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2014智活星期二】游豐吉:智慧科技於銀髮族照護應用實作

PanSci_96
・2014/11/01 ・119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04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351184187_1a74e9e6cd_z

紀錄:羅紹桀

講座一開始,游豐吉老師跟我們分享他看過一個報導,大致在説未來老人會越來越多,而且都會開始往都市集中,因為都市的機能比較好,包括都市裡的能源、都市的食物來源、都市的醫療機制等等,所以在高齡者往都市集中的情況下,老師希望能使用APP作為一種工具,引入新住民的貢獻,使長者的生活更為便利。

游豐吉:智慧科技於銀髮族照護應用實作

APP懶人包成就協作模式

現在已經有一種APP開發懶人包,降低了APP製作門檻,所以這裡要思考的問題是:大家有各種專業,為什麼要把精力與時間浪費在寫程式上呢?

老師的思考邏輯是,他的APP只是一個工具,希望將來只要能上網的人就能參與製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課程操作上,希望能讓學生面對老人機構,還有一點,是希望多元的族群,尤其是新住民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現在少子化,有許多的長者其實與新住民住在一起。

整個過程採取PDCA的方式,首先先讓學生計畫要去製做什麼樣的APP,計畫完了就進入執行階段,執行完了回到老人機構獲取一些回應自我檢核並修正,不斷重複Plan-Do-Check-Action的過程以求完善。

以APP幫助長者與照護者溝通

首先我們先做了文獻回顧,發現主要的議題除了被照顧者之外,照顧者的溝通時常也是問題之一,例如新住民與老人間可能會有語言的隔閡,因此就有了APP的設計上就有了製作溝通工具的想法,我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現在台灣的看護多為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籍,因此APP的製作方向就聚焦在這幾個國家。

我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開發法,只要能上網的人都能編輯APP,所以我們就不用把心力花費在開發上,而能專注在「老人與新住民互動型態」的觀察上,例如道照護中心觀察老人與新住民他們平常會出現什麼對話,這相對的語言是哪些,引入特殊教育中的「溝通字卡」,透過符號、圖片等等,並找來新住民做錄音,做成一個整合型的APP,協助長者與新住民生活上的溝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實面就是要把商業模式也訂出來,並交給一些使用者測試,並重複PDCA的過程反覆加強。目前的雛形大概包括英文、印尼話和越南話,主選單有六種生活情境,設計的圖卡都是手繪的,老人只要點一下圖卡,圖卡就會用對應的語言說話,操作相當簡單,設計過程經過不斷跟使用者訪談與觀察與專家的意見回饋,未來將透過這些資料進行修改,未來也計畫開發其他新住民場域的溝通APP工具,例如外籍勞工宿舍、雇主的溝通APP等等。


 

【關於智活星期二】

智活星期二是Pansci與CRE@TAIWAN智活聯盟共同舉辦的小規模聚會,旨在推廣「智慧科技導入常民生活」的教學理念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三、四位各大專院校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15分鐘內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方法論與實踐經驗,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推廣智慧生活與創新服務。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176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