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從我這個井底之蛙所知道的,中文有個其它語言所沒有的特性,那就是諧音和同音字的應用,在我們生活的周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而且運用之妙,令人拍手稱絕,如最近馬上要選舉了,送候選人鳳梨(旺來)、蘿蔔(彩頭),文學上的例 子那就更多,也無法例舉;這篇文章的題目,只是我硬坳,把此中文特性應用到我玩石頭方面,將常用的科幻成語「時光隧道」赤裸裸地搬到這邊來用,講講近日的兩個玩「石」、「光」學、年「歲」、和「道」路,也就是透過科學和科普玩石頭的最近一些經驗與心路歷程。
愛瘋(iPhone)近拍
玩石頭的大樂趣之一,就是經常要跑野外採集樣本,也往往需要放大仔細看看所採集到樣本的細微部份,當然,當我們跑野外的時候,脖子上一定掛著放大鏡,隨時可以掏出來看,可是,如果能把某化石或礦物的細微之處,在現場就拍攝下來,作為永久的紀錄,那不是比回到家裡再用礦物顯微鏡來得方便、來得好嗎?如今數位相機已經太普遍了,幾乎每次出門口袋裡沒人不會裝著;再者,如今的智慧型手機,也都有相機的功能,其攝影的解析度,也不見得輸給數位相機,因此,有人連數位相機都不帶了,口袋裡只裝著手機。
不論數位相機也好,智慧型手機也好,兩者的攝影功能,在近拍方面,都有某些限度,每每無法滿足實際的要求,在家裡的話,如果數位相機的近拍倍數不夠,又沒有專業的近拍鏡頭或礦物顯微鏡的話,可以找個放大鏡臨時擺在鏡頭之前,也就能達到某種程度的更高倍數近拍,但是,如果在野外,實際使用的操作,可能就不那麼方便了,因此,怎麼找出一個體積小、攜帶方便,能讓我們隨身攜帶在野外容易拍攝非常近拍的方法呢?
幾個月以前,在國外一個很有趣的網站找到了答案:利用一根迴紋針和從廢棄光碟機拆下來的鏡片,做成增高近拍的輔助鏡頭,總共的花費為(幾乎)零元,時間,幾分鐘,效果,非常好。
首先,以我所拆卸家裡廢棄的光碟機來說,裡面有兩個直徑大約只有3、4釐米的放大鏡片,小心把它們拆下來,比較大而且厚的那個,放大倍率較低,那個比較小比較凸的那個,放大倍率比較高;這兩個都有用膠水黏在原本的架子上,小心用力就可以扳下來,不要忘記把還黏在鏡片四周的舊膠水除乾淨;在此過程中,注意不要刮傷了鏡面。
接著,找兩根包有塑膠套的迴紋針,一端先打直,接著彎成一個小圓圈,直徑稍大於兩個鏡片那麼大,再把鏡片放上去,放好放平,點上一小小滴的三秒膠,將鏡片固定到迴紋針所彎成的圈圈內,記得,三秒膠不要點太多跑到鏡頭上面去,要不然就得等三秒膠乾後,很小心地把這些多出來的膠水(薄膜)清除掉,否則就會影響鏡頭的焦距,造成不良的拍攝結果;接下來,把所剩下來的迴紋針部份,彎成可以夾在愛瘋手機上面,鏡片剛好放在手機鏡 頭前面,哇啦!大功告成;我現在有了兩個幾乎不佔空間、近拍放大倍率不同的近拍附加鏡頭,隨時隨地可在我的愛瘋手機上任我高興做近拍。
迴紋針方面,建議使用那種有包裹著塑膠的那種,不要用沒有塑膠包的鐵絲那種,原因是這一層塑膠有一點彈性,提供一些緩衝,也不會刮到手機;為何要用迴紋針?一則是它為日常生活最常見的,到處隨手可得,即便需要到文具行去買一整盒,也沒幾個錢,再者,成品的體積根本不佔空間,而且可以任意彎曲變形,任何帶有鏡頭的手機都可用,在野地使用很方便,不需要多帶任何額外的工具。
這種自己「帝埃歪(DIY, Do It Yourself)」的近拍輔助鏡頭,當然從想賣你攝影器材商的角度來說,根本不能和專業相機專業近拍鏡頭比較,但是,我們也沒有和專業傳統攝影做比較的必要,他們那套相機和專用鏡頭要多少錢啊?連同必要的配件體積重量多少,扛著跑野外,會有多麼累人啊?我們的只有一根迴紋針,也不必另外花錢就可得,根本無法比;我們只希望在野外方便隨時可用就好了。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效果如何呢?如果效果實在太爛,那也就不用比了,真想要得到所希望的近拍效果,還是回老路扛著多少公斤的傳統(或已被數位取代)攝影器材吧!
請看這三張照片:第一張(上邊)是用愛瘋所做的最接近的近拍;雖然愛瘋有好多可以下載的攝影應用程式有變焦的功能,但數位變焦總不比光學變焦來得好;我用它把上次帶團到美國蒙大拿挖恐龍活動所撿到桿菊石上面很漂亮的隔室花紋照出來,但是近拍程度不夠近,近拍效果不太令人滿意;第二張(中間)是用那個放大倍率較低那個(白色)自己做附加鏡頭的成果;在此照片可以看出來景深已經變很淺短了,原本的桿菊石表面有一點弧度,使得這張照片中隔室花紋中間部份有在焦距範圍內,但是上下兩邊的部份,卻已經有些失焦;第三張(下邊)則是用綠色那個高倍率附加近拍鏡所得到的結果,因為放大倍率實在太(過)高,景深非常非常淺短,只有一條隔室花紋線條的中間部份清楚,其它的就失焦了,整個鏡頭幾乎是貼在桿菊石上面,拍攝反而不方便;也就是說,奉勸大家,在做近拍的時候,不要光光貪圖放大倍率有多高,也需要考慮景深對焦等等實際操作項目,就如隨身攜帶掛在脖子上的放大鏡,經驗上顯示15倍就已經很夠用好用了;哈!拿愛瘋當攝影機有個重大的缺點,愛瘋沒有腳架接頭,無法用三腳架固定防震--總要挑蘋果一些毛病才爽。
順著多年來我一向的主張和實際科普推廣行動角度來說,不是我老黃賣瓜自賣自誇,這一招廢物利用自己動手做的近拍附加鏡頭好不好?效果如何?我自己不多說,上面這些照片自己會說話,在不用花錢就能得到這種效果的考量下,應該可打九十幾分了;這也就是前幾天我另文所說的微電腦革命所引發科技的各種後續革命,正在熱烈進行中,有些已經成為你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有些正在普及化中;就以這裡所舉的廢物利用自己動手做近拍附加鏡頭為例,能夠把廢物利用得到如此的效果,也讓大家能幾乎不用多花錢,就可透過手機把生活四周的顯微細況記錄下來,有何不好?搞不好,如此簡單的東東,或可幫助警察在犯案現場做些重要的紀錄呢!小小成就,不值掛齒,但值得私自浮三大白。
桌上三維數位化(DeskTop 3Digitizing)掃描練習
日前寫了ㄧ篇〈數位化石時代來臨〉,提到過去需要昂貴(五、六萬美金以上)雷射三維掃描的三維數據化設備和專業技術與經驗,當下則可藉由三千美元有找的桌上型三維雷射掃描機,已經把這個過去高高在上象牙塔裡面的尖端科技,普及到你我尋常百姓人家的桌面上了;既然我斗敢「鑵鑄(Coin)」此「桌上三維數位化」的專有名詞,當然不會滿足於淺嚐即止的階段,我一定是抓住此機會,好好地練習了一番,以下就是這些練習的紀錄。
首先要說的,或說要罵的,還是回到電腦方面;這家桌上型三維掃瞄機公司很有趣,在他們的教學影片上,可以清楚辨認出來,他們所使用的個人電腦是蘋果公司的麥金塔MaBook Pro機型,可是他們卻要求客戶使用者跑微卵的視窗,因為他們的程式只能在批西視窗作業環境上面跑;這真是荒唐啊!它們自己享受舒適人性化的個人電腦,卻叫使用者去忍受沒有人性的視窗折磨,真搞不懂是什麼邏輯。
蘋果的麥金塔電腦,幾年前從威力晶片(Power PC, G Series)改成因特爾的微處理器了,所以理論上來說,既然使用同樣的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應該可以跑視窗作業系統;有人測試過,在蘋果的機器上跑視窗,速度還比批西要來得快,真是諷刺啊!
想在蘋果機器上跑窗,現有兩大類的選擇:一是好幾家協力廠商所提供的虛擬環境,包括免費的「虛擬盒(VirtualBox)」,在麥金塔的作業系統十(OS X)之下,透過這些虛擬環境安裝執行視窗作業系統;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不必重新開機,不必離開比起視窗七(視窗XP不用說)好用人性化很多的麥金塔系統十作業環境;另外的方法是蘋果公司隨著電腦所附的「啟動營(BootCamp)」,它是蘋果的一款多重開機引導軟體,讓蘋果電腦安裝微卵的視窗系列操作系統; 它不是一個虛擬化的程式,容許兩種操作系統並存在蘋果的電腦上,不過,啟動營只容許用戶每次開機使用一種操作系統;亦即,當用戶使用微卵視窗,而需要轉回麥金塔系統十時,則必須重新啟動電腦,反之亦然;這一點是讓很多蘋果使用者最幹瞧的地方,協力廠商都可以做到不必離開蘋果的系統十,蘋果自己反而倒退嚕, 笑話。
受限於我電腦記憶體量,目前採用蘋果啟動營這條路,把整個蘋果愛麥克(iMac)轉換成不折不扣的視窗電腦,我的苦惱幹譙就在此,相對於麥金塔系統十重新開機,重新以視窗開機,真是它X的慢,喝完了整杯咖啡,還沒啟動完成,不幹也得幹!再者,雖然視窗也學了蘋果的桌面暗喻 (DeskTop Metaphor),可是真的皮毛得很啊,在人性化直覺使用性方面,那還差的遠呢!隨便舉一個例子來說,我把隨身碟插到電腦上,蘋果系統馬上會在桌面上出現該隨身碟的圖像,而視窗卻不會,還要自己打開「我的電腦」搞了半天,這不是不把人當人用嗎?看來我廿多年以前搞中文電腦時代的名(狂)言:「MS- DOS不是人用的,用久了也不是人」,把這句話的「MS-DOS」換成「視窗」,並沒過時!你還在用視窗?小心,用久了,你會變成「不是人」!哈!我知道有些人看到這裡會很反感,不過,如果我還用溫良恭儉讓的言詞,你會好好思考這個課題嗎?微卵系統中病毒是例行公事,對你造成了多大的損失?有沒有算過?
簡單說來,被迫回到視窗環境進行桌上三維掃描,最大的困擾並非該桌上型三維掃瞄器的執行軟體和操作過程,而是在底層的視窗,實在是極端沒有人性的折磨人;這家公司所提供的數位雷射三維掃描軟體,平心而論,算是不錯了,人機介面也及格,連我這個三維大白痴都做得到,只要照著步驟進行,每個樣本從樣本放置、掃描、修整、…等等,乃至最後可輸出好多種不同格式的三維數位化檔案,為了後續的製作,我選擇了*.obj的輸出檔案;平均起來每次掃描大約要花一個半小 時,可算是可以接受的速度;以此比較於以前用十幾張數位相片、純軟體、無法處理凹處的iModeller四個多小時,這途除了精確度有大幅度的提昇之外, 操作的時間也節省到大約三分之一,我很滿足,所以抓住機會,拿了手邊的十個樣本(如照片)來練習。
在啟動營跑視窗方面,一旦產生得到了所掃描的物件三維數位化檔案(*.obj格式)之後,就可以告別視窗的人性糟蹋,回到麥金塔系統十的環境,重新享受把人當人的人性化電腦使用;對於一般人來說,三維掃描數位化所得到的檔案,除非專門搞三維的使用者知道如何後續應用之外,一般尋常百姓人家想要能夠馬上看到該物件結果,而且能虛擬把玩的,可說很難啊!但是,在麥金塔上面,我卻能在短短兩三分鐘之內,把所得到的數位檔案,製作成悅人耳目的視訊短片,讓任何電腦使用者都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或 透過網路把玩;噓,小聲一點說,我所用到的後製作軟體,全都是免費的,誰說天下沒有白吃(三滴白痴)的午餐?
首先,上網去下載安裝 一個叫做 glc_player 的免費三維觀賞操作應用程式,透過它打開掃描所輸出的 *.obj 檔案,這時候就可在該應用程式的視窗內看到數位化的三維物件,使用該程式的諸多功能,你可以把物件放大縮小轉過來又轉過去,任你把玩;在此我不多介紹該軟體的諸多功能,我只用它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指令--照著你所選擇的旋轉軸,輸出一系列的連續相片,我把這90張相片(.jpg)檔案放在一個檔案夾裡面,就可離開此程式了。
接著下來,使用以前蘋果附贈的「快時七播放程式(QuickTime 7 Player)」(網路上應該還可以免費下載到),利用「檔案/打開影像序列…」指令(按:最新版的快時播放程式,這個功能不見了,蘋果又「老倒縮」 了),選擇前一步驟所產生檔案夾裡面的任何一張相片,「快時七」自動就會把這些相片組合成一個視訊的短片,給予該短片名稱之後,就可以上傳到「臉書 (FaceBook)」或「你管(YouTube)」去驕其妻妾了!前前後後不到一分鐘,哈!就這麼簡單快速。
透過以上的方法,我總共練習了十個樣本(如下照片),也做成了十個「快時」的短片,全都上載放到我個人的「臉書」和「你管」網頁了,歡迎有興趣者去把玩!
本文原發表於催眠恐龍[20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