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生蚵 7 頭仔: 慈大生科學生的科普演講

陳俊堯
・2013/06/07 ・321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7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短演講:誰來講故事?

短演講逐漸成為一種好玩的風潮。TED talks 成功的以 20 分鐘以內精心安排的演講抓住全球觀眾的注意,2009 年起到現在 TED Taipei 已經在台北辦了 9 次活動。Pansci 今年三月底在科教館舉辦了《科仔七分熟》,首度讓講者嘗試 7 分鐘長度的迷你演講。當晚講者之一的蔡宇哲老師後來聊到這次經驗時曾經表示, “遠比想像中的困難”。的確,要在 7 分鐘內把觀眾帶入一個主題,清楚表達一個完整的論點,內容裡偷偷灌入科學邏輯,還要在結束前給個爆點,讓觀眾在驚喜中結束。要把這些都做到,非得要有巧妙而精準的內容和高超的現場掌控能力才行。《科仔七分熟》活動當天的講者們為現場的我們以及電腦前看線上直播的朋友們做了一次精彩的示範。

不過到目前為止,絶大部份活動都是老師專家傑出人士們站在台上講故事,學生還只能坐在下面聽。大學生已經受過一些學術上的專業訓練,應該有能力也來當個知識傳播者了吧? 短演講最直接挑戰的是講者將一個故事去蕪存菁的能力,而整理重點和以最少文字精簡又不失真地傳遞想法,都是科學訓練裡要求的重點。PanSci 的科普演講活動是否成功幫這些受過科學訓練的年輕學子,指出一個新的/好玩的/有別於徵文比賽的方式來接近科學?

這裡有一個化學反應正在發生。經過 TED talks 和 《科仔七分熟》活動的啟發,再加上蔡宇哲老師上個月來慈濟大學演講後和同學們分享的短演講經驗,一個完全由大學部同學自發規劃運作的短演講活動《生蚵 7 頭仔》在慈大生科系成型了。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今年應屆畢業的侯沛育與目前大三的萬美秀,以《摸魚傳播》的名義舉辦這場活動,邀集系上大二到大四多位同學,分別將自己拿手的素材,細心規劃後轉化為一場場七分鐘的短演講。這個構想也得到了生科系、生科系系學會及學校的支持。

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

活動前我跑去問這群同學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個活動。主辦人侯沛育想證明自己大四了應該有能力做好科普演講,大三的萬美秀說其它科系有加冠授袍公演畢業展,她想幫生科系找個代表自己學到本領有能力出去闖的儀式。我問兩位主辦人一路上有沒有踢到鐵板,她們說當初在找人參加時沒碰到什麼困難,被問到的人大部份都答應來當講者或幫忙。只有在籌劃時有不知道辦不辦得起來,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等等技術上的問題要擔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在準備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美秀笑了一下說,沒有耶, 大概是要跟大家追討摘要的時候有遇到點困難吧。那他們在這個過程裡覺得最好玩的是什麼? 我得到的答案居然是”看大家變緊張很好玩”。接著我轉去找這次的講者們,想知道他們當初決定參加的理由。大四的沈彥丞有個他個人的繪畫創作粉絲站 微笑怪獸工作室,這次來有個目的是宣傳他的粉絲站,同時也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蘇俐文是因為覺得活動有意義就答應了。周亞賢想要讓自己試試看科普演講,也覺得自己大四了該為學弟妹做點事。大三的何祐杰單純想要分享自己認識的攝影及攝影故事。郭承鑫說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是這樣的活動(被拐了啊)。這次最年輕的講者是大二的謝祖寧,她說想藉由這個活動來訓練膽識。講者以外還有擔任主持人的陳奕廷,美編楊捷妤,以及宣傳葉宗漢。

如果以後有人想辦類似的活動,這群人打算給什麼建議?沛育說早點知道能有多少資源才能決定辦多大, 美秀說難易程度的拿捏以及把東西塞進 7 分鐘裡,是最難的。最好能要求每個人早點決定要講什麼,然後早早試講,講過以後再跟大家討論,調整內容的難易程度。整個活動從策劃到舉辦大約是兩個月,中間夾了期中考地獄和送舊晚會,所以真正花的時間大約接近一個月。這些經驗,或許可以提供給也想試試看的各校有志青年們參考。

6/6 活動現場

活動當天現場來了近百人,如果不是撞上三大音樂性社團在同時段有成果發表再加有遺傳學考試,應該還有更多人出現。

上半場第一位講者李穎佳以《就是愛遊客止步》談自己暑假在動物園實習的所見所聞。這次機會讓她終於能進到小時候被遊客止步告示牌擋住的秘境。她舉了些有趣的例子,像是大象抽血從耳朵量血壓要從尾巴來,以及分享自己如何用提供各種感官上的刺激來讓大象不會因為無聊而生病的暑期實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彥丞《科學激鬥藝術》先以有趣的例子帶入左腦右腦的功能區隔,再以自己的創作經驗,說明偏重右腦的藝術創作與偏重左腦的科學訓練可以怎麼平衡,以及傳達藝術創作是需要學習的技能而非天分的概念。

萬美秀《細菌的角頭之爭》帶我們看霍亂弧菌和假單胞菌間戰爭。螢光顯微鏡下拍攝的影片裡兩種細菌輪流用第六型分泌系統向對方攻擊,像極了海戰時戰艦間的巨砲對轟,然後看到一方細胞逐漸變形瓦解。美秀還為這故事下了註解:用在細菌爭鬥裡是 “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他們弄死”。套在大學生活裡就變成 “今天你不去問老師,seminar 就等著被老師問” (在 seminar 專題討論課程裡,學生整理一篇研究論文後上台報告,並且要接受台下同學老師的提問,答不出來被釘在台上的狀況時有所聞)。

林偉莘《非主流科學》談一些帶有玄妙色彩的科學,像是暗物質,奈米科技和平行宇宙。他拉了科幻電影提味,從鋼鐵人講到 cold fusion,從 Motorola 手機拉出 Startrek 的啟發,讓我們看到科幻電影式的想像和與真實生活科技間的互動關係。

郭承鑫《癌細胞的奇幻漂流之旅》回到醫學上談癌細胞為什麼變壞,然後怎麼從一個地方漫遊到身體的其它部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半場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四場演講。

攝影作品屢屢獲獎的何祐杰,以《The Hidden Story》來跟大家聊攝影,說明他如何用耐心,創意和熱情來創出好作品,還放了張自己為了拍照角度整個人趴在牆上的照片。他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花蓮將軍府拍攝作品時和一位九十多歲老阿伯的故事。

蘇俐文《毛腳強仔的模仿大門》以蟑螂”腳毛”來介紹仿生學上的研究。這些從蟑螂腳向外伸出的長刺可是有重要功能的。她用影片說明多加類似蟑螂腳刺的構造後可以改善螃蟹爬過金屬格網以及機器人越過障礙的能力。

侯沛育《真正的付出是無私的大愛》談的是細菌族群裡合作者與欺騙者的關係,探索自然界裡的防詐騙機制。在大家都搶用公共財的世界裡,細菌把使用公共財的基因跟使用私有財的基因在一起調控,迫使只搶公共財不付出的欺騙者必須承擔無法使用私有財的後果,才能牽制欺騙者族群而維持合作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亞賢《太空人不是人》談的是太空生活裡要對的真實窘事,包括轉頭時容易出現動暈症,到底可以多久不洗澡,不洗澡會不會發霉,太空生活對肌肉骨骼的影響,在太空中能不能交配等等問題。我這輩子都上不了太空,只能從她的演講裡找答案了。

最後一組是張博淵和謝祖寧的實驗報告《When Your Hand in Electrophresis Tank》(沒錯,英文怪怪的),拿實驗課會用到的電泳槽來看什麼狀況下會有觸電的危險。他們模擬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要現場的觀眾猜測結果,成為全場最有科學實證精神而且最熱鬧爆笑的一段演出。最後主辦人萬美秀再次上台謝謝大家參與,期望大家都能找回學科學的樂趣,並且讓自己也成為科普推手。

這次參加活動的主持人及講者。上排左起陳奕廷、李穎佳、沈彥丞、萬美秀、林偉莘、郭承鑫,下排左起何祐杰、蘇俐文、侯沛育、周亞賢、張博淵、謝祖寧。

蓄積未來的能量

這學期的活動暫時告一段落。成不成功? 我們該用什麼標準來看它?當天的活動在非常熱烈的掌聲下結束。遠道從東華大學參加的同學頻頻詢問活動細節及會碰到的問題,似乎打算回去也要籌劃一場這樣玩科學的活動。每位講者都可以很自然且生動地把觀眾帶進一個讓人神迷的世界。我笑說在真的要算成績的 seminar 課程裡如果你們也能表現成這樣就全班第一了。我以一個與他們相處多年的老師的角度觀察:在這個活動裡這群同學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而且從活動裡得到很多樂趣與自信,同時又讓坐在台下的其他人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憧憬。你還能找到比這個更好的結果嗎?

我倒是衷心希望看到這樣的活動出現在更多學校裡,能讓那一部份覺得坐在教室裡很苦悶的大學生們重新找到學新東西和跟朋友交換知識的樂趣。找到了樂趣和自信,畢業後就會有走下去的勇氣,這比要求學生達到基本素養跟核心能力指標門檻要更有意義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陳俊堯
109 篇文章 ・ 22 位粉絲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教書匠。對肉眼看不見的微米世界特別有興趣,每天都在探聽細菌間的愛恨情仇。希望藉由長時間的發酵,培養出又香又醇的細菌人。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勇者鬥知識!2018中研院開放日攻略地圖底加啦!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018/10/20 ・6606字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SR值 490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泛科學編輯部編按:目前全台灣最大、還沒有之一的「科學嘉年華」中央研究院開放日(Open House)是一年一度中研院各系所對外開放參觀的日子!2018 年的中研院開放日有哪些好玩好吃好興奮的活動呢?歡迎來看這份中研院出品的行前攻略喔!

中研院 Open Hous

2018/10/27 (六)9:00-16:00 中研院開放參觀,近 300 場科普、人文活動邀你共樂。本文資訊陸續更新中,活動網站在此~

院區開放活動要先報名嗎?

當天的活動參加方式,可簡單分成三種:

  1. 當天直接入座,例如容納人數較多的大型科普演講。
  2. 當天排隊參觀,例如實驗室導覽,通常每梯名額有限、很快就額滿,需要提早到該活動地點排隊、或領取號碼牌。
  3. 行前需先以電話或網路預約報名,預約方式會說明在活動網站的活動列表。

活動好多!有記憶吐司幫幫忙嗎?

家裡有 6 歲的小朋友,適合參加哪些活動?一時半刻還無法決定要聽哪一場演講?行前可透過活動網站的「活動檢索」功能,查找適合自己的活動。強烈建議於行前先選好、查好活動的時間地點,並請提早前往以免向隅~

Step 1 :透過上方條件篩選

Step 2 :下方感興趣的活動,點選活動右上角星星符號,即可收藏活動至「我的行程」

Step 3 :登入網站右上角的會員專區,管理「我的行程」可查看及編輯已收藏的活動

Step 4 :點選「列印查詢結果」金色按鈕,印成紙本、當天攜帶查看

資料來源│2018 中研院開放參觀活動網站

推薦哪些科普演講?

因應環境變遷,如何運用永續能源?廖俊智院長與你面對面聊聊不設限的科學想法。
參考文章│重新設計細胞的功能,解決人類的難題──廖俊智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0:30-12:0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環境變遷九局下半
  • 活動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 3 樓國際會議廳 (院區地圖編號 24)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高中以上

咸豐草的成分可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楊文欽團隊運用科學方法,將民俗草藥的有效成分找出,並發展成藥物、對症下藥。
參考文章│神農嚐百草的現代科學版!楊文欽談藥用植物研究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1:00-12:0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草藥研究與健康
  • 活動地點:農業科技大樓 1 樓 A134 演講廳 (院區地圖編號 19)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高中以上

數學、摺紙、計算機演算法,這三者有什麼關聯?李國偉與你分享數學如何藏身於生活中。 參考文章│數學真的討人厭嗎?和李國偉聊聊生活中的數學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0:00-11:3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摺紙的藝術、科技應用與數學
  • 活動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 3 樓,第一會議室 (院區地圖編號 24)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國中以上

研究跑狗、跑馬等休閒活動歷史的張寧,與你分享那些年的上海灘娛樂。
參考文章│風馳電掣!跑狗將夜上海推向巔峰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0:00-10:5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你不知道的上海灘娛樂
  • 活動地點:近史所檔案館 1 樓,第 2 會議室 (院區地圖編號 42)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高中以上

充滿歲月痕跡的老照片 (左),按一個鍵,色調不再泛黃、摺痕也消失無蹤 (右)。廖弘源團隊運用人工智慧,讓多媒體有更多有趣的應用。
參考文章│人工智慧再進化,開啟電腦新「視」界 !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0:30-11:3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多媒體的世界
  • 活動地點:資訊科學研究所 1 樓演講廳 (院區地圖編號 32)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高中以上

當「陽光」遇上「過氧化氯(ClOOCl)」會加速破壞臭氧層。這個神奇的過程,林志民團隊將用氣球模擬、為你示範。
參考文章│從分子視角,突破「臭氧層破洞」盲點!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30-09:50
  • 活動名稱:科普演講──光化學催化與臭氧洞
  • 活動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 4 樓交誼廳 (院區地圖編號 24)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國中以上

推薦哪些互動體驗?

中研院除了專業的研究學者,還有許多年輕有活力的研究團隊,等著和你分享有趣的研究發現!歡迎來同樂,還有機會帶回別具意義的紀念品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公園或森林,你會聽到鳥聲、蟲叫、蛙鳴,甚至存在人耳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端木茂甯團隊,將帶你聆聽並了解這些生物聲響與環境音構成的「聲景」。
參考文章│蝙蝠的超音波,藏了什麼訊息?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研究成果展──親聲體驗聲歷其境
  • 活動地點: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1 樓大廳 (院區地圖編號 8)
  • 備註:現場參加闖關活動,備有限量小禮物,適合國小以上

氣候經常影響著人類歷史。在中世紀暖期與小冰河期,你有辦法存活下來嗎?王寳貫團隊帶你玩一場人類生存遊戲!
參考文章│冬天打雷為什麼是不祥之兆?氣象學家有解釋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3:00-15:00
  • 活動名稱:研究成果展──穿越克萊美 (climate) 人類生存遊戲
  • 活動地點:環境變遷研究大樓 1 樓大廳 (院區地圖編號 28)
  • 備註:導覽時間 13:00, 13:40, 14:20 共 3 場,桌遊於導覽後開始,適合國中以上

左邊是健康的繡球花,右邊受「植物菌質體」感染、該開花的部位長出葉子。郭志鴻團隊為你解說,植物菌質體如何把植物變殭屍~
文章參考│宛若細菌偵探的演化生物學家 郭志鴻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研究成果展──植物菌質體:把植物變殭屍的細菌
  • 活動地點: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1 樓大廳 (院區地圖編號 12)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適合對象不限

埋葬蟲體長不足 2 公分,但是牠們卻懂得多元的合作策略!沈聖峰團隊帶你看看,埋葬蟲如何對抗競爭對手與惡劣環境。
參考文章│向大自然學生存:逆境時合作更有利!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研究成果展──埋葬蟲的秘密世界
  • 活動地點: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1 樓大廳 (院區地圖編號 8)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闖關成功贈限量禮物,適合對象不限

中研院不只有研究員,這裡同時住著許多野生生物:鳥類、昆蟲和植物們!邀請你來看看牠們~
文章參考│漫遊中研院自然生態樂園,拜訪野生好朋友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生態展覽與闖關遊戲
  • 活動地點:生態池 「生態實驗池」 徒步區 (院區地圖編號 17)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闖關成功贈限量禮物,適合對象不限

人類的基因,藏著獨特的訊息,可以告訴醫生你可能得什麼病、吃了藥可能會有什麼副作用。透過輕鬆好懂的闖關遊戲,和你的基因變更熟。
參考文章│破解遺傳疾病、評估大眾用藥風險──全基因組分析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闖關遊戲「一日神醫-精準醫學練習曲」
  • 活動地點: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1 樓大廳 (院區地圖編號 2)
  • 備註:每 30 分鐘 1 場,闖關成功贈限量小禮,適合國中以上

人可以回到過去嗎?《歷史地圖散步》團隊,透過互動裝置帶你穿越古今。
參考文章│一百年前你家的模樣?臺北、臺中歷史地圖散步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歷史地圖散步「捕捉城市地景」
  • 活動地點:歷史文物陳列館 B1 (院區地圖編號 A)
  • 備註:HTC VIVE 互動體驗,無需報名,適合國小以上

張大你的眼睛,王為豪團隊帶你用望遠鏡看看太陽表面的奇觀!
參考文章│在夏威夷山頂窺見古老的星系──王為豪專訪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5:00
  • 活動名稱:「以管窺天」太陽觀測
  • 活動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 3 樓陽台 (院區地圖編號 24)
  • 備註:現場參加,適合國小以上,如遇陰雨則取消

推薦參觀哪些展館?

如果你是爸爸媽媽、或學校老師,帶著學生或小朋友前來,一定不能錯過中研院豐富多元的展覽館!甩開艱深的知識,擁抱趣味的互動,有玩又有拿~

無論你是文青、知青、革命青年、潮清、語錄控或建築控,邀請你與胡適先生來場穿越時空的交流!文章參考│今天就去胡適家走走吧 ! 胡適紀念館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胡適與中央研究院」院區巡禮
  • 活動地點:胡適紀念館 (院區地圖編號 34)
  • 備註:導覽時間 10:00-10:50、11:00-11:50、14:00-14:50,適合對象不限,致贈精美紀念品

在嶺南美術館,收藏眾多嶺南畫派畫作,這些名家不僅是胸懷壯志的建國革命先賢,更革新當代繪畫精神與技法。文章參考│將自然的美藏進眼裡──嶺南美術館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0:00–12:00
  • 活動名稱:吉祥如意迎嘉賓
  • 活動地點:嶺南美術館,近美大樓 3 樓 (院區地圖編號 41)
  • 備註:講解造字原由,並以書法線條表現美感,適合國小以上

「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與你拼命」說出這句話的傅斯年先生,經歷過哪些人生經驗?傅斯年紀念室以珍貴的文物,為你說故事。
參考文章│矛盾知青、搬家先生、傅大砲:中研院史語所創所所長傅斯年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傅斯年紀念室開放參觀
  • 活動地點:傅斯年圖書館 (院區地圖編號 38)
  • 備註:適合對象不限

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團隊,在臺灣各地發掘許多遺跡文物,帶你一起穿越回到臺灣古代。
參考文章│背後中箭、大啖貝類,史前南科住了誰? 、 打開深海中的藏寶箱──臧振華的水下考古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11:00-11:30
  • 活動名稱:島嶼群相──臺灣考古展覽
  • 活動地點:歷史文物陳列館 2 樓 206、207 室臺灣考古區 (院區地圖編號 A)
  • 備註:現場參觀、無需報名,適合國小以上

2017 年院區開放時,參觀臺史所檔案館的民眾,仿效《葉盛吉日記》親手套印紀念章、幫明信片上色。2018 年會推出什麼活動?等你來發現。
參考文章│日記 boy、總督府職員錄,帶你穿越日治時期的臺灣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檔案探索與發現
  • 活動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 8 樓,臺史所檔案館閱覽室 (院區地圖編號 24)
  • 備註:現場參加、無需報名,備有限量紀念品,適合對象不限
中研院在做什麼?為什麼會有「研之有物」這個科普網站?除了展出編輯精選報導,還有拍照裝置讓你一秒變封面人物!
參考文章│【歷程篇】如何在公部門催生科普品牌?
  • 活動時間:2018/10/27 (六) 09:00-16:00
  • 活動名稱:研之有物科普特展
  • 活動地點:生態時代館 2 樓 (院區地圖編號 63)
  • 備註:現場參觀、無需報名,適合對象不限

中研院怎麼去?

  •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  交通:考量周邊停車不易、院區停車位有限,建議搭乘捷運板南線到「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再轉乘公車至「中研新村」或「中研院」站下車即抵達。
    • 公車:
      1. 板南線「南港站」 2 號出口,步行至右手邊的站牌,搭乘 212、270、藍 25 公車。
      2.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站」 5 號出口,步行至馬路對面左手邊的站牌,搭乘任一班公車。

中研院各個展館怎麼找?

初次來到中研院的貴賓,通常會在院區迷路得暈頭轉向。有一個方法可以簡單區分各領域的展館分布:中研院有三個大門,分別對應生科大道、數理大道、人文大道。顧名思義,該領域的展館通常坐落於該大道。

資料來源│中研院位置及交通資訊、院區地圖編號對照

若想更明確地找到各個活動、及展館位置,為了避免當天院區人數過多、行動網路不順暢,請務必行前先下載「中研院導覽 GO」APP,化身幫你指路的小幫手。

中研院怎麼吃?

中研院區的蔡元培紀念館(院區地圖編號 I)有 Trine & Zen 咖啡廳,學術活動中心(院區地圖編號 20)有新開幕的一兆堂,但 10/27 院區開放當天應該都會客滿。另外,統計所前空地(院區地圖編號 15)、歷史文物陳列館旁(院區地圖編號 37)、生態時代館廣場前(院區地圖編號 9),有行動餐車,當天通常也會大排長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此蒐集中研院職員日常造訪的周邊小吃,但常於下午 1 點半左右就打烊,還請留意用餐時間。學校團體如需事先訂購大量餐盒,請洽原味廚房(南港廚房) 02-2653-3328。

由於開放參觀當天,院區將迎來近十萬人,強烈建議自備午餐、或攜帶點心野餐,活動結束後可搭公車至南港車站享用美食,是較不虧待五臟廟的辦法。


希望本篇有助你規劃參觀行程,來瞧瞧實驗室,和研究員聊聊科學的想像;來聽聽講座,和研究員聊聊人文的情懷;來逛逛隱藏版展館,穿越古今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請把握一年一次的機會,一起用好奇心研究這世界!

延伸閱讀

本著作由研之有物製作,原文為《【2018 攻略】一年只有一次!中研院開放參觀這樣玩》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96 篇文章 ・ 3404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張語涵:小強的腹語世界
Peggy Lo
・2014/05/26 ・534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07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3765806244_461912e665_h

文 / 羅佩琪

「喂?」(現場靜默……)

「喂?」(現場持續靜默……OS:講者都還沒開口,是誰就大喇喇地講電話干擾活動……)

觀眾們面面相覷、騷動著找尋這位失禮的觀眾之際,台上的壓軸講者張語涵俏皮地道了歉:「不好意思,麥克風到了我手中 ── 就會變成這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說是人們最喜歡的聊天對象之一,「腹語師」的身分讓原本平凡的獸醫系學生張語涵開啟了豐富精采的生活新頁。大三時在youtube看到美國腹語大師Jeff Dunham的表演影片,抱持著「想知道怎麼讓玩偶說話」的單純動機,小強開始蒐集腹語術的學習方式、下苦功練習,一年後,終於成功讓自己的玩偶(花名大呆)成為一隻「會說話的玩偶」。

與坊間的說法不同,腹語其實不是用肚子說話,依然是以聲帶發聲,腹語與一般說話真正的差別在於:人類平時是在嘴型、舌頭的共同協作下完成咬字;使用腹語時嘴唇則不能移動,僅保留上下唇一絲縫隙流通氣流,並讓舌頭辛苦地完成所有咬字工作──這也是腹語訓練被稱作「舌頭重訓」的原因。

在與夥伴大呆的一搭一唱中,小強用她的科仔七分鐘展示了腹語的迷人與可親,也為PanSci年會畫上充滿驚嘆的壓軸句點。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陳淑娟:化石也能這樣玩
Peggy Lo
・2014/05/26 ・52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40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3765331755_3d13eecf32_h

文 / 羅佩琪

自稱為「恐龍妹」,接觸古生物化石、恐龍礦物逾十年,玩化石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的石尚企業資深協理陳淑娟,用他的七分鐘為我們一揭「化石探勘與清修」這個神秘職業的面紗。

「每一項化石的發現與出土,都是彌足珍貴的。」恐龍妹首先強調,化石源自脊椎動物死後墜入海湖,此時,海中細菌會進行第一波分解;再經數千萬年的沙層沉積、地震震波、地下水沖刷,動物的軀體及骨質消失,化石也逐漸被壓扁,要在這樣的節理構造中被發現是相當、相當不容易的;也因此下面這些化石探勘與清修的案例,都可說是恐龍妹的得意之作:

恐龍化石

由左而右、上而下,分別是鸚鵡嘴龍、混魚龍、蒼龍、恐龍蛋胚胎、小暴龍。其中,「鸚鵡嘴龍」是從沉積岩中將骨頭一根根挑起再接回;「恐龍蛋胚胎」則透過儀器斷層掃描,搭配骨骼掃描將蛋殼掀起,再將小恐龍骨骼清修出輪廓──這些化石的收藏都是世界級博物館也相當少見的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演講最後,陳淑娟鼓勵大朋友、小朋友都能乘著好奇心的翅膀,跟著「恐龍妹」一齊加入「玩化石」的行列囉!

 

Peggy Lo
23 篇文章 ・ 2 位粉絲
非典型的人生迷茫組,對資訊整理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