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青少年的自殺

Y. H. Sun
・2015/08/01 ・148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6 ・七年級

自殺,曾經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雖然近年有滑落的趨勢,但是它所帶來的影響之大,是台灣社會上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在台灣發生的自殺。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佈的最新調查,在民國103年,自殺這項死因分別為青少年(15-24歲)和青壯年(25-44歲)前三大死因之一。過去一年裡,在15-44歲的死亡人口中,有1324人是死於自殺。

這串統計數據除了告訴我們一堆年紀和人數外,又能代表什麼呢?

一項公佈於2011年的研究認為,這代表台灣社會經濟的損失。

在這項針對 1997 和 2007 這兩個年份的自殺數據調查指出,若是只單看人數的話,自殺似乎只排在第十位跟第九位,但若是結合社會經濟的損失,也就是這些消逝的生命對社會可能提供的貢獻來計算,自殺是排在第六位和第三位。

研究者進一步指出中年男性,這群過去沒被注意到的團體,可能需要更多的關注。

青少年(15-24歲)的自殺死亡率,僅次於意外死亡。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為什麼沒有生老病死纏身、身在人生最美好的歲月中恣意青春的青少年會選擇自殺?

2009年一篇針對南台灣10,233位青少年的研究指出,在放入大量可能跟自殺企圖(suicide attempt)有關的心理社會因子(psychosocial factor)進行分析後,發現青少年的自殺企圖和憂鬱症、高度家庭衝突以及身為女性有關。

在此,我們先將話題岔開一下。請注意,「有關」不代表「造成」。

也就是說,在這項研究裡頭指出的憂鬱症、高度家庭衝突以及女性這三個因素,並不是造成自殺的充分且必要條件,而是具有自殺的危險性。

另外,具有自殺的想法,不代表就真的會自殺,而是危險度較高。在這項研究中的一萬多名的青少年,有自殺意念(suicide ideation)的高達28.2%,但實際上只有9.1%的人回報他們曾經試圖自殺。

自殺並不是一個簡單就可以說明的行為,個人心理、家庭因素、酒精藥物、同儕相處都可能影響自殺。在這篇研究中指出,針對青少年的自殺議題,需要有上至社會教育、下至家庭溝通的協助。

那麼,青少年的自殺是否也跟社會環境有關?

一篇發表於2011年的研究,比較臺北、上海、河內這三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亞洲城市後,發現被視為完全工業化的臺北,相較於上海和河內,具有顯著的青少年自殺企圖和自殺意念。

在分析各項因素後,數據指出,不論是從鄉村或都市搬到臺北的人,都較可能有自殺意念;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不和父母同住的青少年較少有自殺意念,和父親關係較好的青少年也是。

但不論是哪個國家,具有自殺意念或自殺意圖的青少年都認為,來自同儕、父母以及專業人士的幫助,都可能讓他們感受到支持。但在臺北,23.9%的受訪青少年不會跟任何人談論自己有這樣的念頭。這項研究指出,這三個亞洲城市都缺乏管道給青少年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自殺率嗎?

有的,就是媒體。根據兩篇分別發表於2007年和2010年的研究都指出,媒體過度渲染名人自殺的新聞,接踵而來的就是模仿效應(copycat effect)——用類似手法自殺的人數升高,而自殺率也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媒體在報導時過於聳動,並不斷重複,更提供自殺手法的細節所造成。

1995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

最後,自殺,不該是某個群體該關注、該想辦法解決的事,做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議題,所有人都有義務來了解自殺這件事。也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去預防它。

3899825528_13e32ac502_o

引用文獻:

  • Law et al. (2011) The economic an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from suicide in Taiwan, 1997-2007. Crisis Vol. 32(2): 152-159
  • Tang et al. (2009) Suicid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Family, Peer, and School Factors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Suicide & Life – Threatening Behavior 39.1: 91-102
  • Blum et al. (2012) Youth at Risk: Suicidal Thoughts and Attempts in Vietnam,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Vol. 50(3): 37-44
  • Cheng et al. (2007)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celebrity on suicide r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 36(6): 1229-1234
  • Chen et al. (2010) The impact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singer on suicide rates in Taiwan.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Vol. 47(2): 215-221
文章難易度
Y. H. Sun
19 篇文章 ・ 1 位粉絲
不專業翻譯,閱讀涉獵廣泛,主要領域在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以及相關的生物醫學。

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臺中、高雄、花蓮舉辦 112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11/18 ・80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2)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 8 月起於臺北開跑,9 月分別安排於臺中、高雄,花蓮場則於 10 月辦理完成。

NCC 於 8 月舉辦專業訓練課程臺北場後,佳評如潮,在 9 月舉辦的臺中、高雄場, 10 月舉辦的花蓮場,各地媒體從業人員共同參與,除了「廣播事業營運發展」、「電視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保護」、「多元文化」等主題外,更為中、南、東部業者規劃「內容自律」課程,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許文宜教授,從實例探討廣電相關法規,培養內容自律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透過食品藥妝及醫藥法規,講述食藥廣告製播應注意事項。

圖 1 「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分享

因應數位時代的快速變化,安排「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分享科技新知及 AI 於廣電節目應用實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課程則旨在培養識別虛假訊息的能力,從而可充分履行媒體的專業責任,安排每場次 3 小時的事實查證工作坊,期提高參與業者事實查核意識及能力,進而杜絕虛假訊息傳播。

圖 2 「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邀請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梁哲瑋總經理分享

睽違兩年首次回歸實體課程,中、南部從業人員展現其熱情,不僅課程踴躍互動,課後也與講師熱絡交流,紛紛表示課後收穫良多。花蓮場原訂課程面臨「小犬」颱風侵襲而延期一周辦理,出席率仍高達 8 成,展現東部業者學習新知的熱情與企圖心,期待未來廣電媒體產業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PanSci_96
1209 篇文章 ・ 1911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好評再加開!歡迎報名臺北加開場,共同打造美好的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11/10 ・85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播正確資訊,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臺北加開場」,將於 11 月 30 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辦理,詳情請見報名表

本課程已邁入第 15 個年頭,在睽違兩年線上辦理後,今年回歸實體課程,盼能提升廣電媒體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建立優質廣電環境,進而提供民眾最精準訊息。本系列課程 8 月 22 日從臺北出發,一路前往臺中、高雄、花蓮,環島巡迴課程於 10 月 13 日圓滿結束,系列課程議題多元且講師具備領域專業,課程佳評如潮。

因應許多業者期待, NCC 將舉辦專業培訓課程臺北加開場,規劃以下課程:一、「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邀請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哲瑋分享科技新知及 AI 於廣電節目應用實例;二、「從廣播/電視節目探討內容自律機制」課程,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許文宜教授,從實例探討廣電相關法規,培養內容自律意識。透過專家學者精闢解析、傳遞新知,提供一個讓業者互動交流的平台。

NCC 身為廣電媒體主管機關,將持續辦理一系列課程,致力於優化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與識讀能力,彼此勉勵、交流,一起成為守門人,製播更精準、優質的內容,共同打造一個美好的視聽環境!

參與課程者也將獲頒「參訓證明」,歡迎廣電媒體從業人員與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踴躍線上報名參加,名額有限,欲報從速,額滿為止。

臺北加開場活動資訊:

  • 時間: 11 月 30 日(四) 14:00-17:30
  •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2 樓 202 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 24 號)
  • 費用:免費
  •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kK3YvBa89TQMLi16
PanSci_96
1209 篇文章 ・ 1911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鑑識故事系列:如何重建複雜自殺案的時序?
胡中行_96
・2023/09/21 ・168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義大利某山腳下的小村莊裡,67 歲婦人遭火吻的裸屍(照片)躺臥家門內側。胸口平置經書;腹肚擺放念珠;左手肘內側有道 X 型的割痕;四肢周圍則散落靠枕與燒過的纖維碎屑。後頭牆面一抹煙燻;附近的地板扔著一個澆水壺、一張翻倒且失去座板的椅子;稍遠處還有焚毀的物質和不明液體。大門、廚房跟柴棚之間,遍佈滴落(drip)、噴濺(spatter)和塗抹(swipe)等各種樣態的血液,以及人來人往的足跡。警方在柴棚裡,找到沾血的菜刀、半罐聞起來有燃料味的液體,與倒下、椅座部份燒壞,且有滴落血斑的椅子;並於窄小的客廳中,尋獲一只乙醇空瓶。[1]

事後蓋上白布的屍體;後方牆面遭火焰燻黑。圖/參考資料 1,Photo 1(CC BY 4.0)

背景與筆錄

這名婦人有 3 個兒子:1 個自殺身亡;剩下2個罹患思覺失調症,其一反覆恐嚇家人。根據筆錄,事發當天兩個兒子都在樓上,一個於房間裡休息,另外一個聽著震耳欲聾的音樂。婦人的丈夫發現,她坐在門口耶穌聖像前的椅子上,渾身火舌纏繞,遂大聲呼救,叫沉浸於音樂中的兒子幫忙。在接獲通報的急救人員到場前,一名被請來的神父先行抵達,將經書和念珠放在屍體上。之後,其中一個兒子因為半燒毀的椅子「惹到他」,而在警察尚未趕到時,把該證物移至柴棚。[1]

驗屍

驗屍團隊針對婦人的屍體,進行了下列檢查:

  • 電腦斷層掃描:沒有重大創傷。[1]
  • 外觀相驗:90% 體表二至三度燒傷;頭髮燒焦;左手肘內側的X型割痕邊緣滲血;無自衛或他人造成的傷害。[1]
  • 解剖:呼吸道黏膜泛黑;心臟肥大、冠狀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1]
  • 組織學分析:肺氣腫、肺部鬱血、心肌硬化。[1]
  • 毒理學分析:婦人的血液與尿液裡,有乙醇、抗精神病藥物levomepromazine和抗憂鬱劑sertraline殘留。[1]

法醫認為婦人原本就有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肺氣腫,在大面積燒傷後,導致急性心血管功能不全,休克而死。至於體內乙醇和藥物的濃度,沒有高到會造成死亡。[1]

重建時序

由於婦人身上沒有抵禦的痕跡,基本上可以推論不是死於他殺。此外,自焚的燒傷面積,通常比被別人縱火來得大,這也符合婦人的情形。然而,她大概沒有事先計劃,單純臨時起意,才會一個方法不行,再試另一個,愈換愈致命,成為手法多元的非典型自殺個案。[1]

此案複雜的程度,本來就已經令辦案極具挑戰;偏偏死者的家屬和神父又破壞現場;而且警方沒有檢驗可燃液體的成份,這些都讓事情難上加難。不過,在《國際鑑識科學:報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ports)期刊上,分析這個案件的作者,還是絞盡腦汁,把整個時序重建出來:[1]

首先,婦人使用的藥物不是醫師開的,而且她刻意配合大量乙醇服用,自殺意圖明顯。她體內藥物的濃度沒有很高,不過是因為死亡打斷了身體的吸收。再來,手臂嚴重割傷,必定發生在自焚之前,不然應該沒本事劃得那麼整齊,又那麼深。後來火燒的時候,她還活著,而非死後遭人焚屍,所以會吸入濃煙,燻黑呼吸道黏膜。最後,從血斑的型態和方向,則能判斷婦人先持刀傷害自己,接著在公寓的地面層遊蕩,直到進入柴棚取得可燃液體。她可能在那裏或廚房,將液體淋滿全身,再行至門前走道,然後於耶穌像前坐下。該處牆上焚燒的痕跡,跟婦人身形的高度與寬度吻合,即為佐證。[1]

即使婦人艱困的生活背景,給予她明確的自殺動機,以上推論還是從統合分析多方線索而來。原個案報告作者也強調,遇到如此複雜的命案,務必參考鑑識醫學、毒理學檢驗和醫療影像等資訊,才能做出正確的解讀。[1]

自殺防治專線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 1995
張老師輔導專線 1980

  

參考資料

  1. Terranova C, Massaro L, Angiola F. (2023) ‘An unusual unplanned complex suicide by arm cutting, poisoning, and self-immolation’.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ports, 8:100327.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0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