇,讓站在大人視角的我們產生許多無法理解的行為。面對無數的頭痛、失眠的夜,我們可以從心理與社會的角度來看看,這群青少年到底發生什麼事。
・2020/02/20
夯劇《想見你》雖然看似超現實的穿越劇情,但其實劇中主人翁的心境和故事,可以用相關理論來剖析。以下用「親職化」、「悲傷調適歷程理論」及「生命歷程理論」三部分來帶你分析《想見你》陳韻如、黃雨萱、李子維的故事。
・2020/05/05
最近因為疫情,許多國內外公司將上班方式改為「在家工作 」 (Work From Home ,常簡稱 WFH) ,導致眾人在家的時間突然大幅增加。生活方式劇變,家人、伴侶被迫長時間同時、同地相處,一些過去看不到的關係問題浮上檯面,一些過去就常吵的導火線更容易快速引爆。讓我們透過釐清工作與家庭的「角色需求」及男女習慣的「處理衝突模式」,來探討如何在長時間相處的狀態下,減少引爆的頻率,理解自己惱怒背後的原因,也理解對方工作時就像換了一個人的原因,進而找到彼此在家工作的相處之道。
・2020/05/22
時至今日,台灣同婚法案通過一周年了,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文化,上一代的父母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同志孩子呢?而同志本身又該如何與父母溝通?親友與手足們又可以如何幫助同志與其父母間的溝通呢?快來看看本文吧!無論溝通歷程多艱辛,每一段婚姻都值得被祝福!
・2020/05/23
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備受外界質疑,認為同志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的教育與親職責任,但根據調查證明這些孩子與一般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一樣,甚至有更出色的想法與表現。同志家庭的存在並非要讓其他家庭型態減少或去撼動其他家庭結構,我們關注同志家庭、同志家庭的小孩,只是希望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多元家庭,都得以用真實的樣貌存在於社會中,不被排除、不被誤解,期盼社會大眾能夠越來越看到,即便不同家庭結構及成員,但其中最核心的組成都是愛。
・2020/05/24
同婚法案一周年過去了,我們真的看見身邊的同志了嗎?其實,同志在向家人出櫃的歷程中有許多挑戰,即使現在同志可以結婚,有了法律的保障,但卻不一定能獲得爸媽當面祝福。台灣學者使用中研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 2011 年調查年輕世代 (24-29歲) 的資料分析,從「慾望」、「認同」及「行為」來了解這群年輕世代的「性傾向」。某些同志並非不願意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出櫃,而是因為嗅到了上一代習慣逃避、假裝沒看到同志釋出的溝通訊號。因此,很多同志在等「父母也願意和自己相談」的時刻。不只是同志要向家人出聲,家人也要釋出友善的訊號,彼此才能「共同完成」出櫃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