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演化意義
加強宗教信徒的凝聚力,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常是透過各種洗腦手段達成。[註1] 而無論是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從演化學的角度來看,都屬於一種結合遺傳和瀰因(meme)(文化的遺傳因子藉由模仿或學習而得)的適應能力。
Photo Credit/ Chia-Chun Lin
人類之所以發展出這樣的能力,跟我們是少數對「死亡」具備高敏感度的物種(其他物種還包括大象、黑猩猩等)密切相關。當親友、摯愛的伴侶死亡時,人類會很自然地尋求宗教慰藉,以平撫傷痛,甚至建立新的生命意義。類似的信仰延伸到政治層面,則有助部落在面對天災人禍及抵抗外侮時,團結一致。[註2] 即便在21世紀的今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依舊不諱言地說:「我對神的信仰使我在下政治決策時變得簡單一些。」(My faith in God makes many political decisions easier.)
這類適應能力顯然是人類種族延續的有利條件,因此自然而然地保存在絕大多數個體身上。
但信仰除了具備演化意義,並受到教育、自由意志、性格差異、原生文化等因素影響之外,「科學」有無用武之地呢?
信仰的虔誠度可操控?
根據過去的研究,大腦後内側前額葉皮質區(pMFC)在我們遇到現實與期望之間落差過大的狀況時,會適時地發揮功能,化解內在衝突,同時也參與一些低階決策過程。
然而,最新發現證實了後内側前額葉皮質區的功能不僅如此而已,它還跟「建立包含宗教和意識形態在內的抽象觀念」有關。
Photo Illustration by The Daily Beast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的研究人員,訪問民眾並經專業評估後,選出39位信仰虔誠度相似的個體接受實驗。其中,50%的受試者(第一組)安排接受大腦低能量刺激(對照組),而另外一半的人(第二組)則藉非侵入性「跨顱磁刺激」(TMS)施予磁能(臨床醫學多用來治療中風、偏頭痛、憂鬱症或調節神經),以降低後内側前額葉皮質區的活動力。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只要對腦部後内側前額葉皮質區施加磁能,使其活動力減弱,便能改變第二組受試者多項的反應。相較於第一組受試者,第二組受試者於自陳式反應、群體偏見和信仰虔誠度的測試中,普遍表現出:
- (1)信仰虔誠度下降(對於神、天使或天堂存在的肯定程度減少32.8%);
- (2) 在研究人員同時向兩組受試者提起「死亡」的前提下,第二組受試者對於死亡或死後世界的焦慮感較低;
- (3)聽到旁人發表帶有威脅性的言論時,不易產生敵對態度;
- (4)對他人(包括外來移民者)的偏見減少(第二組受試民眾面對外國難民,正面觀感提升 了28.5%)。
至於這個結果背後的原因究竟為何,科學家們尚在釐清中。
研究團隊裡其中一名科學家伊佐馬(Keise Izuma)表示:「當人們遇到問題時,通常會尋求共同的信仰或價值觀,以獲得慰藉。因此,科學家希望透過實驗進一步證實,負責解決現實問題的大腦區域,與解決意識形態等抽象問題或衍生而來的觀念衝突,是否也有關連?」
除此之外,這項研究於現階段只運用了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的研究方法。下一個階段,研究團隊將企圖建立「後内側前額葉皮質區活動力」與「信仰虔誠度或偏見度」之間明確的因果關係。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磁能真的可以在對抗X教授這種擁有心智控制超能力者時,提供我們增強腦波的 結界 防護罩;或是用來解救受邪教組織洗腦的教徒們,與扭轉自幼因恐怖主義教育而被控制的思想與大腦。
- 註1:請參考《神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God),羅伯.賴特
- 註2:請參考《地球:從美麗到滄桑》(Life of Earth),史坦利.萊斯
參考文獻:Colin Holbrook, Keise Izuma, Choi Deblieck, Daniel M. T. Fessler, and Marco Iacoboni (2015) Neuromodulation of group prejudice and religious belief.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doi: 10.1093/scan/nsv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