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Google裡頭搜尋「手機 蜜蜂」,稍微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從2007年開始,每一年都會有一波「手機是蜜蜂殺手」、「蜜蜂消失的原因:手機!」、「研究:手機訊號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之類的報導充斥在媒體報導中。相信的人,少部份開始反思手機這個方便的通訊科技對自然造成的傷害,開始不安,想著是否該回歸原始;絕大部分若無其事地繼續行動生活,那也是因為覺得無能為力或是於事無補。然而這些在媒體跟網路上不斷流竄的恐懼-「我們用的手機殺死了蜜蜂」- 到底是怎麼來的?
美國蜂農哈肯柏格是第一個將工蜂莫名失蹤的問題報告給美國昆蟲學家的人,當時是2006年底,這個嚴重的現象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剛好我手邊有一本《科學人》雜誌 2009年5月號,封面故事就是《蜜蜂消失了?》,文章把問題解釋得非常清楚,並列出了四個可能的「嫌疑犯」,分別是化學藥劑(農藥、除草劑、殺蟎劑等)、蜂蟹蟎(會吸取蜂蛹的血液)、寄生菌(蜜蜂微粒子,是單細胞真菌)、還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多數發生CCD的蜂群感染此病毒)。然而蜂群消失並不是受到單因影響,歐美科學家逐漸形成共識,認為這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下才產生的結果,其中也包括「營養不良」- 因為人類大規模栽植單一作物、喜歡維持環境的整潔,然而整片綠草坪對蜜蜂來說就像沙漠一樣,沒辦法提供多元的食物來源。
儘管這些大咖嫌疑犯已經夠讓人頭痛了,而且我們該著手改善的方向也很明確,還是有人覺得這樣謎底就被解開太無趣、太平淡,決定再多找幾個兇手來墊背;全球暖化、基改農作…還有電磁波跟手機訊號,都被牽扯進來,而電磁波跟手機訊號因為有「研究結果支持」,所以最受媒體喜愛…不論這些研究是否合理。
就以最近這波報導來說好了。這篇又引起媒體不斷轉述的「研究」(全文在此, PDF)作者是瑞士人丹尼爾法佛(Daniel Favre),他是瑞士洛桑國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這頭銜大概是媒體唯一沒錯報的,讓這則研究跟報導顯得頗具權威性。先讓我們看看媒體是怎麼說的:
自由時報:蜜蜂大量亡 手機訊號是元兇
瑞士科學家研究證實,全球蜜蜂數量驟降的原因是手機發出的訊號所致,因為手機發射的訊號會對蜜蜂造成干擾,令牠們亂飛甚至遠離蜂巢,最後死亡。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兩個蜂箱中間放置一支手機,當手機發射訊號時,蜜蜂振翅的頻率從450赫茲增至4000多赫茲,增加了8倍,而蜜蜂振翅的頻率增高後,會開始亂飛,進而死亡。
聯合報:研究:手機訊號波 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蜜蜂面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不明。最近瑞士一項研究指出,造成大量蜜蜂死亡的原因,是手機發射的訊號。 前瑞士洛桑國家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法佛發表了研究結果…法佛發表文章表示,手機訊號對蜜蜂產生極大影響,甚至誤導它們,致使它們遠離蜂巢,是造成蜜蜂死亡的主因。
報導中的說法好像終於找到幕後黑手,把CCD完全歸咎於手機訊號,不顧之前科學家提出過的其他證據。同時你可以自己看看研究全文,裡頭有沒有提到一個「死」字?答案是沒有,也沒有瀕死、殺死、餓死…通通沒有…即使我們先不質疑論文的正確性,全然相信內容,也不該把這研究跟各地方發生的蜂群衰竭失調混為一談,說成是「主因」,因為就連作者自己也只是說這篇研究提供了一種解釋的可能性(…would substantiate one more explanation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bee colonies around the world)。媒體上過度肯定的聳動標題完全是加油添醋。
接著就要質疑一下論文本身了。研究者直接將手機放在蜂房上,但是現實情況中有誰會在講電話的時候把手機貼著蜂房呢?就像有研究為了知道手機對性能力的影響而做實驗,把手機就貼著兔子的睪丸放著一樣(而且這實驗還沒有證實手機對性能力有影響),這樣類比真的對嗎?就算因此而得到某種顯著結果,又真的有意義嗎?
即便我們接受這樣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也費人思量。論文中說,實驗組(手機通話中)過了三十分鐘之後,蜜蜂才開始有發出聲音(worker piping),然而過了20小時直到實驗結束,蜜蜂都沒有出現其他行為了,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蜜蜂遠離蜂巢」(swarming)、「蜜蜂亂飛」等等情事,完全是媒體唬爛。
研究中沒有說明,但我們可以馬上想到的是,使用中的手機會發熱,而且螢幕可能還會發光,把這樣一個東西放在蜂房上,蜜蜂有反應是很正常的。過去研究指出蜜蜂對於溫度跟光都很敏感。而且論文裡,除了描述不同蜜蜂嗡聲以外,沒有說明這些反應跟手機訊號開始傳輸後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數據呈現,這實在是很難取信於人。
研究分別在瑞士Lausanne跟Morges兩個海拔高度相差230公尺的城市進行,從2009年2月初作到同年6月底,但我們卻無法從論文中得知哪一場實驗是在哪裡、何時進行的…這真的是一個很初探性質的研究啊。
當然我很清楚,台灣的媒體只是跟著國外媒體起舞,只對吸引眼球的結果有興趣,反正大家一起不查證,責任就分攤掉了…真不知道這樣的偽科學新聞我們還要忍受多久?也難怪王老師人人都可當了。
最後,回過頭來,也得檢驗一下這論文的基礎,那就是地磁跟電磁波到底是不是蜜蜂判別方向的工具。如果不是,或是不是唯一的工具,那就更難說這些類似研究能跟蜜蜂大量消失有關了。(見蜜蜂與數學)
我推荐各位看看維基百科上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條目中,「可能造成原因(Possible causes)」的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部份,上頭記載了近年來的各項相關研究,以及2007年之後,媒體對這些設計粗糙、大多未經同儕評鑑的研究之追捧。其中對於這篇論文的紀錄是這樣的:
In April 2011, a study conducted by a former investigator of the EPFL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appeared, which stated that active mobile phones placed directly inside a beehive can induce the worker piping signal (in natural conditions, worker piping either announces the swarming process of the bee colony or is a signal of a disturbed bee colony); the author mentioned that “phones are not present in the close vicinity of honeybees in real life” and did not indicate what negative effect, if any, working piping might have within a colony, nor was any link to CCD demonstrated.[109]
在此不是要說手機訊號或電磁波絕對不可能影響蜜蜂,但可信服的研究出現之前,還是別陷入無謂的恐慌吧。
延伸閱讀:
- 科學家揭開蜂群消失之謎-環境資訊中心[2009-08-04]
- Daniel Favre (2011). Mobile phone-induced honeybee worker piping. Apidologie :10.1007/s13592-001-0016-x
- Bees, CCD, and Cell phones: Still no Link.-Bug girl’s blog
- 不能沒有蜂(by Gene)
- 丹尼斯-范-恩格勒斯多普(Dennis vanEngelsdorp):為蜜蜂們求情(by Scimage)
- 睡不好的蜜蜂無法準確的跳八字舞(by 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