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找到另一半的?在過去,分別恐怕是家裡人介紹相親,或者是自己在哪邊認識的。不過,現在,這種區別可能已經慢慢變成了在網上認識的或者在線下認識的。那麼這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嗎?情感科學網站上的這篇文章,將告訴你二者之間微妙的差別。
文 / SILENTGHOST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來與她們未來的伴侶約會了。事實上,2012年發表在PNAS上一項具代表性的全美研究發現,在2005到2012年間結婚的人當中,有1/3是在網上遇到自己的伴侶的 [1]。這項研究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在於它解決了一個以前被很多交友網站所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網上遇到的伴侶還是線下遇到的伴侶有更成功的婚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卡西奧普(John T. Cacioppo)等研究人員邀請了近50萬uSamp用戶來參加一個簡單的調查(註:uSamp是美國一個面向全球的龐大問卷調查網站招募平台,在美國uSamp可以幫助企業和研究機構招募大量受試)。根據一些條件,最後篩選出了19萬名年齡大於18歲已婚的美國居民,這些人都在2005-2012年間結婚的(並且當時沒有跟其他人在一起)。除此之外,這19萬受試者還報告了他/她們是在哪兒遇見現在的配偶的,是在網上還是線下?如果在網上的話,是在哪裡碰到的?(比如 聊天室、約會網站、社交網路等)。如果在線下,又是在哪裡碰到的 ?(比如因為工作相識,朋友介紹,在酒吧/俱樂部等)。最後,結了婚的受試者需要評價一下他們對現在婚姻的滿意程度。
說起來也並不奇怪,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網上遇見他們配偶的人,和那些通過更傳統途徑認識自己伴侶的人,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例如,那些在網上遇見他們伴侶的人,就業率更高,並且有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年齡在30到40多歲,男性居多(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性別上的差異說明這個調查中所用的樣本,可能未必代表整個美國人口,考慮到每當一個男性在網上遇到一個伴侶,也就意味著他的那位女士也是在網上遇到他。而且,這種差異也不可能用同性婚姻來解釋)。
即使在對這些差異進行過統計學處理之後,仍然可以發現,在網上認識伴侶的人,更不容易離婚或者分居,而且,在網上認識伴侶的人,比起在線下相識的夫婦,覺得自己的婚姻更幸福。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發現呢?人們應當轉向網際網路以期獲得更「成功」的婚姻嗎?那可不一定,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在網上尋找伴侶的那些人,跟在線下尋找伴侶的那些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個性,慢性壓力水平(chronic levels of stress),溝通的風格等等,而這些要素,都與婚姻的性福與否密切相關,但它們在此項研究中並沒有進行評價[2][3][4]。而且,可以想見,那些能夠在網上尋找他們人生伴侶的人,他們的不同也許僅僅是在更積極地尋找那個特別的人[5],而這種積極性會在現實生活中轉化為更積極的婚姻結果(或者至少會有報告擁有更積極婚姻的動機)。
總而言之,在最終的成功的關係中,你遇見你伴侶的方式扮演的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這些結果也表明,我們也沒必要去詬病那些網上交友到最後結婚的朋友。儘管在網上或線下找到一個伴侶的過程可能迥然不同,但當你遇到那個對的人時,根本沒必要因為你們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認識的,而對感情產生懷疑。
本文編譯自: Science of Relationships – | – Log On for Love?
相關研究論文:
- Cacioppo, J. T., Cacioppo, S., Gonzaga, G. C., Ogburn, E. L., & VanderWeele, T. J. (in press).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break-ups differ across on-line and off-line meeting venu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Donnellan, M. B., Conger, R. D., & Bryant, C. M. (2004). The Big Five and enduring marriag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8, 481–504.
- Karney, B. R., Story, L. B., & Bradbury, T. N. (2005). Marriages in context: Interactions between chronic and acute stress among newlyweds. In T. A. Revenson, K. Kayser, & G. Bodenmann (Eds.), Couples coping with stress: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dyadic coping (pp. 13−32).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Roberts, L. J. (2000). Fire and ice in marital communication: Hostile and distancing behaviors as predictors of marital distres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2, 693–707.
- Finkel, E. J., Eastwick, P. W., Karney, B. R., Reis, H. T., & Sprecher, S. (2012). Online da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3, 3–66.
本文轉載於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