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走讀臺灣,由友善書業合作社規劃「書店隔壁的百工百業——城鄉書店裡的產業文化」計畫,邀請一群在臺灣各地扎根社區的獨立書店,透過一系列走讀路徑、市集、讀書會等活動,以自身深入在地生活、與地方互動的經驗,希望能帶領參與走讀臺灣的朋友們,從一個在地生活者的角度來認識社區。
走讀從大甲車站出發,照片右上角可以看到大甲新站連接橋側的大甲媽祖頭冠意象,象徵大甲此地代表性的媽祖信仰。
10月22日,由野人讀冊店主辦,邀請慢火田品生活教育工作室陳怡珊老師擔任大甲「書店隔壁的百工百業——城鄉書店裡的產業文化」走讀活動的導覽講師,共同規畫此次大甲走讀,希望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參加走讀的民眾不僅可以深入大甲鎮的巷弄中體會小鎮生活,同時也可以了解大甲地方興衰的人、事、地、物。
走讀的開端,便是台鐵海線重要的起點—大甲車站。自1912年糖業鐵路於此設站以來,這條鐵路線已有110年的歷史。早上九點半站在大甲車站前,熙來攘往的人流凸顯出大甲車站作為交通樞紐的繁忙。今天帶領走讀大甲的陳怡珊(Pinky)老師,分享大甲車站與大甲地區的前世今生,也解釋古大甲城城門的意涵:拱晨、薰風、觀海、湛恩,分別代表著清代時的人們東迎晨曦、南迎薰風、西面觀海與向北沐浴在皇恩之下的四個寓意。而車站前矗立的「慈孝勤儉」慈母像,則是大甲人溫雅、勤奮與勤儉的象徵,Pinky說,大甲人在工業發展時代得以腳踏車製造、皮包代工聞名臺灣甚至世界,跟這樣的性格也脫不了關係呢!
矗立在大甲車站前公車站牌旁的「慈孝勤儉」雕像,已與當地民眾的生活融為一體,更代表著大甲人的個性與精神。
說到大甲與全球化時代的關係,Pinky邊帶領我們朝大甲鎮中心漫步,同時述說小鎮過去貿易商雲集、條條道路與跨國貿易的關係,沿路所見一些的西洋式建築,都隱含著一個興衰的故事。而在這些富有故事的老宅之中,有一棟屋頂上寫著「SAM HO HAT AND MATSTORE」的店舖,就是Pinky提到的跨國貿易下的產物,這間販賣帽蓆的店鋪現在雖然已經成為牙醫診所,但它證明大甲小鎮曾經是跨國貿易鏈重要節點。
大甲的「奶油酥餅」是全國知名的特產,其中在大甲街上的永珍糕餅店,是Pinky口中的指標性店鋪,這裡見證大甲奶油酥餅從過去作為喜餅的地位,經過美援時代後,因物資的轉變,口感變得更大眾化的過程。而繼續往市中心走,我們從車來人往的大街上走進了小巷中,一夥人在只容一人通過的小巷中,體驗大甲人從各路小巷走進「阿婆仔」媽祖廟的生活,見識到算命、茶葉以及禮品等等與信仰相關的周邊產業。
鴻光牙醫診所位置所在即是過去的SAM HO HAT AND MATSTORE帽蓆店。
接著Pinky帶著大家穿越小巷,來到歷史悠久的大甲第一市場,在這裡讓大家實際與在地的商家們面對面互動,不管是將水餃與社會企業結合的鄉味水餃,還是Q彈有嚼勁的順伯粉腸,還有返鄉青年雞肉攤家豪哥。市場二樓還有市場內唯一仍在營業的草藥行,讓我們一窺這個過去作為鎮民保健管道之一的店舖。上面提到的每一家都讓一行人感受到大甲濃濃的人情味,尤其是順伯粉腸第三代王老闆,熱情的切了許多粉腸與米腸給大家品嘗時,那滋味真是令人不禁回味再三!
因為疫情影響而返鄉從事屠宰家禽生意的家豪哥,正與走讀學員們展示攤位上的家禽。
藉由這場走讀,理解如何以獨立書店結合咖啡店、在地節氣食餐盒等不同的方式,嘗試在大甲推動各種不同層面的藝文活動,並連結在地產業,期盼與這個歷史悠久的小鎮一起走過更長更久的路。
走讀路徑: 大甲火車站→行前小鎮故事→永珍餅店奶油酥餅的製程→三陽帽蓆藺草的手工產業漫談→美洲冰店→關於大甲第一市場的事→野人讀冊店→午餐→武營路古城區
Google Map路徑:https://goo.gl/maps/nwKSnxqdQfakB1mS6
走讀文本:《南路鷹飛高高》