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生態焦慮是如何產生的?

科學松鼠會_96
・2011/07/14 ・218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5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您聽到亞馬遜叢林日漸萎縮的消息是否熱淚盈眶?「紙張還是塑膠」這樣的問題是否讓您精神混亂?您是否整夜難以入眠,擔心洗衣機裡的漂白劑最終會進入您的飲用水?

如果您對上述任何一個問題有肯定的回答,那麼您可能已經成為日益增多的生態焦慮者的一員。這種新的心理痛苦是對環境災難的慢性恐懼——這種擔憂隨著人類發展而日趨嚴重,許多人認為污染將帶給人類不可避免的洪水災難、饑荒、熱浪、物種滅絕,並最終使地球成為死亡星球。

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意見,生態焦慮真實存在,它真的可以讓您苦惱。一位患有生態焦慮症的記者這樣形容,「當我看到空載的汽車,傳遞熱量的二氧化碳從排氣管中噴出,會讓我陷入超過一小時的恐慌中,包括顫抖、出汗,當他人向我走來時,我卻對著天空發呆。」

與困擾著四千萬美國人的普通焦慮症狀不同,生態焦慮是一種更為特別的焦慮症。生態焦慮者的頭腦始終縈繞著一件事情,那就是環境破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對環境狀況達到如此的憂慮程度,但是調查發現,許多人真的對環境問題十分關心。根據蓋洛普民意測驗,36%的美國人「非常擔心」全球變暖,35%的受訪者相信這將對他們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嚴重的威脅」。研究同時發現,女性對環境的憂慮比男性更為嚴重。

什麼讓人感到生態焦慮

許多人認為媒體推動了生態焦慮的蔓延。面對網絡和雜誌上關於世界末日頭條的狂轟濫炸,加上電視報導的全球性糧食短缺,以及將某些疾病與暴露於食品中的有毒化學物品聯繫起來,人們對生態如此焦慮也不足為奇了。

我們甚至也無法在電影當中避開這些影響。在2006年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中,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警告說:我們至少在10年之內就會遭遇環境災難。現在真的到了需要警惕的時間了。

根據某些專家的意見,媒體為了抓住公眾的注意,有時候會將真正的環境威脅過於誇大,對許多環境災難發生的可能性留下許多不確定性。我們對即將到來的環境危機的負罪感也被不合理地放大,尤其是當我們選擇購買大排量的SUV,或者站在超市結賬台時發現自己沒有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媒體當然是生態焦慮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心理學家們認為還有其他因素在發揮作用。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與家庭、朋友和鄰里的疏離感,當您只能選擇向電腦訴說,您的焦慮便很容易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而且當您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世界各地同時存在這麼多的環境問題,那麼您很容易迷失在其中,並且感到無助與徬徨。

生態焦慮產生的影響

生態焦慮治療專家稱,他們的病人會呈現出常見的焦慮症狀,包括食慾不振、易怒、驚恐發作、失眠、夢魘、難以解釋的虛弱和真實的生理痛。一些患者甚至在聽到極地冰蓋融化或者物種消亡的消息後會無法抑制地大叫。

一些人會感覺悲傷,另外一些可能會感到無助和抑鬱。在諸多生態焦慮症狀中,「蜂鳴」感可能是最為奇怪的一種,好像是人的細胞都在活躍與抽搐。

在極端形態下,生態焦慮甚至會激烈暴發。環境恐怖組織已經利用破壞性行動來達到他們實現環境改變的目標。他們曾經向聖地亞哥價值5000萬美元的綜合建築放火,或者用棒球棒襲擊悍馬汽車以發洩環境暴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部分的生態焦慮者並不會如此極端,他們可能對生活中促進環境友好的行動著迷。舉例來說,「生態媽媽」會操心毫無浪費的學校午餐、低能耗的電燈、環境友好型洗碗機和洗滌劑。她們把有機垃圾存在後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複利用餐具的學校,讓他們喝無激素牛奶與無抗生素雞肉,甚至只食用本地沒有施用殺蟲劑的蘋果。

如何應對環境焦慮

最近幾年,心理學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分支——生態心理學。它完全致力於研究有關環境的心理焦慮問題。這一名詞由社會批評家特奧多爾‧羅斯扎克(Theodor Roszak)等人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這一概念的核心要義是:人類與地球的關係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巨大。破壞這種關係會導致壓力和焦慮。生態心理學研究個人的成長環境和背景如何影響他或者她與環境的關係,同時考慮人的碳排放量,他或者她如何維護環境,並且為人們提供減輕生態焦慮的建議。

生態心理學家科恩邁‧J.克爾開發出一種被稱為自然體系思考進程的理論,認為我們的焦慮根源於自身的健康與地球健康之間的脫節,因此我們需要與自然重新連接,以修復我們的情緒紊亂。

那麼,當您遭遇生態焦慮時應該怎麼辦呢?有人會選擇看生態理療師。根據生態心理學國際組織的數據,世界上至少有150名生態心理學從業者。越來越多的高校,比如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那洛巴大學、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普利斯考特學院,開始嘗試開設生態心理學專業,因此受到訓練的生態理療師數量在未來將會不斷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態理療師將為您診斷焦慮的原因並提供治療方案,收費大約為每小時250美元。一些生態理療師建議他們的病人到戶外去接觸大自然,而另外一些則建議將「自然」帶在身邊,比如隨手攜帶鵝卵石或者是一塊樹皮。

有時候克服無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環境做些什麼。環境理療師建議病人在他們的工作、學校或者禮拜的地方建立環境組織。另外一些辦法包括安裝低功率的節能燈,在購物時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您還可以為環境保護組織募捐。還有時候,逃離環境焦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從環境災難的信息來源入手:關掉電視,斷開網絡。雖然您無法控制生態惡化的進程,但是至少您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以身作則。

來源 《東方早報 身體週刊》/ 本文來自於科學松鼠會資訊小分隊,原作:Stephanie Watson(博聞網編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科學松鼠會_96
112 篇文章 ・ 6 位粉絲
科學松鼠會是中國一個致力於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成立於2008年4月。松鼠會匯聚了當代最優秀的一批華語青年科學傳播者,旨在「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願景:讓科學流行起來;價值觀:嚴謹有容,獨立客觀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113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完成全臺巡迴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91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3)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今年 8 月從高雄出發,9 月開往花蓮,11 月抵達臺中、臺北,讓專業培訓資源遍及全臺,促進廣電媒體業者產製優質節目與營造更優質的媒體環境。

圖 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翁柏宗代理主任委員致詞

提供 4 大場次 7 大主題的豐富課程內容,累計近 900 名媒體業者參與實體課程

本培訓活動已邁入第 16 年,吸引近 300 家媒體業者報名,逾 900 位媒體朋友共襄盛舉。提供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與專家學者交流對談的平台。

今年於北中南東 4 大場次安排 7 大主題多元課程,包含「廣播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維護」、「多元文化」、「內容自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法規宣導」。從廣電營運發展出發,綜覽現今廣電生態及未來發展;接著探討性別、消費者保護、兒少與自殺防治等議題,並透過法規政令與申訴程序交流課程,加強法學專業。同時,提供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訓練,強化業者分辨假訊息的能力,妥善發揮媒體專業,落實事實查核並遏止假訊息。

圖 2.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胡元輝董事長分享「電視事業營運發展」

課程專業且切合產業現況,業者給予正面回饋

今年度的專業訓練課程,邀請產、學界、非營利組織等講師分享多元議題,業者積極提問,針對實務上遇到的案例與講師交流、討論,課後多給予正面回饋,如「培訓內容貼合實際面臨情形」、「課程內容豐富,講者專業度高」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電媒體產業需要與時俱進,NCC 作為主管機關,將持續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與業者共同成長。期待未來能與業者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圖 3.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羅世宏董事長分享「從廣播/電視節目探討內容自律機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NCC 推動公民培力活動,攜手各界強化媒體素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114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持續發展,大眾接收資訊的方式不斷演變。影音媒體平台及自媒體的興起,使每個人不僅是訊息的接收者,更是內容的生產者。多元的訊息管道帶來豐富資訊,同時也對內容管理提出新挑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順應全球數位匯流與監理革新的發展趨勢,致力於促進通訊傳播的健康發展,保障大眾權益、尊重弱勢族群、推動多元文化均衡發展。今年度(113 年),NCC 持續推行「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深化媒體素養教育。

多方協作,廣泛推廣媒體素養

今年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持續與廣電媒體產業、公民團體及學術機構合作,包括好事聯播網(人人廣播電臺、連花廣播電臺)、正聲廣播、鳳鳴廣播、豐盟有線電視,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臺灣新聞記者協會、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財團法人花蓮縣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共 10 個單位。在北、中、南、東、離島五大區域自 7 月至 12 月舉辦了共 22 場媒體識讀活動,超過 1,500 人次參與,對象涵蓋媒體專業人士、銀髮族、身障者、新住民、兒童及青少年等,全面推動媒體素養意識。

多元形式,深植媒體素養意識

活動形式豐富多樣,且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專屬課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人廣播電臺與連花廣播電臺今年以市集活動搭配民眾互動問答,以「防制假訊息」為主題,向大眾推廣辨識資訊的重要性。

圖 1. 人人廣播電臺於「聖誕好事集音樂會」安排防制假訊息問答與民眾互動

鳳鳴廣播電臺以「消費者保護」為題,向銀髮族進行消保宣導,期望提升民眾維護自我權益之意識。

圖 2. 鳳鳴廣播電臺舉辦「聰明消費不心煩」,宣導消費者保護之重要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至嘉義溪口國中舉辦媒體素養暑期營隊,讓偏鄉地區的學生也能享有充分教育資源,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訓練資訊閱聽能力。

圖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於嘉義溪口國中辦理暑期營隊,以為期 3 天活動宣導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此外,各單位亦舉辦多場主題講座與互動活動,與地方社區、校園及大眾連結,成功散播媒體素養種子,參與者課後給予正面回饋,表示受益良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立媒體素養基礎,邁向優質社會

 NCC 每年持續推動公民培力活動,幫助閱聽者增進對媒體資訊的辨識、思考與評估能力。透過多元族群及不同年齡層的全面參與,媒體素養教育的種子得以深植,進一步促進全民媒體素養,攜手打造更優質的社會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深海發現大型礦場和「暗氧」!是能源危機的希望還是潘朵拉之盒?
PanSci_96
・2024/09/21 ・233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深海的暗氧:無光環境中的神秘氧氣生成

深海,被譽為地球最後的未開發疆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數千公尺深的海底沉積了數量龐大的多金屬結核,這些礦物因含有大量珍貴金屬,對現代技術,尤其是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然而,科學家在探索這些結核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種神秘的現象:暗氧,即在無光的深海環境中生成氧氣的過程。這一發現不僅可能改變我們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還可能重新定義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故事。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長期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氧氣的生成依賴於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及一些細菌透過陽光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發生在地球表層和淺水區域,是維持大氣和海洋中氧氣含量的核心機制。根據這一觀點,只有在陽光能夠到達的區域,氧氣才能被生成。因此,對於深達數千公尺的深海區域,我們的認識是,氧氣主要來自於表層水透過洋流輸送到深處。

然而,深海中缺乏光源,光合作用無法進行,這意味著氧氣在深海中的供應受到限制。雖然洋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氧氣輸送到深海,但這一過程極其緩慢,往往需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完成一次循環。因此,科學家一直認為深海是一個缺氧的環境。

多金屬結核的發現,是新能源的關鍵,還是海洋生態的災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家對深海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並發現了錳結核(英語:Manganese nodules),又被稱為多金屬結核這一珍貴資源。多金屬結核是富含金屬的岩石,其主要成分包括鈷、錳和鎳等金屬。這些結核廣泛分佈於全球深海區域,尤其是太平洋海域,儲量高達數兆噸。這些金屬對綠色能源技術,如電池生產,具有極高的價值,吸引了全球各國的關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些結核不僅是地球資源的寶藏,它們還隱藏著另一個重要的發現。2013 年,科學家安德魯·斯威特曼(Andrew Sweetman)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里珀頓區域進行深海研究時,意外地發現,在封閉的深海水域中,氧氣濃度竟然有所增加。這一現象引發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科學家探索深海的多金屬結核時,意外發現「暗氧」的存在。 圖/envato

暗氧的生成機制

斯威特曼的研究團隊推測,深海中的多金屬結核可能在某些化學條件下,充當了天然電池。這些結核通過電化學反應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從而在無光的環境中產生了氧氣。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團隊在實驗室中模擬了深海環境,並確實觀察到氧氣從結核生成的現象。

不過,這一過程並非如想像中簡單。根據實驗數據,某些海底結核表面的電壓僅為 0.95 伏特,卻能夠生成氧氣,這與理論上需要的 1.6 伏特電壓不符。研究團隊進一步推測,這可能與結核的成分有關,例如含鎳的錳氧化物可能起到了催化作用,降低了反應所需的能量。此外,結核表面的不規則排列及空隙可能也促進了電子轉移和水的分解。

暗氧的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氧氣生成的傳統理解。過去我們認為,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自於光合作用,但這一現象表明,甚至在無光的深海環境中,氧氣也能通過無機物的電化學反應生成。這意味著,我們對於地球早期氧氣循環及生命演化的認識可能存在重大疏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金屬結核的形成需要氧氣,而這些結核大量出現在深海中,是否表明早期地球上就已經存在非光合作用的氧氣生成機制?如果是這樣,暗氧是否可能推動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這一問題仍然未有定論,但暗氧的發現無疑為生命起源的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未來的挑戰:開採深海資源還是守護地球最後的「淨土」?

除了科學研究的價值,多金屬結核也吸引了全球對於深海資源開採的興趣。這些結核富含稀有金屬,特別是對電池生產至關重要的鎳和鈷。然而,大規模的深海開採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對於發現的深海資源,是要開採?還是選擇守護海洋生態? 圖/envato

首先,深海採礦可能導致噪音和光污染,破壞深海生物的棲息地。此外,採礦過程中產生的懸浮物可能對海洋生物,尤其是水母等生物造成生理負擔。研究顯示,水母在模擬的採礦環境中會因應對懸浮物而消耗大量能量,這可能削弱其免疫系統並降低生存率。

因此,雖然深海資源的開採看似能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但國際間對此議題的爭議仍然持續。全球已有32個國家支持暫停或禁止深海採礦,呼籲進行更多的生態影響研究以確保環境保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暗氧的發現,不僅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挑戰,也為深海資源的開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源危機與生態保護之間,我們需要尋找平衡點。未來的技術或許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模擬自然過程生成多金屬結核,從而實現可持續的資源開採。

此外,暗氧現象的發現也為探索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我們在其他行星上發現氧氣時,不一定意味著那裡存在光合作用生物,可能是類似多金屬結核的無機反應在默默進行。這一發現或許將改變我們對地外生命的定義與尋找方式。

深海的秘密仍在不斷被揭開。從暗氧的發現到多金屬結核的開採,這片未開發的疆域將在未來的科學探索與資源爭奪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能源危機的解決還是生態系統的保護,我們都應以謹慎且負責任的態度面對這一未知的領域,避免打開潘朵拉之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62 篇文章 ・ 240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